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年3月第35卷第3期(总第423期)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后健康企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从深圳市光明区“万人健康指导团”谈起吴聪丽①邱德星①陈笑辉①邹周光①王贤初①邹思梅①黄文杰①毕晓娟①王萍①
摘要22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已成为全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深圳市光明区在全市率先实施“疫情期间保障企业复工健康服务计划”,组建万人医学指导和健康服务团队前往企业现场逐一指导,确保23万家企业在全市首先达到100%顺利复工复产。针对这一行动,对疫情后健康企业建设协商协调机制、建设主体、技术保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健康企业健康指导
doi:10.3969/j.issn.l001-568X.2021.03.0007
中图分类号R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68X(2221)03-0026-03
Conside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 Industries after the Outbreak of COVID--6:Based on the“Health Gus-dence Grrup for10000Residents”io Guangming Ddtrict,Shenzhen/WU Cong-ls,QIU De-xing,CHEN Xiao-hui,et all j Chioese Primara Care,2021,35(9):20-20
Abstract Since Dec2019,the diseases caused by COVID-12have become a glob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In order to reduce the ecooomic impaet of the epiCemie,Gcaacminc District takes t he implemeehnc of“Health Service foe eesurinc eetergrises to reture t。word dcrinc the epiCemie”.The10000person meeical guiCaoce wilt be seh up t。proviCe guiCaace t。13000eeterpVs-et in the city th亡—0100%smooth resumptioo of word and ppauction.In view of this actioo,it pon0erv over the relatee problems of consultaUon aai coorpinatmn mechanism,censtruction sebject aai technicel guarantee of health enterppse censtruction after ept-iemic situation.
Keywords COVID19,health enterppses,health euiCaace
First—author's address Shenzhen Hospitai of University of Chmese Acalemy of Sciences(Guanomme),Shenzhen,Guanoaon0i 618107,China
职业人占全人的大多数,也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健康状况可直接影响全民的健康,甚至影响国家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2219年10月,全国爱卫办、国家卫健委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各级各类企业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做好职业病防治的基础上,加强传染病防控、慢性病患病风险控制以及员工心理援助等,从而全面提高职业人员健康水平。文件印发后不足2个月的时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成为全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停工停产,
疫情不仅对人民众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影响,同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深圳市光明区在国内率先实施“疫情期间保障企业复工健康服务计划”,组建万人医学指导和健康服务团队(又称“万人健康指导团”)前往企业现场,逐一进行指导,确保全区13万家企业在深圳市第一个实现100%复工率,且无确诊和疑似患者,更未发生聚集性疫情事件。
①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广东深圳518107
通信作者:邱德星,E-maii:****************
在本次的医护人员深入企业开展疫情防控的健康指导工作中,引发了我们对健康企业建设的协商协调机制、建设主体、技术保障以及评估体系等各方面问题的思考。
1事件概述
为保障2020年元宵节后部分企业的顺利复工,我院长圳、圳美社康中心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首先建立与辖区企业的专项对接,收集企业返工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对企业健康联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指导。2022年2月上旬获悉重庆、北京和广州等地先后有企业多人感染,数百人被隔离后,深圳市光明区高度警惕,紧急制定《光明区疫情期间保障企业复工健康服务计划》,在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快速遴选医护人员作为健康指导员,在各企业设定健康管理员,成立医学指导团,建立“医院对接企业”和“
健康指导员对接健康管理员”的企业疫情防控“双对接”机制,医护人员主动担责、快速行动,对健康管理员建立联系,在短短3周的时间内完成了区内13万家企业地毯式的现场指导,并一一进行防控等级评估,出具整改意见书,通过“回头看”核查防疫措施的整改落实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后健康企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一一从深圳市光明区“万人健康指导团”谈起—
—吴聪丽等
