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和类型和实施程序
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和类型和实施程序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
(一)教育观察的含义
教育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的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教育事实、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1.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教育观察法中的观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教育观察法的以下特点上:
(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目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选择性,并在观察前确定了观察范围、形式和方法等。
(2)观察的客观性。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扰控制,真实客观的搜集第一手资料。
(3)观察的能动性。作为观察手段的教育观察是按事先制定的提纲和程序进行的,同时规定了观察的时间和内容,是从大量教育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典型条件,力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以科学理论去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
(4)有翔实的观察记录。在教育观察的过程中,研究人员要通过各种记录方法对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备研究、分析。
    2.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缺点
    (1)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点
    ①简便易行,所获资料可靠性较高,可纵贯分析教育现象。
    ②研究范围广泛,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不需要特殊条件,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
    ③能够获得较为客观的事实材料,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④它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途径之一。
    (2)教育观察研究的缺点
    ①不能判断“为什么”这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问题。
    ②研究观察往往取样小,普遍性不高,观察到的只是表面性和感性材料。
    ③由于观察时间和观察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比较困难。
    ④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
    ⑤观察者个人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感情彩可能影响到观察对象的态度和行为,而研究的偏差又不易被察觉,从而影响观察结果解释的客观性。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观察(根据是否对观察的条件进行控制和改变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考察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观察:是指通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吸引起被研究对象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变化,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收集有关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是否借助仪器和设备
    直接观察是指观察者凭借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观察对象,从而获得第一手事实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间接观察是指借助各种观察仪器摄录观察现象,获取事实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观察者在观察中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
    1.参与式观察
(1)参与式观察的含义。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者直接参与到观察对象的活动中,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的观察。
    (2)参与式观察的优点
①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
②能够获得较深层次结构和关系的材料。
    (3)参与式观察的缺点
    ①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其观察的客观性;
    ②样本有限,代表性不强。
2.非参与式观察
(1)非参与式观察的含义。非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人员以“旁观者”的身份,或公开或秘密地进行观察的方式。
    (2)非参与式观察的优点:结论比较客观,能够弥补教育现场观察不足和缺陷的观察类型。
    (3)非参与式观察的缺点:易限于表面化,难以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四)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观察者是否有明确的观察项目和实施程序
结构式观察是指观察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观察提纲并严格地按规定的内容和计划所进行的可控性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是指对观察范围采取弹性态度,不预先确定观察内容和观察步骤,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性观察。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一)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
    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观察者首先要明确在观察中要了解什么情况,搜集那些资料,确定观察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回答为什么观察和如何观察等问题。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观察者对观察客体单位要进行明确分类,确定最主要的观察方向。观察提纲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变通性,防止有效材料被遗漏。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观察者要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的观察,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搜集、记录。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对资料的分析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即描述性分析,运用归纳法,由特殊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定量分析即对研究中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意义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观察记录的言语要做到具体、清晰、实在。观察研究记录一般包括描述记录取样记录行为检核三类方法。
    1.描述记录
    描述记录是指运用文字对观察到的事件或研究对象的行为做全面、客观的记录,具体如下:
    日记描述法。日记描述法是指以观察日记的方式记录有关儿童发展的情况,对儿童自然发展进行描述的一种记录方法。(裴斯泰洛齐和陈鹤琴)
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是指着重对儿童的某种有价值的行为进行记录的观察记录方法。它不受任何时间和条件限制,可以随时记录感兴趣的问题。
连续记录法。连续记录法是对学生行为做更详细、更完善的记录,即要求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记录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苏霍姆林斯基)
    2.取样记录
    取样记录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较之描述记录,取样记录更客观、可控和有效,既省时、省力,又可以获得可靠的观察资料,具体如下:
    ①时间取样。时间取样是指观察者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所发生的行为。主要包括:行为出现或发生与否行为出现或发生的频率行为持续的时间等。
    优点
    第一,省时省力,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
    第二,观察资料容易量化,统计分析方便。
    缺点:
    第一,无法获得行为背景、因果关系、行为发生过程及结果等有关的资料;
    第二,容易使人们对行为的一些不重要属性产生认识偏差,以及由此带来的这些属性对其他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第三,无法记录行为发生的顺序;
    第四,不能准确估计行为的持续时间和行为发生的频率;
    第五,对相关体和个体差异的测量不准确。
②事件取样。事件取样是指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为观察对象。主要包括:只记录行为的出现与否记录限定在一段时间内行为出现的次数
优点: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对行为及事件发生的情境有详细的描述,可以深入地了解、分析行为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缺点:中断了行为的联系性,对事件以外可能的影响无法全面掌握。
    3.行为检核
行为检核是指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要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观察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