愤怒的头盖骨(北京人头盖骨之谜)下-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惊现,青松做伴重见天。
  回想起这个情节,钟振兴很是愤怒。他看过太多的日本人在战时欺负中国人的镜头,像这样强硬的店主夫妻真是很少见,他要为他们这样的硬骨头精神而叫好。在看到这场血战结果之前,钟振兴还是更想说出第一颗头盖骨发现和重见天日的过程。
  第一颗头盖骨就静静地躺在陈志强的屋底下,并且还有了陈老汉做伴,这下它不会寂寞了。陈志强是老宅的主人,他苦心经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新中国他终于过上了的生活。政府给了很多就业机会,他选择当了一名工人,儿子陈立业也茁壮成长起来。
  陈立业生于1942年,他爷去世时他才两岁。陈志强和陈立业住在这祖宗留下的宅子里,生活了一辈子。人家发财买了新房,左邻右舍一个个搬走,他们还是铁板钉钉般的在这幢老宅子里。陈志强一直硬朗,还健在,陈立业的儿子和女儿大学毕业后搬到新居,不过经常会来老宅探望。20世纪90年代,他们家又一代降生,虽不是生在这所宅子里,但也算是四世同堂,经常相聚,一家人也过得和睦温馨。陈志强心态非常好,他总是教导儿孙们要本分,立本持家,国家好了,社会进步了,更要踏踏实实工作和生活。平安顺利是最大的福,别想着暴富,安心地过好平凡的生活就很难得。(这大概陈老汉给他们定好"志强"、"立业"名字的最
好诠释吧)上个世纪末,当他们的左邻右舍一个个搬走时,就剩下他们孤零零一家在此。周围稍远处已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有房地产开发商来他们买地皮,出髙价让他们搬走,无奈陈志强老人死也不同意。有人说他们:"你们是捧着金饭碗也不会过生活啊。守着这个老宅干什么啊?把它卖了换个新房,手里剩下的钱还绰绰有余呢。"这当然是别人的想法,儿孙们也动了心,劝陈志强搬家,住到高档小区去。但老人就是不肯,他是一个很和善的老人,什么都好通融,就是房子的事说不下来。
  儿孙们无奈去劝陈志强的老伴,老奶奶给出的回答是:他们在这住了一辈子,习惯了,也不想搬了,还有,这是他们的老袓宗交代的,还是别为难老爷爷了。当然,儿孙们也知道,他们的老祖宗,也就是陈志强的父亲,就埋在院子里,也许这就是他老人家最不想搬的原因吧。抬出这个老祖宗,儿孙们再也无话,他们当然不敢把老祖宗卖了。
  隔壁的美国公使馆主人在建国前就跑了,之后几经易主,搬进来一家单位。上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时,美国人还来探视过他们曾经的公馆,想把它收回去,无奈没有谈成,美国只好在另一处建了他们的大使馆,样子跟原先的公使馆几无二致。改革开放很多年后,做了很多年邻居,公使馆里这家单位悄悄换成一家外资公司。新公司把原先的房子给拆了,
建起了一幢几层的楼房。但是唯一保留的是,里面的十棵松柏没动。它们栽得很是整齐,看来是有些年头了,依然长势旺盛,比陈立业他们的房子髙多了,从他们院里一眼就能看见这几棵松柏。进过这家公司院里看过这几棵松柏就知道,其中一棵粗很多,长得也更高大,也就是靠近陈立业他们屋正中的那棵。当然,这几棵松柏是当年美国公使和参赞种的,如今他们早已不在人世,而他们种的这几棵树还健在,中间那棵髙大粗壮的,是因为当年挑的好苗做记号,下面又挖了地坑,松树自然就长得更好。
20大召开几天
  90年代末,这家外资公司也搬走了,剩下一幢空空的大楼,再也没有其他公司搬进来,没有人知道原因。这时就有人来跟陈立业家谈房子,出了很高的价钱都没谈成。如此几次,还动用了政府的力量,最后还是失败,这个问题就一直搁置下来。