情况,从而确保了健康服务计划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O
而在服务初期,医护人员和企业进行对接过程中并不顺利。企业并不信任“来路不明”的医护人员,甚至怀疑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带有不良的企图。很快,服务计划进行调整,参照长圳、圳美等社康的前期经验,确定了企业健康指导的属地化管理原则,明确各社康中心主任是本社区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健康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任。社康中心主任作为疫情防控健康管理组组长,负责联系本社区党委、社区安监等部门与人员,与对接企业建立工作联系;负责健康指导员日常管理与工作安排;保障健康指导员的工作质量;为有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演练需求的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力量。为确保工作得到落实,社康中心主任和健康指导员分别与医院签订责任书,建立奖惩机制。这一举措的实施,服务计划才得以顺利实施。
2当前健康企业建设的难点
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等工作要求。健康城市建设因此成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各地也开始热推学校、企业、机关等为重点的“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但多以试点为主,未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尤其是健康企业建设,仍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少数企业为主,以《职业病防治法》作为依据,以职业病发病率降低,而非职业人的全面健康作为主要目标的建设工作叫健康企业建设的覆盖面、影响力以及应用广度和深度,都远未达到预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企业作为建设主体的责任意识不强
企业核心追求聚焦于产品、经济收益,健康相关投资容易被认为是生产成本而不愿主动投入。有些企业甚至认为员工获得的职业健康信息越多,将来发生职业相关疾病后维权意识会更强,因此尽可能回避疾控或职业防治部门对员工进行知识传播等。从既往的实践来看,单纯地从行政层面要求企业开展健康企业创建似乎只能得到表面的配合意愿,无法获取基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决策层的支持,从而无法落实主体责任,发挥主观能动性,难以形成政企互动的良性循环。
2.2还未建立常态化的协调协商机制
健康企业建设工作涉及卫生健康、工业和信息化、安监(应急管理部门)、生态环境管理等多个部门,
但因政策性环境、企业氛围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部门之间对于职业健康促进的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常态化的协作机制也未建立。多以卫生健康中的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疾控中心或健康教育部门的其中一家负责牵头,选取1~2家配合程度较高的企业开展建设工作,包括发动、指导、评估和验收等环节。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受限,可推广性不高。
22技术保障力量不足
全国各地疾控或职防体系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人力资源,普遍存在总量仍不足,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未达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标准,少部分人员专业还不对口。比如深圳市光明区,从事职业卫生工作不足22人,约026人/万人,专技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由于原特区内外政策差异、区位条件等多方面原因,光明与深圳市整体相比,规上企业较少,高技术产业基础薄弱,而小规模的加工贸易企业比重大(占比近90%),且位置分布较散。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常见。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也相对紧张,常年满负荷地工作。
22健康管理的理念未深入人心
职业人的健康促进内容依然以职业病防治为主,干预重点放在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防控上。而对应急救援、营养膳食、传染病防治、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无烟环境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较少涉及。这都说明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管理理念未深入人心,员工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
行为形成率都亟待提高。
3“万人健康指导团”为健康企业建设夯实了基础32健康制度方面
疫情期间,在健康指导员的协助下,企业成立了疫情防疫小组,企业负责人为第一负责人,并设立1名兼职的企业健康管理员,其在疫情期间的工作职责得到明确。企业制定了疫情防控方案,对防控工作要求、工作流程以及应急机制做了规定。企业健康管理员和社康中心的健康指导员、街道安监人员和社区网格人员之间相互建立起了联系,形成了信息报告和联络机制。
32健康环境方面
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播,企业对办公场所、宿舍、通勤车、生产车间、厕所等场所定期消杀、通风透气、清洁打扫和空调使用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要求,对员工在食堂取餐就餐,以及厨房的管理也进行了规定。设立临时隔离点和口罩专用回收箱,关闭吸烟点,增加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配备等。对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健康指导员现场出具评估结果和整改意见书,要求企业快速整改。
32健康管理和健康文化方面
落实门岗体温检测登记制度,实行全体员工健康状况“一人一档”管理;对企业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后健康企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一从深圳市光明区“万人健康指导团”谈起一吴聪丽等
