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与发展-272-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年第32卷第9期(总第509期)
1 易地扶贫搬迁户
易地扶贫搬迁户是指那些生活在缺乏生活条件地区,国家通过相应的政策将其安置到一个新的地区,帮助其逐步脱贫致富的人口。在我国移民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要分为吊庄移民和劳务移民,一部分人通过这两种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其生存环境。吊庄移民最典型的案例是宁夏的吊庄移民,政府鼓励其投亲靠友,小村变大村,化整为零、分散安置,故这种方法也叫“插花”式移民安置。这种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分配,使贫困人口从中受益,防止其出现返贫困的现象。劳务移民指的是通过劳务输出方式在异地安置定居,他们最大的特征就是无土安置、移民带有一定的文化和劳动技能。我国自2001年国家计委正式提出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概念后,知网有关该政策的文献相比往年明显增加,尤其是在2019年,相关文献的发表更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者这样定义这一部分人:“易地扶贫搬迁户是指生活在偏远地区,通过搬迁的方式离开原有生活场域的风险性人地关系,在新场域给易地扶贫搬迁户完善其良好的生存环境,最终达到反贫困的效果。
2 社会融入
社会融入是指个体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要试着改变以往的一些生活习惯、交往方式、做事风格等然后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对来自宗教文化、风俗习惯、交通方式的改变等一系列
问题。易地扶贫搬迁户未搬迁之前,他们属于典型的熟人社会,交往方式较为简单;搬迁之后,由过去的分散居住变为集体居住,周围的邻居大都是不认识的陌生人。办事模式由以前的依托熟人到一个全新的陌生人关系网,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的社会融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社会融入理论的研究较晚,最初是在二十世纪西方的主流社会开始对移民问题进行关注,此后关于这一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西方关于“社会融入”的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如下:(1)社会参与视角下的 “社会排斥论”;(2)社会公平视角下的“社会公平论”;(3)市民化视角下的“移民融入论”。国内学者认为社会融入是一个动态、渐进式、多维度、互动的概念,融入过程中心理融入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移民在心理接受了他所在的环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融入。
3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移民的融入问题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移民对欧洲战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后的欧洲破败不堪、百废待兴,但是在不久之后就很快发展起来了,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移民的原因。为了应对人口增速日趋放缓和社会老龄化问题,欧洲国不得不将接纳移民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手段。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欧洲各国,由此产生了新移民如何融入当地社会,以及两个文化和文明之间如何并存等一列问题。
英国对待移民实施的是多元化模式,其本身就是英格兰、苏格兰等多个地区共存和融入的结果,因此他们对国家的理念是建立在多元种族的基础之上,鼓励移民维护其族特征。1965年,英国颁布了《种族关系法》,该反歧视法律经过不断的修改,从最初的公共场所一直拓宽到能够承担公共职能的私人机构。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完全保障在多元化模式下本国居民和移民的机会均等,由此导致了诸多问题的产生。为此,英国于2002年又颁布了《国籍、移民和难民法》,参照澳大利亚的打分模式来促进英国就业市场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技术移民,这项政策为英国吸引了大批量的移民,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同样的荷兰和瑞典也是明确实施多元化主义模式来促进移民的融合,坚持发展多元文化传统,制定宽容的移民政策,将移民的差异合法化。
法国在促进外来移民融合上实施同化共和模式,主要原因是因为法国的工业化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外加法国的人口出生率比较低。为此,在1919年分别和意大利、波兰签订了招募协议,随后在1920年、1932年分别和捷克斯诺伐克也相继签订了协议,于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为继美国之后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法国政府严格禁止在教育场所戴穆斯林头巾和十字架等具有宗教性质的象征物,没有专门制定保护移民的措施,外国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融入研究
刘东美,沈最意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 舟山 316000)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脱贫攻坚阶段的主要措施,旨在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棘手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易地扶贫搬迁户会出现回迁的现象,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因为不适应当地的环境所导致。为此,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政策保障、促进众交流和提供福利保障等来促进移民的融入。
[关键词]易地搬迁;社会适应;移民
[中图分类号]D632.4;C91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2021-03-05
[作者简介] 刘东美(1997—),女,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管理。
城乡建设与发展
-273-
人和本国人一样被纳入社保机制,在失业或生活困难时可以享受国家的帮助。采取这种模式的还有意