  曾经热闹的胡同和四合院,已变得静悄悄的。周围没了邻居,就陈志强和陈立业父子一家在此,像个孤岛一样。但他们并不孤独,几步之外就是热闹的市区,陈志强老夫妇倒是很喜欢这种闹中取静。他们生活很有规律,早晚都出去散步、锻炼,白天还有很多老友来他们家小院,悠闲安适,这样的生活的确很美好。陈志强老人很清楚,周围的空房子,还有隔壁这栋空楼都没拆,也都没住人,就是等着要他家这块地皮。他现在没有其他的忧虑,
唯一的就是担心他去世后,这栋老宅可能保不住。所以,他要好好地活着,健康快乐地享受晚年,他也这样鼓舞老伴,很高兴的是他们这样做到了,并且很少生病。
  当然,陈志强也悄悄要孙子去打听了一下这栋空楼的主人,最后得知是美国人买下的。他很快明白了,美国人对他们的老宅志在必得,他们宁愿花很多钱空着这幢大楼,也要等到他们老宅的这块地皮。他也在寻思着答案,而通常的思维是,这么一大片土地中间还有一"钉子户"没拔掉,这样建房肯定不太雅观。
  确实如此,但更正确的答案是:下面藏有宝贝。这家美国买主的背后主人姓"史威斯"--也就是当年参与掩埋头盖骨的美国参赞的后人,现在是一家大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从一家外资公司手里买下了这座楼,还有周围的民宅地皮也陆续归到他账下,最后就剰下陈志强这个"钉子户",也是最关键的一户。因为史威斯的袓父给他们家留下一封极保密的家书,就是要他们的后人今后在把当年美国公使馆这块地买下来,尤其是最粗大的那棵松柏隔壁的民宅买下。目的很明显:这幢民宅地下藏有无价之宝,一定要到。他在家书里详细写到了这个宝藏的具体地点,离粗松柏大约二点五米,地深二米。但没有说明是什么宝,也没有交代挖到宝后如何处置。史威斯董事长亲自去看过这块地和松柏,跟祖父描述的完全一致,不过最恼的是没有拿下民宅这块地皮,看来只有等买到地皮才能挖到宝。
  多年过去,北京奥运之前,八十八岁髙龄的陈志强老人突然染病,医院诊断是老年静脉血栓,在世的日子不长了,要家人尽早准备善后事宜。陈志强也明白自己走到头了,他没什么遗憾的。他把儿孙叫到病榻前来,临终前像他父亲一样要交代几件大事。
  陈志强神态很安详,思路依然清晰,他清了清嗓子说:"立业啊,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子,但我很髙兴看到儿孙满堂。我除了忠告你们一句话外,还特别跟你们说一件事。我的忠告是:忠孝勤恳,敬业持家,与世无争。我要说的事是:院子里埋着我的父亲,你们的老祖宗,是我亲手和你们的奶奶一起埋下的,他没有要棺材,裸葬的。等我死后,你们把这块地卖给美国人,条件是留下他们院里的十棵松柏,然后把卖的钱捐给抗日纪念馆,永远让我们的后人铭记这段屈辱历史。把你们的老奶奶接过去轮流扶养。最重要的是:把你们老祖宗尸骨挖出来火化,撒到隔壁的这十棵松柏地里,还有,你们老祖宗身旁有一个红木匣子,里面是一个包装很好的头盖骨。我很多年前就从收音机上听说'北京人'头盖骨丢失了,我想这应当是其中一颗,但收音机和报纸里说有五颗。我当时是从我屋里床底下2米深的地里挖出来的,你们看还有没有其他几颗。到这些头盖骨后你们捐给国家,这是我们国家的,不能留给美国人。"陈志强老人说这段话的时候竟然没停,还思路非常清楚,可见他已经酝酶很长时间了。嘱托完这几件事,他还是心平气和地在医院住了下来,天天跟隔
床病人有说有笑的,其他病友都非常佩服他这么大年纪还保持如此乐观,真是一个好心态的老人,大家都为他祝福。还真有效,他没这么快去世,一直到两个月后的年末,他饭也吃不下,全身肿大,经常晕厥过去。医生也建议不再用药,他自己也拒绝再,就这样,两天后陈志强老人就归西了。全家人沉浸在一片悲哀中,而美国史威斯家族听到这个消息则是击掌相庆--他们终于等到了。 ?
