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老师百家讲坛《爱上语文》讲稿
爱上语文(一)
            ——语文中的文化味
王崧舟
一、 语文的重要性
对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对一般成年人来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离开语文很有可能寸步难行
对民族来说,语文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对中国人来说,语文就是我们的母语 精神家园
我们应该要重视语文。
最中国最有文化最后魅力的就是中国古典诗词,语文中最璀璨的明珠
二、带上这些思考
中国古典诗词该怎么读?我们该怎么重新解读被误读的古诗词呢?为何读诗索然无味?我们带着什么目的读古诗词呢?如何学让更多的人爱上语文呢?
三、 从误读《泊船瓜洲》说起
学语文,第一要紧的就是要建立正确的观念,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学古典诗词更是学中国文化。中国古典诗词传承了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对其要有敬畏之心,不然闹笑话。
思考:这首诗的审美情感到哪里去了?文化意蕴到哪里去了?
四、 再看一首诗《江雪》
教师逆向追问:天这么冷,学那么大,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触及了诗歌的内涵与文化底蕴,教师介绍柳宗元的生平事迹、政治状况,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如此孩子们触到了诗言“志”。
学好语文,习得文化
五、 再读《泊船瓜洲》——明月文化
严羽: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诗应该形象地读,感性地读,充满想象力地读。诗的逻辑不是知识的逻辑,而是情感的逻辑。
    明月文化:
明月不仅是自然的明月,也是心灵的明月
明月不仅是天上的明月,也是人间的明月
明月寄托中华民族许多特殊的情感,思乡、怀人
举例:
曹丕《杂诗》仰看明月光 绵绵思故乡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 明月被拟人化了,离人的知己,思念亲人
南北朝谢庄《月赋》明月成了两人之间交流感情的中介,传递相思
李白《静夜思》望月 思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里的月亮浸润包含着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妻子,明月夜,短松冈。
爱上语文(二)
            ——诗歌中的人与情
王崧舟
一、从《枫桥夜泊》切入
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密集的意象,集中在“愁”字上。
江枫怎么解?边界和底线是什么?“以诗解诗”才能解出诗的内涵与意境。第一个诗指的是诗性诗味。
诗人往往借助意象抒发情感,枫树这个意象就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愁绪。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明月 夕阳 大雁 芳草 枫树
有不少诗人写枫树、枫林:观潮时间
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杜甫《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以上意象都与愁绪、忧心有关
二、钟声意象
《枫桥夜泊》这首诗中更独特更有价值的意象是夜半钟声
解读在时间长河里,《枫桥夜泊》它所传递的是什么?
陈小奇《涛声依旧》: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王士帧《夜雨题寒山寺》: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高启《泊枫桥》: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陆游《宿枫桥》: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诗人都在写钟声?且都在夜半时候?
三、知音文化——高山流水
知音文化的源头在《伯牙绝弦》这个故事里。
五岳中泰山为至尊
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陶渊明《咏 士其一》: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鲍照《约下登楼连句》:嗽玉延幽性,攀桂藉知音
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
欧阳修《玉楼春》:未知何处有知音,常为此情留此恨
王冕《客边其二》:知音无处问,冷落七弦琴
时间的长河里,可见知音难觅
知音文化是追求高贵的精神生活的表现
四、总结
张继的钟声,伯牙的琴声,都在互换文化意义、精神意义上的知音。而从根本上讲,要成为别人的知音,您首先得成为自己生命的知音。
爱上语文(三)
            ——读诗中的“厚”与“薄”
王崧舟
品读诗词纳兰性德《长相思》的方法
煮鸡蛋先把《长相思》读厚
再把《长相思》读薄
最后把《长相思》读活
一、 如何读厚?读厚是基础
1.解读角度:可总体着眼,名句着手;可情感入手,层层递进。
2.阅读资料,了解纳兰性德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天才”“学霸”“专家”“情种”“大咖”
3.读诗人的作品
宁波好玩的地方继续读《纳兰词》,书中《如梦令》《菩萨蛮》
4.读相关诗人的作品
(1)别的诗人是如何写故园?