大利,政府要求外国人必须签署融入协议,通过对意大利语言文化的了解、受教育程度、职业资质和就业情况等社会经济指标来评估申请者的“融入能力”,因该项举措在移民融入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同化和限制性特征,导致很多地方社会矛盾突出。
德国实施的是客籍劳工模式, 德国是在“二战”之后才成为一个移民国家,在此之前他们一直视自己为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并不欢迎长期居住的移民。政府将移民融入纳入法律,并规定移民具有融入的义务。在法律中,移民要求具备基本的德语知识,以防止他们在融入德国文化时有所困难。让所有合法并长期生活在德国的移民平等地参与政府组织的活动,一直是德国政府的长期政策,所以德国的各联邦、联邦州和地区从社交、文化、认同融入三个维度来实施融入措施。教育方面的相关措施一直从幼儿园覆盖到大学,主要是为了通过提高移民的技能水平来增加就业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移民的社会融入。除此之外,德国政府还推出了融入课程,拒绝参与该课程的移民外管局有权削减其福利。德国政府还鼓励移民成为体育活动的志愿者,让其更容易与当地居民交流和建立关系,促进移民融入。
4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移民的社会融入进行剖析,目前我国国内在移民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峡移民、农民工移民、灾害移民和生态移民的社会融入情况。通过对三峡移民的研究,范晶晶认为移民的社会融入应该从多维度来进行研究,包括政治法律生活、社会关系、移民的精神生活等多
个方面。许一平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三峡移民迁移到另外一个新地方时,为了避免出现“孤岛效应”,最有效的方法是打破定势思维,不要把自己定义成特殊体,要学会积极地去适应,主动融入当地的社会圈子,倾听文化差异,在多元化中去学习。刘晶、吴弟红认为,三峡移民在融入其迁入地的主要困难来源于三峡移民身上带有浓厚的乡土习性,三峡工程正好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外界工具打破了原有的差序格局使人们不得放弃原来社会关系网而去融入外界的工业社会。农民工移民这一方面,余珊珊、鲍文认为农民工融入社会的最大困难是因为学历低带来的就业困难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在低端行业工作。劳动法虽然明确规定了用工单位必须为职工购买相关保险,但是仍然有许多单位很多借口来拒绝为农民工购买保险,因此政府应当加强这一方面的完善。龚云平将农民工难融入社会的原因归为两种:一种是制度因素,我国对农民工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户籍管理制度,这就对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同样也造成企业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方面也不是非常重视。还有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也是社会融入过程中的绊脚石。非制度因素这一方面,农民工的人际关系比较单一,平时交往的也就只有老乡或者老同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对所在城市的融入。在灾害移民方面,何生兵、朱运亮将灾害期分为经历逃难期、应急转移安置期和永久安置区。认为国家应该出台一部完整的灾害移民法来为移民提供政策保障,同
时对灾害的预测和防范系统进行完善。在生态移民方面,张铁军认为应该从四个层面加以关注:政府层面——在基本素质、思想观念、法律常识、务工常识、道德常识等几个方面来加强移民的社会认识;异地搬迁
主体层面——移民应该主动学习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过往的一些缺陷,积极地融入迁入地;社区层面——社区应该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增强移民的归属感,让移民感受到社区的温暖;社会层面——政府应该通过各种大众传媒工具来对生态移民的勤奋、淳朴进行宣传,避免生态移民“污名化”,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心生态移民。
5 结语
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虽然我们的国家和欧洲等国情不一样,但从广义上来说,外来人口以及一般性移民问题在中国是同样存在的。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在实现全面小康路上最关键的一步。诚然,易地扶贫搬迁是这场战役中最关键的一步,防止返贫,做到“真脱贫”“脱真贫”是党打赢这场战役的初心所在。通过研究国内外各种帮助移民融入社会的相关政策,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啃掉这块“硬骨头”,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宏新,付甜,张文杰.中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演进特征—基于
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3):48-53.[2] 孔炜莉.宁夏扶贫开发20年研究综述[J].固原师专学报, 2006
(01):91-95.
[3] 汪冰逸.人地关系、文化惯习与反贫效果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19.
[4] 陈雨,陈嘉伟,谢文沁.城市化进程的新拼图:近郊社
会融入研究—基于成都市顺江社区的扎根理论分析[J].南方农村,2020,36(05):14-20.
[5] 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
思考[J].人口研究, 2009,33(01):17-29.
[6] 伍慧萍.外来移民融入:欧盟层面的政策应对[J].德国研究,2011
(04):9-13.
[7] 范晶晶.三峡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3
(04):213-214.
[8] 许一平.三峡移民跨文化交流障碍及其消除路径研究[J].传播与版
权,2017(06):137-138.
[9] 刘晶,吴弟红.三峡外迁移民社会适应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
月),2016,16(10):60-62.
[10] 余姗珊,鲍文.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困境及路径探析[J].安徽农学通
报,2020,26(14):22-23.
[11] 龚云平.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及其健康效应探究[J].农业经济,2019
(12):52-53.
[12] 何生兵,朱运亮.极端气候变化背景下灾害移民的社会适应策略探
析[J].水利经济, 2019,37(05):73-76.
[13] 张铁军.生态移民如何实现社会融入[N].中国民族报,2013-03-29.
刘东美,等: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融入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