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教育: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步骤
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
⼀、观察的准备活动活动
1、确定观察⽬的:要弄清想要观察的是什么?想要了解⼉童的哪⼀些⾏为现象?通过这样的观察达到什么样的⽬的?
宏观层⾯——了解学前⼉童的⾏为意义;教育功能
微观层⾯——具体要了解⼉童的哪⼀些⾏为现象,将观察的⽬的转化成为具体可操作的问题。
2、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要考虑的要素:观察的对象、观察的主题、观察的背景、观察取样、观察的⽅法和⼿段、观察的分析与评估
观察对象——根据观察⽬的来决定观察的对象是团体还是个⼈。
观察主题——是观察想要探究的事情、寻的答案,也就是观察的⽅向和范围。观察的主题与观察者的⽬的有关。观察的主题要由观察者⾃⼰界定(例如:⽣活习惯、学习习惯、与同伴互动的⾏为、情绪⾏为、游戏活动
3、确定观察背景
观察的背景——哪⾥?
场所与情境的关系:场所与情境的关系是固定的,不同的场所产⽣不同的情境;场所与情境的关系不是固定的,相同的场所可以制造不同的情境,相同的情境可以在不同的场所发⽣;⼉童在某特定时间的⾏为受情境的影响要⼤于受场所的影响。
观察者要考虑:①在什么地⽅(场所、情境)进⾏观察。②这些地⽅有什么特点。③⾃⼰将在什么地⽅观察。④⾃⼰与被观察者之间是否有距离。⑤这个距离对观察的结果有什么影响。
4、取样观察
能收集到可以代表主题意义的重要⾏为,能⽤来简化资料收集的复杂过程,主要⽬的是收集与主题有关的⾏为。主题⾏为不是很凸现的时间或情境不必作观察。
选择取样观察的⽅法:①事件取样——当事件发⽣了才作观察记录。②时间取样——选择时间⽚段来作观察记录。
选择时间取样或者是事件取样,是要看所要记录的⾏为事件发⽣的间隔或频率:
⾏为的发⽣间隔久⽽且频率低——事件取样
⾏为的发⽣间隔近⽽且发⽣的次数频繁——时间取样
事件取样与时间取样的⽐较:
﹡是否在现场记录
事件取样——可以在事件的现场来记录,也可以事后回忆记录。
时间取样——必须在现场记录。
﹡运⽤⽂字记录还是符号记录
事件取样——可以⽤⽂字叙述,也可以⽤符号记录。
时间取样——⼤多⽤符号记录,极少⽤⽂字记录。
﹡采⽤的分析⽅法
事件取样——可以⽤质的分析⽅法,也可以⽤量的统计⽅法。
时间取样——⼤多⽤量的统计⽅法。
5、观察记录的⽅法、⼿段
①连续记录法:进⾏连续的描述性的观察记录(纸、笔、录⾳、录象)
②频数记录法:将观察内容列成表格或清单,以符号形式对某项⾏为出现的次数进⾏记录。
③回忆记录法:对已经发⽣的⾏为事件进⾏描述性的追记、补记。
④评定记录法:根据⼀定的等级标准或评定量表,对观察到的⾏为表现进⾏评定。⼆、观察的实施
1、客观的描述
2、整理和分析(分析包括:质的分析、量的分析)
3、解释说明(避免个⼈的偏见及观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