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方法怎么写
  课题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
  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变化,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6、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
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
  7、教育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
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
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