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部编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1
(共7篇,共100分)
1. (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风筝仙女
铁凝
    我们的楼房前边是一大片农民的菜地。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粪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味儿相伴。在正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暖的时候,有人在开阔的地里撒欢儿似的奔跑了,人们在这里放风筝。
    我的风筝实在普通,才两块五毛钱。这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鼻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一行小字——“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它那表面的商业气息终究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点儿茁朴。这种口语般直来直去的句式让我决定就要这个“仙女”。
    傍晚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也柔韧并且充满并不野蛮的力。我举着我的仙女,在日渐松软的土地上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的督促着我:“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这宛若劳动号子一般热情有力的鼓动在我耳边呼啸,在早春的空气里洋溢,丝线从手中的线拐子上扑簌簌地滑落着,我回过头去仰望升天的仙女。一时间只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放眼四望,天空正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的蝴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意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就好比天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会到独属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是它们那活生生的呼吸,给地上的我们带来愉悦和吉祥的话题。
    有些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放风筝的人:一辆“奥迪”开过来了,吱地停在地边,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筝的主人,却乐于两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那
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听说由山东潍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也远非我手中这种通俗的杨木棍插成,那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钻戒”站在地边打量天上,一脸的不屑,天上正飞着我的仙女和邻人的燕子。
    然后那蜈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非同一般地好看。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人们以这真诚的叫好原谅了“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我却有点儿为“钻戒”感到遗憾,因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只在随员替他将蜈蚣放上蓝天之后,他才从随员手中接过线盒拎住。他那神情不像一个舵手,倒像   
    这时,我想起单位里一个爱放风筝的司机。他告诉我,小时候在乡下的家里,他自己会糊风筝却买不起线,他用母亲拆被子拆下来的碎棉线代替风筝线。他把那些线一段段接起来,接头太多,也不结实。有一次他的风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在乡村大道上跑着追风筝。为了那个风筝,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
    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风把仙女兜起又甩下,仙女摇摆着身子朝远处飘去。天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我坚持着我的追赶,只
因为这纯粹是仙女和我之间的事,与别人无关。当暮苍茫、人声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座猪圈,在圈顶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女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做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人。
    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连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选自铁凝散文集《长街短梦》,略有删改)
(1)  出第段中的错字“    ”改为“    ”。
(2)  文章段,作者围绕风筝写了两件事,表达自己不同的情感和态度。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主要事件
情感或态度
第一件
我在菜地亲手放飞风筝仙女
   
第二件
   
遗憾
(3)  文章中的描写很精彩,请对第段中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4)  展开合理想象,在第段划线处添上一个句子,形象地表现出“钻戒”此时的神情   
(5)  下列句子中对本文的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告诉我们只有靠自己努力,靠自己辛勤付出换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B.文中的“我”亲手放风筝,又执着地追风筝,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快乐。
    C.文中戴钻戒的青年,他无法体会到放风筝的真正乐趣。
    D.第七段司机的回忆与上文中戴钻戒的青年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追风筝的乐趣最大。
2. (14分)母亲的刺绣时光
    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
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孩子委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我常常劝她,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儿了。
    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出的是一寸寸深沉的光阴。
    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母亲刺绣的身影时常浮现在我眼前:她手捏银针,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身子如磐石一般久久不动。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
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注释】女红(go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  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段的内容简要概括。
人生阶段
小时候
2022年中考是哪一天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2)  结合语境,品析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手捏银针,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身子如磐石一般久久不动。
(3) 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B.第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