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生活>>Wealth Life
国内校服企业存货高企问题现状及改进建议
■ 文 / 赵炼
摘要:自2015年6月上海毒校服事件以来,校服行业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逐步进入了规范化、市场化的时代。但同时普遍存在的存货高企现象严重制约了校服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校服企业存货高企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流程、制度、模式三个方面剖析存货高企的原因,并提出管理思维创新的建议,以期为相关行业企业和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校服企业;库存管理;管理对策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近四十年来校服行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自一开始手工作坊式的教育部门第三产业,到九十年代末企业改制,校服企业与教育部门脱钩;从21世纪初始,校服行业进入了一个初步市场化的时代;近五年来,校服行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央企、上市公司等纷纷投入其中,校服行业正面临又一次变革。与此同时,校服生产企业库存管理粗放,库存高企较为严重,因此加强对校服生产企业优化库存管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校服企业加强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越来越低,市场竞争逐年加剧,维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存货高企占用资金将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资金短缺导致企业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资金短缺引发企业新品研发投入的降低,造成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丢失市场份额;资金短缺将降低企业偿债能力,因偿债能力不足而致使企业破产;因此,存货高企占用资金,将严重损害企业的健康,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
校服企业作为服装行业的细分市场,与服装行业管理及运营存在共性,存货高企一直是影响校服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对校服企业存货高企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校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三、国内校服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
2000年以来,随着全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批有着先进的教
学理念、积淀着历史背景的名校脱颖而
出,校服成了承载学校德育、美育的载
体,是体现学校校风、校纪和校园文化
以及与他校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因
此能够彰显校园文化、历史人文、办学
理念的一校一款的个性化校服设计需求
也随之诞生,针对每个学校校服的个性
化设计对于校服企业来说既是市场机遇
也是风险,一校一款校服在拓展市场需
求的同时,既增加了校服企业生产组织
的难度,也提升了校服企业对于存货管
理的要求。
服装零售行业大多由于对市场喜好
和销量的错误判断造成库存高企,与服
装零售行业不同,校服行业大多采用接
单生产模式,其库存高企的原因较服装
零售行业更加复杂,但由于校服企业具
有连续性销售的特点,使得存货高企得
到解决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因此对校服
行业存货高企问题进行研究对于行业的
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更深入的实践意义。
四、国内校服企业存货高企的原因
分析
校服企业按单生产、按批交货,按
其经营模式不应出现存货高企的现象,
但经深入了解后,存货高企又是目前校
服行业的普遍现象,笔者在深挖行业内
部运营后,将校服行业存货高企的主要
原因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数据统计和分析偏差
因我国各地区秋季新学年开学时
间均为8月末至9月初,因此新生校服
交付时间非常集中,导致校服产能全
年极不均衡,呈现季节性的特点。且
上述新入校学生报到时间在七月下旬
至八月之间,因此学生完成报到再取
得准确尺码进行生产,无法满足校服
的面料定制、面料检测、成品生产及成
品再检测的生产周期。为保证各学校9
月初新生校服的集中交货和平衡全年产
量,校服生产企业不得不在未取得新生
准确身高体重尺码的情况下,通过历史
交易的尺码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在每
年的生产淡季1-5月份预估生产部分产
品,而预估生产的产品在尺码上与最终
实际取得的学生准确尺码不可避免的产
生偏差,该部分预估偏差导致的尺码偏
离产品在当年无法实际销售时,则造成
年末存货的增加。
(二)销售内控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校服行业正处于市场化、规模
化的初期,各家企业为鼓励销售人员扩
大市场占有率和拓展经销渠道,因此对
销售内部考核较为宽松,虽然各家企业
也对业务人员制订了招待费用、差旅费
用、运费等销售费用的相关考核指标,
但大多数企业均未将存货占用控制指标
纳入相关考核范畴。这就造成了销售人
员只追求业绩增长,无视存货增加的负
面效应。在校服企业实际运营中,完全