测的同时,询问流行病学史;对所有返深员工掌握其1天内的活动轨迹、身体状况和接触史,每日开展健康监测,落实员工健康监测报告制度。部门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在健康指导员或健康管理员的帮助下,员工掌握了手卫生、正确佩戴口罩以及体温自测等,主动获取传染病防治的相关信息,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均得到改善,传染病健康素养有了提升。
4大力推广健康企业建设还需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4.1明确责任主体
健康企业建设应该坚持党委政府领导、部门统筹协调、企业负责、专业机构指导和全员共建共享的指导方针,按照属地化管理、自愿参与的原则,鼓励各级各类企业开展。各级党委政府以健康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新冠肺炎防控的实际经验为指导,营造浓厚的健康宣传氛围,向企业不断输出“大健康”“医防结合,以防为主”理念,引导企业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激发企业改变观念,主动承担健康企业建设的责任;获得企业最高决策层的承诺争取,企业内部支持性政策环境和员工广泛参与,促进企业关爱员工身心健康,主动构建和谐、平等、信任、宽容的人文环境。4.2协调协商机制
以爱卫会牵头,充分发挥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统筹协调作用,把健康企业建设纳入健康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确定推进辖区企业建设的具体工作举措,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企业、社康、社区网格和街道安监办相关部门和人员形成的协调工作机制,可以下推上,进一
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加强与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作,对建设健康企业的成果与工伤保险费率、安全风险程度评价等内容挂钩。
42技术保障
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投入,为疾控机构、职防机构更新添置仪器设备、增加人员配备。此外,建立健全相应的岗位培训制度,组建师资队伍,制定岗位培训内容,在健全的教育培训体系下,做好职业卫生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可通过培训社康中心健康指导员和企业健康管理员,即疫情防控保障企业复工健康服务计划主力,同时加强其培训后的考核,合格者上岗,从而快速打造一支素质高、适应不断发展的基层职业卫生事业的队伍。
42建设内容
丰富企业能够提供健康管理与服务的内容。在企业公共场所配备AED等简易急救装备,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立健康小屋,为员工提供免费测量血压、体重、腰围等健康指标,开展工间操等健康运动的场所和设备;建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员工健康档案,开展健康评估;加强对女员工的关爱和照顾,建立孕妇休息室等;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员工合理膳食、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员工率先树立健康形象,鼓励评选“健康达人”等。
42评估体系
在建设健康企业过程中勇于创新,到同时符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创建方式和评估标准。县区级爱卫会或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建设内容要求,制定评估细则标准,经培训的健康指导员前往辖区内参与创建企业给与技术指导,企业自主开展动员、宣传、创建和申报后,县区级评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实和资料审核,对达到评估标准的企业,经过公示后给与授牌。
5讨论
本次“万人健康指导团”保障企业复工工作取得成效主要得益于疫情期间行政引导、部门协作、企业重视、员工配合等多个因素,为疫情结束后的健康企业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在“健康企业”已成为“健康中国”“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础与主要任务的形势下,“万人健康指导团”模式为推进基层疾控、职防工作拓展、转型提供参考价值,为职业人的健康促进指明了方向。
“万人健康指导团”是由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区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区属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区社康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全区各家企业的安全健康人员共同组成的团队,实现了第一次全面的健康指导覆盖。此次工作实践,为在全区范围内的大中小型企业开展集传染病控制、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于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推进职业危害因素专项治理、健康监管、防治技术能力提升起到示范作用;也推动了医改工作公共卫生机构拓展,充分发挥疾控在健康管护组织体系中的作用,为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公
深圳疫情风险等级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实现疾病预防、、管理的有效融合奠定了基础;还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强化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治融合的理念,建立疾控机构融入医疗机构,协同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机制、医防协同融合的分工协作与优势互补机制提供了可临摹的样板。
参考文献
[1]瞿红鹰,杨敏.广东省健康企业建设探索与思考[J中国职业医学,2018,45(5):616-619.
[收稿日期:2021-01-16](编辑:李金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