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小学生感恩之心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人之常情,然而,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独生子女居多,父母亲过度的溺爱,中华传统美德在部分国人心目中日渐衰微。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这个阶段养成的,这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我们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养成了一些不良品质,如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依赖、爱发脾气等,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不知感恩的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塑造学生的感恩意识意义重大,加强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更是当务之急。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培养中小学生感恩之心的策略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从小就
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和珍惜,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和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
三、研究内容
对中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教育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让学生知恩图报,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人,进而推恩及恩,发展成爱自然、爱祖国等,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
四、研究策略
要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感恩教育不能少,整体的德育教育更应该改革。学者刘金铎在他的《道德体验论》中写道:如今的学校德育未能达到引导者预期的效果,理论界称之为“德育失效”。目前约束性道德教育无法使道德教育本身与体验者之间发生有效的情感关联,也不能使体验者个体把有关的道德知识与一定的实际道德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发生实际的体验,因而无法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二)努力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
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三)教育学生知恩,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帮助。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1、对父母的感恩。
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所以对父母的感恩是最基础的。
(1)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如“一日护蛋行动”、“听妈妈讲怀孕的故事”、“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
(2)观看亲情影片,联系自身,激发情感。
(3)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情感的具体表现。1——3年级的小学生给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4——6年级的小学生写一篇亲情作文。7——9年级的学生会感恩演讲;会刊出感恩专题黑板报;会在父情节和母亲节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会举行感恩主题班队活动。
2、对老师的感恩。
(1)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2)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
(3)教师节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广播站宣传庆祝教师节、学生诗歌朗诵《教师颂》、学生向老师敬献自制贺卡等)
(4)评选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5)庆元旦师生同台演出。
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1)“我的同伴”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
(2)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邮递员、清洁工等。
(3)结合“学雷锋”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
4、延伸至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
(1)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
(2)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更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课题性质、类型,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文献研究法、教育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 。
六、课题研究步骤
1、2014年3月-5月 ,(1)成立课题组,制定实施计划(2)培训实验教师,学习基本理论。
2、2014年5月-2015年12月,(1) 课题组每学期初认真制订一学期的实施计划,学期末回顾半来的研究工作,写出阶段实施总结。(2)分阶段写出活动小结,活动资料分系列装订成册。(3)实验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好研究性论文。(4)课题组检查实验效果,撰写阶段性小结,反思存在的问题,修正实施方案。(5) 根据修正后的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研究,小结研究成果。(6)及时向课题指导小组反馈信息,及时对实验进行调控。
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 3、2015年12月-2016年3月、(1)全面总结、收集整理资料。(2)实验教师撰写专题论文、案例、其它论文。(3)评选优秀实验教师。(4)评选优秀研究论文。(5)优秀作品展示。(6)研究工作总结,完整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一)开展《培养中小学生感恩之心的策略研究》课题以来,教师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的理念开展各项活动,逐渐让学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从过去大部分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到现在已经清楚地记得父母的生日,还能采用自己亲手制作的卡片、送祝福等形式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尤其部分学生在对待家长的态度上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会体谅父母了。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中,参加实验的孩子们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更是体现了这些孩子们也开始理解老师了。此课题开展已经能够让学生理解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和良苦用心。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
(二)通过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师生获得了共同发展。
1.课题研究有效地激发感恩的意识和热情,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从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中收益匪浅。培养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特别是加强和改进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和工作态度,做到因材施教,爱岗敬业。指导了学生懂得珍惜现有的学习生活,体会教师的关心,感受家庭的幸福,学会关爱,懂得回报。更让学生做任何事都充满了自信心,课堂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懂得了感恩。
2.学生感恩意识增强:通过这两年对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唤醒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了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老师们、家长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的感恩回报。孩子们还利用各种节假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父母亲友的感恩,这使家长感到无比的喜悦。同时孩子们对老师也充满了感激之情,孩子们在老师过节日时,有的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手抄报,有的献上祝福的歌,有的献上赞颂老师的诗歌,有的……孩子们的变化让老师真实地收获到: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和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是非常必要的。
3.社会影响极其深远:(1)带动更多家庭进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对少数学生进行了个案追踪研究,掌握了学生的家庭情况资料。与家长的共同教育,学生有了明显的改变。(2)提升学校精神面貌。感恩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倡导知恩图报、关爱他人的精神。“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增强了校园的学习气氛,同学们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将来报效父母、报效国家。同时,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长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起到了良好的社会互动效应。大大促进了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3)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对
小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调整好了很多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
八、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课题组在实施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课题组也发现实施阶段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家庭环境给学生的某些负效应,宜重视。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使本课题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下去。
九、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探索了一些适合我们中小学感恩教育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开拓进取,探索一种更为适合我校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为中小学德育事业的发展作一点贡献。《培养中小学生感恩之心的策略研究》作为一个崭新的教育形式,对如何更好地应用还大有研究与探讨之处。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努力,愿意和孩子们一起付出,我们一定会看到“感恩”的种子在我们的身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充分认识加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