按订单数量进行生产很可能导致校服在
发放、调换及增订过程中出现缺货的情
况,而学校对于学生统一着装有着较高
的时效性要求,对等待再次生产补货的
接受程度较低,且学校只按实际收货学
生数与校服企业结算货款,因此销售人
员为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甚至人为故
意提高订单数量以满足学校要求,超出
学校实际需求数量的剩余货品成了校服
企业存货高企的主因之一。
(三)存货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校服企业大多采用人工管理存
货模式,产品的入库、发货、退货全部
046
R eg io nal e c o n omy
区域经济
由人工完成,存货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存货数量进行管理,未对产品货位进行精细化标识。由于校服行业季节性的特点,在销售旺季仓管人员需超负荷工作才能完成入库和发货工作量,此时校服退货和调换数量也随之增长。在入库和发货工作量已饱和的情况下,产品退库工作只能被暂时搁置,待临近年末仓库压力缓解后再由对货品和货位熟悉的仓管人员完成退货。经笔者调查了解,校服企业平均退货率约为总发货数量的8%至10%,而该部分退货如果及时完成,重复利用率约为30%至50%;未能被重复利用的退货产品,造成了年末存货金额的增加,也是校服企业存货高企的原因之一。
五、完善国内校服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建议
校服行业具有季节性强、生产周期长以及管理相对落后的固有特点,我们应从存货高企的根源着手,细化分解流程及制度,分析原因,不断调整和优化,才能渐进式的有效缓解存货高企问题,以下主要从流程、制度、模式三方面为校服企业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一)优化订购流程降低数据统计分析偏差
在深入了解学校招生政策后,笔者发现大多数学校新生招生在每年6月末至7月初已经完成,即如果校服企业在6月末7月初取得新生尺码后已经可以按准确尺码进行生产,但由于缺乏信息渠道企业无法掌握这些信息。为避免无准确尺码盲目生产造成的存货增加,结合近年来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校服企业应调整新生校服订购流程,改变先预估生产、再线下登记尺码发货的流程。优化为:在学校的配合下,招生完成后由学校通知学生家长进行线上尺码登记,线上进行尺码统计整理汇总后投产。以
确保投产产品与实际需求尺码匹配,降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低预估尺码偏离造成的存货占用。
(二)优化销售考核制度弥补内控
缺陷
仅对销售业绩考核,不计算存货占
用成本,不考虑资金占用引发的财务风
险,都是经营短视的行为。但是,考核
制度收紧对销售业绩的抑制作用同样不
可忽视,每个企业都在制度管理与业绩
增长之间寻求着平衡。首先为了改善存
货高企的局面,应将存货占用控制金额
纳入销售内控考核制度体系,对实际
销售数量与订单数量制订匹配符合度比
例,在销售完成结算时进行比对,不符
合匹配度要求的在销售结算时进行相关
处罚,杜绝销售人员人为提高订单数量
造成的存货增加。同时,为了避免学校
因调换、增订需求缺货不能满足,造成
满意度下降、甚至丢失客户,可考虑通
过数据计算客户平均成交额和平均退货
率,在此基础上使用四象限分析法,将
客户分为四类,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
内、谨慎权衡后放弃成交额低于客户平
均成交额且退货率高于平均退货率的客
户,以此优化客户质量,降低退货率并
对库存进行有效控制。
(三)优化存货管理模式
人工管理存货模式下,产品入库、
发货、退货必须依赖熟悉产品和货位的
仓管人员,而上述仓管人员的培养需要
校服企业付出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并需要较长的培养年限,当校服企业发
展速度大于人员培养速度时,此时仓管
人员就成了校服企业存货管理能力的瓶
颈。运用机械化手段优化存货管理,对
硬件设备、场地、软件及人员的投入
要求过高。对众多校服企业来说,优化
软件配置更具可行性。目前市场通用的
WMS仓库管理系统可对仓库仓位进行
整体规划,通过系统计算配置每一单入
库、发货和退货的工作人员,并在系统
单据上标识入库、提货和退货的相应货
位,降低对仓管人员的依赖程度,熟练
工与非熟练工人效基本一致,存货管理
整体人效上升。在此基础上,校服企业
在旺季可通过增加临时用工,满足产品
入库、发货和退货工作量激增,尤其是
退货及时入库增加重复利用率,可有效
降低存货占用水平。
六、结束语
总之,传统校服行业发展至今已进
入产业升级的时代,存货高企将极大地
限制校服企业扩大再生产、设备升级改
造及产品设计出新,企业无法保持其竞
争力,甚至陷入资金链断裂的财务危
机。因此打破传统企业管理格局、从管
理思维上进行必要的流程创新、制度创
新、模式创新,使校服企业走出存货高
企的经营陷阱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
战略之路。
参考文献:
[1]侯福玉.我国服装企业存
货管理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
报,2019(05):122-123.
[2]杨岩鹭.企业存货管理问题与改
进对策—以美特斯邦威为例[J].科技经济
导刊,2018(35):184-185+187.
[3]张瑾.中小型服装企业存货管
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A企
业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
刊),2018(03):53-54.
作者简介:
赵炼(1978.9-),男,汉族,籍贯
辽宁沈阳,大专,职称为会计师,江苏
兰诗服饰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财
务管理在企业运营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04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