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特别节目直播观看心得(10篇最新)
中国航天日特别节目直播观看心得(篇1)
从神舟十号升空的那一天起,我每天都有关注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而今天终于可以观看在天宫一号中的太空授课,近距离地看到在太空中各种有趣的现象。
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王亚平老师利用一个金属圈,先做出一个水膜,看到那个小小的水膜在金属圈中轻轻晃动,这是在地球上完全做不到,真是非常神奇。而且,这个水膜还非常结实,无论王亚平老师怎么晃动,它也不会破,然后王亚平老师还往水膜不断注水,只见那个薄薄的水膜慢慢变大,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大水球!那个水球晶莹透亮,还能在上面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影,真是漂亮!王老师还往水球注入红的水,那红水在水球中慢慢扩散开来,最后充满了整个水球,就像一个漂浮在空中神奇的魔法水晶!
没想到在太空中,一些在我们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东西,都能有这么神奇漂亮的一面,实在太有趣了!我回家一定要让爸爸妈妈把今天的太空授课录下来,要多看几次,加深了解其中的奥妙。
航天员在太空喝水
中国航天日特别节目直播观看心得(篇2)
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已经圆满落幕。在大多数孩子都还在细细回味这堂生动的太空授课带来的乐趣时,或许很少人会想到,究竟还有多少孩子没有机会参加这堂课。
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学习乐趣时,一些山大沟深的山区,还有不少孩子需要翻越几座山才能带着干粮步行到学校,而因师资和教室匮乏,在不少地区甚至还存在一些二、三、四年级同班一起上课的复式班,二年级上完课复习,老师再给三年级上课,之后是四年级……
对他们来说,一本崭新的作业本、书本都已经算得上奢侈品。在这样的条件下,你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像城里孩子那样,坐在明亮的现代化教室里,兴致勃勃的看着精彩的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也让能问出“iPad可以吃吗”问题的他们,成为被“最高讲台”抛弃的那一批人。所有这一切,无容置疑,都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的。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一责任推
卸给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域差异的中国现状。
造成这种现象,我们缺少的不是资金,也不是统筹兼顾、实现教育平衡的调控手段和能力,而是彻底实现教育公平的决心和勇气。教育需要改革,所有的孩子都不能被抛弃,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也许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我们绝对不能让他们成为被现代化抛弃的一代。因为抛弃他们,我们失去的不只是那些贫困地区的未来,更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中国航天日特别节目直播观看心得(篇3)
12月9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对“天宫课堂”第一课进行独家全程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通过天地对话的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3名航天员分别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
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开展天地互动、进行实时交流,带领受众感知宇宙的奥秘,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着队员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水膜张力实验中,王亚平老师拿出提前折叠好的一朵纸花,将折好的纸花小心翼翼地放置在水膜上,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花朵在晶莹剔透的水膜上缓慢地“开放”了。
看到眼前的一幕,队员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可爱的笑容。
看,蓝太空欢乐球!
当看到王亚平老师将泡腾片放入蓝水球中,泡腾片不断产生气泡,却始终不离开水球时,队员们都直呼神奇,连连拍手!
通过本次对“天宫课堂”的学习,队员们学习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物理知识,感受到了太空的魅力。航天员演示的奇妙的物理现象,也在队员们的心底播下了一颗有关“星辰大海”的种子。
中国航天日特别节目直播观看心得(篇4)
3月23日下午4点左右,“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相互配合进行授课。这也是中国航天员第3次进行太空授课。
此次太空授课将中国科技馆设为地面主课堂,同时在新疆、西藏设置地面分课堂。太空教师王亚平率先演示的是“冰雪”实验,她从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的水袋里挤出一颗水球,在失重状态下,水球悬浮于空中,王亚平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轻轻一碰,水球慢慢的变身一颗冰球。而其实这只是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造成了假象。
王亚平介绍:“现在我摸着它竟然还有发热的感觉,原来是一颗热球呢。”
在液桥演示实验和水油分离实验之后,太空抛物实验开始了。她演示的是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现象,这次的主角是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墩墩先来了个空翻,然后被王亚平抛了出去。
在天地互动环节,神舟十三号乘组的三位航天员还就空间站里流眼泪是怎么样的?空间站里持续是如何设置的?太空中水能烧开吗?以及如何成为在空间里做实验的科学家等问题与
青少年对话并解答。
授课的最后王亚平寄语所有的同学们:“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探索科学奥妙,未来的空间站将由你们来建设。”
中国航天日特别节目直播观看心得(篇5)
自3名航天员于6月13日进驻天宫一号后,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陆续开展。其中,即将进行的首次太空授课受到广泛关注。
航天员太空授课引世界关注 俄罗斯计划推中学生太空课
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太空授课于今天上午10时许开始,女航天员王亚平将在距离地面约300公里的太空为青少年授课,从而成为继美国芭芭拉·摩根之后世界上第二位“太空教师。”这一事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而作为世界航天大国的俄罗斯也按捺不住,计划在今年新学期推出“中学生太空课”。
俄新网18日报道称,6月11日中国“神舟-10”号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女航天员王亚平肩负着一项“特殊任务”,为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她将向学生们展示微重力条件下的特殊物理现象,让孩子们对液体表面张力、物质的质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有形象的理解。除此之外,王亚平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实验演示,并与地面师生进行交流。届时,中国媒体将全程直播此次活动。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太空授课是将航天项目与普通中国人生活相结合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激发孩子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美国“空间”网站报道称,太空授课的构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被里根总统提出,但是该计划在1986年因“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而一度中止。本该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太空教师”的美国宇航员麦考利夫在这次事故中遇难,而芭芭拉正是她的替补。
__年8月,芭芭拉在距离地面32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进行了历史上首次“太空授课”,授课内容主要介绍了失重状态下的生活环境。她通过视频向学生生动地展示了在太空运动、喝水等情景,并参与了和学生的互动问答环节。好奇的学生们向她询问了各种有关太空的问题。媒体称,美国航空航天局设立“太空授课”计划,是为了通过宇航员的“现身说法”,培养
青少年对于科学、数学以及太空探索等多个学科的兴趣,芭芭拉的首次太空授课可谓圆满实现了这一目标。
面对美中两个大国展开的“太空授课”活动,作为航天大国的俄罗斯也坐不住了。俄罗斯之声17日的*《来自太空的课程》称,莫斯科教育和科学部准备在今年9月1日新学期开始后,也推出向中学生介绍航天知识的教学计划。俄罗斯航天员将在国际空间站上为中小学生授课,课程包括生理、生物、物理和化学等。
俄专家认为,太空授课活动会重新唤起年轻人对太空的兴趣,有助于培养航天事业接班人。从国际空间站向学生展示科学试验,对提高孩子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俄教育和科学部计划今后定期举行这种太空授课活动,一周一次或更多,总之所有的课程都将被安排在新学年教学计划中。
中国航天日特别节目直播观看心得(篇6)
“神箭”在弦,再度问天。自古以来,人类就向往探索宇宙,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
日……远古的传说,是中华儿女朴实的向往,却印证着中华民族的丰富联想与智慧。回首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我国航天人胸怀航天报国之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了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的自主创新之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这“飞天一跃”,将不断指引我们去“击破万里苍穹、目标星辰大海”,彰显了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凝集着中华儿女的殷切期望,凝结着航天工作者夜以继日、刻苦攻关的辛勤汗水,凝聚着国家和民族追求科技进步的澎湃力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