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本课题主要研究阶段及预期成果[5篇范文]
第一篇:中华美德本课题主要研究阶段及预期成果
中华美德本课题主要研究阶段及预期成果 主要研究阶段:
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1.准备阶段2017年1月—2017年7月(1)撰写开题报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2)校本文化: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进行中华美德经典诵读
(3)行为文化: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对校园具有影响的师生家庭成员及有关社会人士开展“感动大家新闻人物”的评选活动。
(4)显性文化:面向社会、家长、师生征集特办校建议,多方筹集资金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2.实施阶段2017年8月-2019年12月
(1)落实研究方案,引领实践活动。
在全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如低年级的“五每”,即:“每日一句古训”“每周一个故事” “每旬一次欣赏”“每月一次评比”“每学期一个主题”; 中年级的“五小”,即:争做“小故事家”、“小画家”、“小作家”、“小制作家”、“小演说家”;高年级的“五大”即:美德故事大家讲、中华美德格言大家诵、中华美德精神大家谈、中华美德人物大家评、中华美德行为大家传等。
(2)定期对实验教师的实验进程进行指导。
(3)做好实验过程跟踪指导和阶段成果定期梳理汇总工作。3.总结阶段2019年8月—2019年12月
(1)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结题报告。(2)课题成果汇报展示。(3)结集出版课题研究纪要。
采取二项措施。
1、加强领导,行政推动。为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局领导相当重视,教文体局副局长、课题组负责人张刘祥不但对开展活动提出了指导,还亲自设计有关活动。我们还以局的名义
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意义,并规定了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如: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可利用班、团(队)、校本课程教学或其他活动时间进行;授课教师以学校主抓德育工作的校长、书记、教导主任、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为主,并在校长、书记牵头的基础上,由主抓德育工作的教导主任或政教主任负责组织落实,安排好讲课和教研活动以及学生活动等。同时进一步明确: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全区今后若干年学校德育的主要工作,是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新尝试,也是我们第一次较系统、长时间的德育活动,将作为局评价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各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打破旧的模式,大胆创新,创出特,抓出经验。
2、精心部署,形成合力。根据《秀州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我们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策略和教育队伍等全方位进行系统研究,以增强教育的时代感、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个课题我们用两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加以研究。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统一认识,并组建主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案。建立课题档案,通过文献研究法,把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制
定出“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总课题方案。第二阶段,选定子课题,要求各学校围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这个主课题,根据各自的实际和优势,确立相应的子课题,统筹学校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全面推进课题的实施。这一阶段全区共申报子课题26个,做到每所中小学有1个。如:新城中学制定了《学生责任心培养实施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要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负责;磻溪小学制定了《和谐校园建设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通过对我们中华传统中的美德研究,努力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其它如栖真中学的尊重教育、新塍镇中学的感恩教育等。第三阶段,研究实施,在实践中补充完善课题方案,实施并及时总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途径、策略和方法,逐步构建秀洲区学校德育模式。
做到三个结合。
1、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因此,落实传统美德教育,首要一条就是: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围绕“三个一切”,体现全方位的传统美德教育育人模式。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确立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当今时代文明进步的需要。因此,学
校要确立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并以此作为全体教职工的“教育铭”。就是以全方位的育人手段和渠道完善学校的传统美德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材。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负责。这不仅是新时期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其次更新德育观念,不断丰富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各校在教育思想上树立全员教育观,成立德育领导机构,从校长室、党支部——教导处——年级组-----班主任,环环有人抓,层层有人管,落实传统美德教育的管理。以教导处为枢纽形成辐射,构成从教导处——各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任课老师;从少先队总部——各少先队大队部——各中队的校园德育网络体系,使传统美德教育做到循序渐进,逐级推开,避免了工作走过场和踏空。在教育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国情教育相结合。学校结合国情,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国旗下讲话的主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升旗仪式。丰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逐步形成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化、时代化、特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认识所处时代的特征,明确肩负的重任,从而以实际行动为校争光,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第三,抓好传统美德教育的落实。校德育领导小组,主抓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管理和德育基地的落实。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如:新生入学,
学校按计划对学生进行国防军事、前途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求索攻坚的美德,激发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少先队总部,主抓传统美德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如:年年如一的“学雷锋活动”。依据小学生的思想素质特点及德育工作要求,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求各年级中队将“学”与“创”结合。“学”,既以英模、劳模为榜样,又以优秀同学、伙伴为目标。“创”既争创文明班、先进班,同时掀起创文明校园、树立新形象的活动,培养学生主人公意识和集体协作的精神。同时,高度重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状况和效果如何,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与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密切相关。因此,学校不定期组织教师共同学习,反复宣传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及时代意义,从而推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学校的重要基层组织单位,是积极、活跃、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各校充分发挥校团队基层组织的教育优势,开展多渠道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目标的实现。各校着重从行为训练入手,与养成教育结合,抓好育人环境的创设。学校以班队为组织单位,以创建文明校园、树立新形象为契机,使传统美德自然渗透于日常活动之中。根据中小学生好动,易于表现自我的心理、生理特点,以班级为核心组织学生从小事开始,从身边做起。
2、传统美德教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各校非常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在教育实际中的应用,创造了很多好的做法。重视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分析,确保传统美德教育的有的放矢。小学生心理单纯,可塑性大。因而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主题、确定目标,分层递进,因材施教。在教育内容上以小学生心理发展为依据,既保证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有序、合理,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步骤地熔铸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学校采取培训与提高,咨询与测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完善评价机制。学校组织心理教育积极分子进行心理测试的培训,并在部分班级进行AAT学习适应性测量的实验,目的是使班主任学会定量观察学生的方法,将直观评估法改变为定量观察法,产生评价学生的新观念和新方式,完善传统美德教育的评价体系。要重视心理咨询与教育成效的关系,变“堵”为“导”,加强对学生前途理想、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针对传统美德教育中一时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又无法排解隐私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妥善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保证一副健康的体魄和一颗美好的心灵,开辟了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新途径。
3、传统美德教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实施传统美德
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学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因此,各校围绕传统美德教育教学的实际,各学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把观念的更新具体化,加强对课程的创新整合并把它融注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渐变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