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22 版)新增制度汇编
1、生产配方管理制度
2、产品防护、运输和交付管理制度
3、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制度
三十七、生产配方管理制度
编号:QM-37-A
1.目的:
确保产品应用配方得到有效管控,有效降低产品质量与禁用/限用物质误用风险
2.范围:
适用于原始配方、调试配方、历史生产配方、现生产应用配方的管理。
3.职责
3.1配方制定与修订由生产主管单位实施。
3.2修改申请可由市场人员根据客户需求提出,或由生产发现异常---生产部/质检部根据产品质量标准提出。
3.3配方调整及配方实施批准,由总经理签署,财务负责配方实施成本核算。
4.作业内容:
4.1 配方管理
4.1.1原始配方、调试配方,由产品开发人员根据产品开发实际状况填写,应清楚填写配方应用原料供应商名称、原料名称、型号与规格、配比量,及其调配方法,由部门主管人员签核并确认开发产品的符合性与理化测试结果。如引进原始配方,应注明引进溯源说明。
4.1.2原始配方、调试配方转化为生产应用配方时,应将原始配方、调试配方与生产应用配方共同提交审核,如有变动,应附书面说明与论证。
4.1.3生产配方核准流程:
研发人员制定配方→主管审核→总经理审批
4.2历史配方管理
4.2.1应对常用历史配方,进行调配实验,当采用新供应商原料,均应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应与历史配方共同建立专档保存。且任何变化都应客观记录。
4.3配方测试
应严格按顾客要求与产品标准要求及相关法规要求进行测试。
5.相关记录
《配方表》
1
2
3
4三十八、 产品防护、运输和交付管理制度
编号:QM-38-A
1.目的:
规范产品产品包装、储存、运输、交付工作管理,确保产品包装、储存、运输条件、交付工作符合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产品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交付工作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产品包装管理。
3.2综合部负责产品储存、搬运和运输管理。
4.要求
4.1产品包装
4.1.1本企业产品包装方式依据产品防护的需要设计,包括内包装和外包装。车间不得随意改动包装方式或采用简易的包装。
4.1.2内包装过程应确保在内包车间(卫生控制区)中进行,内包装材料应作拆包消毒处理后使用,包装封口工序应满足特定工艺的要求。
4.1.3产品标签格式和内容依据GB 7718设计,经质检部验证符合要求后使用,包含了法定的内容,其中生产日期必须在生产包装当天标注,不得作假。
4.1.4包装中的所有物件应无遗漏。
4.2产品储存
4.2.1本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普通食品,产品在常温下储存。产品存放应标记清楚,定区、定位摆放。仓管员根据贮存情况检查仓库的环境卫生、通风、气味等状况,同时记录仓库的温湿度情况,填写《温湿度记录表》。
4.3产品运输
4.3.1产品运输车辆为自有车辆时,应确保车辆安全环保性能符合要求。应该对运输方进行审核,审核其运输能力、运输条件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生产食品4.3.2委托产品运输时,受委托单位必须合法并对其进行审核,审核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确保车辆满足运输安全环保要求和产品防护卫生要求。
4.3.3产品运输时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品混装。
4.3.4各种运输工具、车辆应及时清洗、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4.3.5
质检部每周抽检车辆卫生状况,不符合要求的车辆禁止使用。
4.4产品交付
4.4.1仓管员依《成品出库记录》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与业务员和司机沟通,安排送货。
4.4.2出货时,仓库管员与业务员或送货司机清点无误,填写《产品运输交付记录表》,记录交付产品名称、产品规格、数量、顾客名称、检验结果等信息,再进行装车,产品运输并注意运输安全。
4.4.3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干燥、无异味、产品运输温度符合要求,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如使用运输车进行发货,仓管人员需检查车辆卫生状况,并保留相关记录。
5.相关记录
《运输车清洗、消毒记录表》
《温湿度记录表》
《成品出库记录》
《产品运输交付记录表》
5三十九、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制度
编号:QM-39-A
1.目的:
为建立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的记录和保存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实现质量和食品安全顺向可追踪、逆向可追溯,风险可管控的质量追溯目标,从原料入厂检验——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运输全过程实现质量安全追溯,特制订本办法。
2.范围:
本办法包括公司的所有原材料、包材、加工过程、成品发货销售的追溯管理。
3.职责
3.1 质检部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并定期验证、完善。
3.2综合部负责对原材料的确认,确认原材料的来历和来源。对于特殊的原材料进行标注,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
3.4销售人员负责对每批产品的去向进行登记,同时对顾客反映的情况进行反馈,追踪。
3.5生产部对每天原材料的使用和半成品生产情况进行登记。
3.6其它部门配合品管部进行产品追溯。
4.要求 4.1原辅材料、包装材料追溯
4.1.1采购的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到货后,仓管员需通知质检部检验员进行查验或验证。仓管管理员应对所有的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进行登记管理,填写物料结存卡及制定《原辅料材料进货登记台账》,记录内容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和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及供货者名称、地址、等信息,登记应准确无误,便于后续跟踪追溯。
4.1.2检验员按《原辅料验收规范》进行抽样、检验或验证,填写《原辅料验收记录》、《包装材料验收记录》,记录来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供货者名称、地址、、产品标准,核查购进批次产品相应的合格证明文件或出厂检验报告。
4.1.3仓管人员根据生产计划单对物料进行出库领用,并填写《出入库记录》,记录产品名
称、领用数量、结余数量等。
4.2生产过程追溯
4.2.1生产部生产实际情况填写生产关键控制记录,防止关键控制过程发生偏离。对并生产环境进行监控,填写相应的检查记录。
4.2.2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产品和返工产品,生产部应由指定的人员对其进行登记管理,登记内容包括时间、不合格(返工)原因、处理人,质检部同时对不合格(返工)的产品进行跟踪检测。
4.2.3检验员按照生产安排对车间内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填写《生产过程质量考核记录》。
4.2.4对于返工生产的产品,生产和质检部需要重点关注造成返工的原因,同时加大检验力度。防止再次出现不合格情况,并且生产车间应对返工的产品、报废、损耗和去向进行登记,保证产品能够准确的追溯。
4.2.5检验员按照《成品检验规范》对每批出厂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出具合格检验报告,并做好登记和记录,便于备查和后期产品追溯。
4.2.6检验员根据产品情况进行留样,并填写《留样记录》。
4.3成品追溯
4.3.1成品出库时保管需要对每批产品进行登记记录,包括产品名称、日期、入库数量、出库数量等。
4.3.2综合部需要对每批出货的产品详细登记,明确每批产品的流向。同时做好相关记录,保证每批销售出去的产品都能够准确快速的追溯和召回。
4.3.3综合部对消费者反映的产品情况进行登记和追踪,当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时,应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并查不合格原因。
5其它相关要求
5.1按照企业要求制定产品追溯体系文件,并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保证产品正向可追踪、逆
向可溯源。
5.2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的正向或者反向的追踪演练,保证文件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5.3企业应通过培训等方式使相关人员获得追溯体系方面的知识,具备相关技能知识来胜任工作。
5.4企业在追溯过程中应及时分析问题、查原因,特别是发现制度文件不适用、有缺环和难追溯的情况时,要采取措施,完善追溯体系。
6.相关记录
《产品可追溯性演练》
《原辅料材料进货登记台账》
《原辅料验收记录》
《包装材料验收记录》
《生产过程质量考核记录》
《留样记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