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人文历史上的几个奇特现象和未解之谜
丹棱人文历史上的几个奇特现象和未解之谜
(一)县人来历的疑问。成都平原及沿岷江流域是古蜀五王(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活动的重要区域,成都市博物馆、原乐山市志、周边武阳(彭山)、眉州(东坡)、南安(乐山)更早的建制及历史有记载。从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起至元末明初,当中原战乱时许多居民及衣冠士族纷纷进蜀避难,比如相传洪雅瓦屋山有楚国遗民,丹棱李焘一支是唐太宗十四子之后;清朝历经百年的“湖广填四川”更是达到顶峰。丹棱县目前没有发现明显的客家文化、湖广会馆,初步可判断丹棱人是被外来势力趋赶的古蜀原住民和元代以前入川的人口聚集、避难地。这点还需要有对方言、姓氏、习俗有研究的人士考察。
(二)县名来历的疑问。《县志》(清乾隆以后)载“因城北10公里有赤岩山,山势高峻,赤有棱,故名丹棱县”。若从汉语发音讲棱,应读leng,《汉语字典》指地名时读ling,举例黑龙江有穆棱ling这个地名,这与“赤有棱”的本意不符。解放前,有一个历史时期,也有将丹棱写作丹陵,陵的释义及意象更开阔。目前,对清以前丹棱的县名、辖区是不清楚的。即使仍按新中国成立后标准的区划名作丹棱,我们使用高德、百度导航时,语音提示发音仍是leng。因此,需由有关单位向《汉语字典》与高德、百度导航等对接,在地名举例和导航语音时,正确发ling音。
(三)县域范围的疑问。查四川图书馆《四川省志》《四川各县县域志》《四川公路志》,皆不能明了1400多年来丹棱县域范围的变化,但从相关文字可观民国以前丹棱的辖区肯定大于现状。目前,仍然受困于资料,权采信眉山县令与丹棱县令划界的故事。
(四)文史强而艺术弱的疑问。如前如述,丹棱文史均有全国一流的人物,但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其名不扬。四川省博物馆、成都市博物馆有大量周边东坡、邛崃、双流、新津、名山、天全等地的书画作品收藏,市内彭山、仁寿在省博物馆有考古、名胜专著出售,我县是空白。而且我县周边的三苏、魏了翁(蒲江)、司马相如(邛崃),入蜀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齐白石、黄宾虹等没有到丹棱的确切记载和诗画作品,实为遗憾。黄庭坚与杨素的神交与相识即可传出大雅堂的佳话,历史里面实蕴藏着很多值得玩味的东西。理论上讲,建大雅堂的杨素、李焘两家与三苏应该有交集,彭端淑与北京、蜀中才子有关系,丹棱两大书院与同期周边仅几十里的书院应当有来往。而且,丹棱的人物风情在唐、宋、清三代格外强,实不逊同期中原、江浙、成都地区,在各大图书馆和私人藏书中应还有未发现的记叙,这条文脉如何理清,需要由专业人士继续探究。
(五)与周边重大考古发现、重大历史事件失之交臂的疑问。邛崃的古陶瓷、蒲江的古铁
器、东坡的道教冶所、彭山的张献忠沉船、成都平原与滇藏的茶马古道经过蒲江、名山而不入丹棱,红军长征西路军杀到名山了,准备到“成都吃大米”了却没到丹棱。《省志》《县志》均载设在眉山的四川国民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区曾责令丹棱在岐山(张场镇)修两座雕堡设防。另中国共产党1927年成立青神县委、1928年成立彭山县委,丹棱恰恰也是周边市、县最后成立党的组织的地方。这在相当程度反映了近代以前丹棱不在大江大河、交通枢纽位置,不出产盐、铁、陶等战略资源,受战乱影响很少,实为世外桃源、西蜀文化保留区,也为后世小富即安的带来影响。中国不解之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