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浙江杭州卷)
一、积累(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
行走在文字的世界里,犹如打开了间最美的画卷。
春天,文字就是那xī _______沥的春雨,______着花团锦簇的江南;夏季,文字就是那在静谧的夜里吟唱的蟋蟀,守望着露水的黎明;深秋,文字就是那似火的红枫,尽情绽放那zhù_______蓄了一夏的热情,______着生命里最精彩的片段;寒冬,文字就是那如约莅临的漫天雪花,用期盼______了岁月无边的清寒。
文字如心,浅笔静开,相约于文字,______出生命最美的花环。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2.给上述文中“ ”空缺处词语依次选择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润湿 收获 编织 覆盖 B.收获 覆盖 润湿 编织
C.润湿 覆盖 编织 收获 D.润湿 收获 覆盖 编织
3.有同学拟写了倡导诚信的上联“五风十雨诚滋我”,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3分)
A.无信枉称商贾人 B.舍生取义信流芳 C.革故鼎新信有时 D.万紫千红信竞芳
4.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纵观我国古今著名诗文,很多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写自己政治抱负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表达了他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②___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用典故表达了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自己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④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6分)
5.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人们也由此制定了《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关的节气名称,将农事歌补充完整。(3分)
①_________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
②_________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
③_________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
(注:墒,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4分)
①植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也是诗人青睐的意象。②唐诗中出现了近四百多种植物,几乎触及了唐人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植物种类。③在众多的植物中,柳的出现频率最高,3463首的数量表明唐代文人大多愿意通过它寄托“离情”。④到了宋代词人笔下,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梅的频率上升且居第二,这和它凌寒独放的特性有莫大关系。⑤荷桃吉祥,松竹高洁,历代的文人们总是对独具寓意的植物兴味盎然,他们不吝笔墨地对其进行品咏,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学遗产。
(1)文中第②句有语病,修改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
草木缘情,花果寄意。崔颢《黄鹤楼》中的“芳草”,茂盛浓密,可消解你似滔滔江水的哀愁;王维《竹里馆》中的“竹”,竹荫幽深,可伴随你照月弹琴的闲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4分)
(一)名著阅读(7分)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3分)
A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骏,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这段文字所描写的人物A是___________;选文中的“兵器”是指___________,它的主人是___________。
8.那些年我们读过的书,总在不经意间被唤起。看到这幅图,你会联想到选项中的哪一本书?请联系名著内容,参考答题要素,用简洁的语言诠释这幅图。(4分)
A.《水浒传》 B.《骆驼祥子》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答题要素:主角、团队、目标、障碍、感悟
(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 华
①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
②这年我十八岁,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所以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
③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这话不错,走过去看。
④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尽管这样我还是一次一次地往高处奔,次次都是没命地奔。眼下我又往高处奔去。这一次我看到了汽车,停在公路的低处。我看到那个司机高高翘起的屁股,屁股上有晚霞。司机的脑袋我看不见,他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那车头的盖子斜斜翘起,像是翻起的嘴唇。车厢里高高堆着箩筐,我想着箩筐里装的肯定是水果。可是我看不清,便去使用鼻子闻,闻到了苹果味。
⑤我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向司机打招呼:“老乡,你好。”
⑥司机好像没有听到,仍在拨弄着什么。
⑦“老乡,抽烟。”
⑧这时他才使了使劲,将头从里面拔出来,并伸过来一只黑糊糊的手,夹住我递过去的烟。我赶紧给他点火,他将烟叼在嘴上吸了几口后,又把头塞了进去。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
2022年中考是哪一天⑨这个时候我看到坡上有五个人骑着自行车下来,每辆自行车后座上都用一根扁担绑着两只很大的箩筐,我想他们大概是附近的农民,大概是卖菜回来。看到有人下来,我心里十分高兴,便迎上去喊道:“老乡,你们好。”
⑩他们没有回答,而是问我:“车上装的是什么?”
⑪我说:“是苹果。”他们五人推着自行车走到汽车旁,有两个人爬到了汽车上,接着就翻下来十筐苹果,下面三个人把筐盖掀开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我一时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我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问:“你们要干什么?”
⑫他们谁也没理睬我,继续倒苹果。我上去抓住其中一个人的手喊道:“有人抢苹果啦!”这时有一只拳头朝我狠狠地揍来,我被打出几米远。当我看清打我的那个身强力壮的大汉时,他们五人已经跨上自行车骑走了。司机此刻不知从哪里慢慢地走了过来。他好像一点也不知道刚才的事。我朝他喊:“你的苹果被抢走了!”可他根本没注意我在喊什么。
⑬这时候,有几辆手扶拖拉机从坡上隆隆而下,停在汽车旁,跳下一帮大汉开始往拖拉机上装苹果。我是在这个时候奋不顾身扑上去的,我大声骂着:“强盗!”扑了上去。于是有无数拳脚迎接而来,我全身每个地方几乎同时挨了揍。我跌坐在地上,我再也爬不起来了,只能看着他们乱抢苹果。我开始用眼睛去寻那司机,这家伙此时正站在远处朝我哈哈大笑。他们看到苹果越来越少,便开始对汽车动手,我看着他们卸下了车窗玻璃、轮胎……看没什么东西可以拿走了才一个一个爬到拖拉机上。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斗里坐下来后还在朝我哈哈大笑。我看到他手里抱着的是我那个红的背包。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背包里有我的衣服和我的钱,还有食品和书。可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
⑭天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那时候开始起
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⑮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⑯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⑰“让我出门?”“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有删改)
9.【情节安排有讲究】梳理“我”在路上的经历和心情,完成思维导图。(3分)
10.【独特用语有意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从语言特、人物心理等角度进行赏析。(3分)
我看到那个司机高高翘起的屁股,屁股上有晚霞。司机的脑袋我看不见,他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那车头的盖子斜斜翘起,像是翻起的嘴唇。
11.【荒诞之处有象征】余华说:“小说传达给我们的应该是象征的存在。”荒诞之处有象征,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点。小君和小文对此展开了讨论。
小君:这篇小说和我平时看的不大一样,很多地方有些不合逻辑。司机面对抢劫者,没有丝毫抗争,当“我”被打得遍体鳞伤时,他却拿了“我”的包与抢掠者一起离开。
小文:这是余华小说中常用的荒诞手法。你看下面这个知识卡片或许可以帮到你。
知识卡片:
所谓荒诞,也叫怪诞,就是对某事物极度夸张的一种表现方法,也就是从某种主观感受出发,对客观事物的形态和属性进行夸张、变形,深入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小君:我明白了,所以余华的这篇小说中的司机已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他象征着成人社会里那些不可理喻,也不可信任的人,他们是一个愚昧麻木、欺善怕恶、圆滑世故的病态体。
小文:是的,所以小说中的荒诞往往和象征结合在一起。
根据以上对话,试结合小说,分析文中的“旅店”“红背包”分别象征什么。(4分)
12.【主题呈现有深意】杜小康历经“孤独”逐渐成长,十八岁的“我”通过“远行”迅速成熟。
请参考链接材料,探究小说的主旨。(6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