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导学案(含答案)
1、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日出时景物的变化的?
4、补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什么好处?
二、本文写景十分优美,请赏析下列句子,这些文字美在何处?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绘的?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而皆若偻”
【当堂巩固】
一、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
古长城也。
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这三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
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一句
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5.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
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作了衬托
【课堂学习】
一、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弄清第一段记述的顺序:
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讨论后明确:面——线——点。作者鸟瞰泰山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是线;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明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
2、第二段记述登泰山的经过,说一说作者的登山路线。
弄清作者登山的路线(讨论后明确):南麓登山——循中谷——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2、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日出时景物的变化的?
讨论后明确:时间顺序(待日出——稍见——须臾——日出——回看)
4、补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什么好处?
增加了泰山的人文内涵,写出了景物特点,也使文章显得丰富深刻,体现了桐城派重考据的文风。
二、本文写景十分优美,请赏析下列句子,这些文字美在何处?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绘的?
5、“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
皑皑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明烛天南”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象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的云雾好象飘带一样。这个比喻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了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而皆若偻”;“皆若偻”这一比喻,不仅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当堂巩固】一、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汶水,山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济水。正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
界限,到达泰安。
3、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古时候登泰山,顺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
4、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城市,汶水、徂徕山就像图画一般,半山腰处停留的云雾就像飘带一样。
5、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扬起积雪扑打在脸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是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
6、极天云一线异,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而皆若偻。
东岳什么山西岳北岳南岳什么山
天边的云中有一线奇异的颜,片刻之间就变成了五光十的彩霞。太阳升起,颜纯红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
7、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
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在路边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