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城乡干城村村情简介
干城乡干城村基本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干城村位于干城乡政府驻地,平均海拔2700米,正常年景降雨量250左右,平均气温约2.8℃,无霜期120天左右。耕地面积5844亩,人均耕地面积1.95亩,退耕还林面积5384亩,人均退耕面积1.79亩。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708户,2664人,其中:贫困人口695户,2637人,低保对象169户,721人,五保户11人,孤儿1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22元。现有党员72人,其中:女党员15人。设有完全小学1所,村卫生室2所。
二、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近年来,村“两委”领导班子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政府提出的“移民搬迁脱贫,劳务输出增收,暖棚养殖发家,旱作农业富民”总体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村村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一是不断拓宽移民渠道,号召农户走出去。自2001年大力实施移民政策以来,全村类计搬迁移民87户,392人,其中向新疆、蒙古、宁夏等地搬迁移民58户,261人,省内搬迁移民22户,102人,县内搬迁移民7
户,29人。二是积极联系务工地点,加大劳务输出力度。通过政府引导,众自发组织,招工单位现场招聘等多种方式,动员农户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近年来,全村每年平均外出务工人数达到750人,实现了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的目标。劳务收入占到总收入的43%三是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种植以全膜垄侧马铃薯种植为主的旱作农业,2011年,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4000亩,人均1.5亩。实现了户均1项增收项目的目标,为农户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基础。四是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类计建成养殖暖棚75座,新增规模养殖户130户,为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三、存在问题
1、水资源短缺,人畜饮水发生困难。我村地处乡机关驻地,为全乡商贸、文化中心,辖区内有5000多人,大小牲畜6000多头,因连年干旱少雨、地表水持续下降,部分水井已干枯,人畜饮水发生困难。
2、投入资金不足,产业发展进程缓慢。全村马铃薯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因农户在购买薯种、农机具方面资金存在一定困难,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3、移民渠道狭小,移民资金不足。许多农户有搬迁意愿,但因无移民渠道和资金缺少,无力搬迁。
四、发展思路和重点
围绕乡党委确定的“移民搬迁脱贫,劳务输出增收,暖棚养殖发家,旱作农业富民”四条路子,重点做好移民搬迁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按照“山区抓移民,川区抓调整,全县抓项目”的总体要求,把移民搬迁当作我村根本的脱贫方式,牢固树立“多搬迁一个等于多脱贫一个”的思想,通过政府组织、众联系、先劳务后移民等多种方式,加大移民搬迁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二是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全村马铃薯种植已初具规模,众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下一步,我们将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科技、技能培训,户均达到1个技术型人才,实现从劳务务工向技能型务工转变,从短期型务工向长期务工转变。三是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力争实现户均2人接受培训,实现马铃薯种植规范化的目标。积极争取资金,加大资金投入,用于购买薯种和农机具,提高种植的科学化水平,努力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四是加快全村小流域综合治理步伐,解决众饮水难问题。异地搬迁
五、联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移民搬迁扶持力度,帮助困难众下山入川,到异地发家致富,宽松本地环境。
2、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在薯种购买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帮扶,解决困难众无力购买薯种的难题,帮助农户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实现农民增收。
3、加大项目扶持力度,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加快众脱贫致富步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