  陈立业处理完父亲的善后事宜,没有立即着手挖掘,倒是隔壁的美国人来催着买地皮。春节一过,陈立业一边让儿子去报告了国家有关文物部门,让他们来主持发掘,同时跟美国史威斯公司的代理人签了合同,当然很顺利,没有不答应的条件,美国人已经等不及了。
  这是一个灿烂的春天,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一切都充满蓬勃生机,小草儿也拱开了它身上的巨石,要见天日,享受雨露,来这繁华的世界凑热闹,许多冬眠的昆虫也从地下冒出来,烤着太阳,使劲地呼吸新鲜空气,好像他们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但是,并不见很早很早就来到这世界上的物种就有动植物那样的幸福,他们每年像赶集似的来到春天,很有规律。相比来说,"北京人"头盖骨就必须耐得住寂寞,正是因为它在地下埋了五十万年,才成就了它的价值。而短短的六十六年,只不过是它年轮中小小的一圈,算不上什
么。但对于人来讲,六十六年几乎就是人的一生,跟陈立业的年龄一般大,他们真是相依为命。所幸,第一颗头盖骨在神秘失踪六十六后年又一次重见天日,就在北京奥运召开前,它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钟振兴参与了在陈立业家屋底挖掘第一颗头盖骨的工作。是他第一个亲手把那个红木匣子抱上来并打开的。匣子保存完好,只是有些斑驳和腐化,红漆也脱落了不少。头盖骨在里面好好的,包装有些变了但还是完好,在场的人都有幸目睹了 "北京人"的芳容。与它同时出土的还有两个特制玻璃瓶,是在陈志强老人床下挖到的,里面是一些碎骨化石。它们和头盖骨一起被严密护送到了中科院古人所。当然,地下还挖掘到陈志强父亲的遗骨,遵照陈志强的遗言,这些尸骨被火化后撒到十棵松柏地里,他要永远与这些树相伴。
  史威斯董事长得知陈立业的屋底下挖出价值连城的"北京人"很是震惊,真是无价之宝啊,难怪老袓宗念念不忘这块地。他倒不后悔买了这块已经没有"宝贝"的地,也不后悔支付这么高的安置费,国宝是中国的他终归得不到。不过,有这块风水宝地他已经很满足了--曾经的美国公使馆所在地,埋藏了六十六年多的"北京人"头盖骨所在地。还有,先人总算给他留了一样宝贝,就是十棵松柏--这是生命长青之树,这是基业旺盛之树。史威斯董事长庆幸之余,还特意亲自邀请陈立业一家举杯同饮,共庆他们难得的邻居之谊!
  史威斯公司很快办妥相关手续,立刻投入建房。那是一座摩天大楼,气势恢弘,很是壮观,景观独特。史威斯董事长亲自给它命名为"青松国际大厦",里面有一道亮丽的景观,就是走进正门大厅,在大厦的中空露天地带,长有十棵苍劲旺盛的松柏。不熟悉的人还以为是人工移栽进去的,熟悉的人清楚它是大厦的取名来源,这些松柏比大厦早约七十年就在此扎根了!
  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还是很顺利地到了,它倒是没有什么波折和惊险,它就静静地在她母亲的土地下再次躺了六十六年。它的重现不仅让中国考古界一片欢腾,世界学人和国人同样为此髙兴庆祝。学者们都相信,再经过一番努力,其他几颗头盖骨定会水落石出的。他们要等着"北京人"与奥运同庆呢!事情会像第一颗头盖骨那样顺利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