慈母手中线——孟郊《游子吟》
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每人心中故园柔软的画面与记忆是不一样的
(2)不同诗人写乡心又是如何的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太原早秋》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支付宝怎么开通商家收款
二、如何读薄?读薄是关键
题目读成一个字:思
这首词读薄,上片读成一个字“身”,下片是“心”
上下片联系起来,发现“身”与“心”独特的审美张力:
“身”离故园越来越远,而“心”系故园越来越紧
“身”的行进可以停顿,而“心”的思念无法停止
“身”的轨迹不断变化,而“心”的指向始终不变
如此发现他的身心分离分裂悖论,于是可联系纳兰性德的生平,他的一生也是如此
三、如何读活?读活是最重要的,把自己放进去
“只见他老人家端坐在黑板前,一遍又一遍地将名篇诵读。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这抑扬顿挫的吟诵声,把我们渐渐地静静地带入了美妙的诗境;然后……”——何永康
“(唐先生说)‘柳永啊,他想啊,想啊,想啊……’想什么呢?唐老未做一字解释,只让我们全班同学由着性子自己去想象,去补充……”——何永康
爱上语文(四)
            ——字词背后的味道
王崧舟
一、解读苏轼《题西林壁》
1.游庐山,写庐山,一般人会写庐山的景景观,可写庐山的水,庐山的水最为有名的诗瀑布,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可写庐山的峰,如李白的《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也可写庐山云雾。
2.而苏轼到底写的是什么呢?写的诗人心灵的觉悟。一二两句也不是写山,是一种以境显理的写法。三四两句直接点出理。
写诗要写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3.创作背景是什么?
因缘具足,诗能诞生。具备了哪些因缘呢?
(1) 庐山——对境起心
(2) 特殊的经历:乌台诗案贬官,途径九江,为庐山写了九首诗——困惑、迷茫、反思
(3) 特殊的政治:王安石变法
(4) .西林寺——千年古刹
闺门旦苏轼通儒释道三家,有很深的儒学修养,有很深的禅定功夫,有佛学境界,如《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不是观潮,其实是关心。
(5) 苏轼这个人
性格特征,不见风使舵,不阿谀奉承,用他的诗《游庐山次韵章传道》来说:
尘容已似服辕驹,野性犹同纵壑鱼。
野性是超脱、超越,从而获得心灵的超拔,追求人生的自在与解脱
二、解读陆游《游山西村》
人们对他的刻板印象是:慷慨悲愤忧国忧民,而这首诗写的诗浓浓的,狂欢的乡情。
诗不能太雅,最好是以俗写俗,以朴写朴。以戏剧的方式写律诗。
三、两首诗放在一起
苏轼《题西林壁》着眼理趣,意在阐发一种生命的哲理;禅意入墨,耐人寻味;处处写理,以境显理。
陆游《游山西村》着眼情趣,意在抒发的诗一种真挚的乡情;戏剧入笔,质朴亲切;处处写情,景中寓情。
爱上语文(五)
            ——文化意象的魅力
王崧舟
一、《秋天》一文的意象
部编版一年级《秋天》,先写景,最后抒情。文中的文化意象与文化趣味特别明显,他们是情感现象、心灵意象。
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诗味吧。——夏丏尊
文中“大雁”变成了文化与情感的“大雁”。
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书写的诗思乡的情感彩。
王实甫《西厢记》,渲染了离别的愁绪。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鸿雁传书,大雁与书信联系一起。还有李清照《一剪梅》
由古至今,大雁成了人们情感的寄托、精神的某种象征。文化是生活,意象是情感。
有一种鸽子叫信鸽吗?大雁也能传书。创设情境,妈妈出差,在外地未归。你想对她说什么呢?写信。请谁寄?儿童是诗性的思维,童话的思维
学语文,学的是文化内涵与意蕴。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意象:水
在中国文化中,水往往被承载思念、愁绪等情感,李清照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同时,水还被象征时间的流逝,李煜写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然而,古人眼中,水还酝酿着力量,丰润着生命,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
水和女性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女性是人类的母亲,水是万物的母亲,都是生命之源。哲学观念里,乾道为男,坤道为女,女性是阴柔、顺承的,水呢?水者,阴也。女性和水有高
度匹配性。
1.水与女性的相似性:
(1)形态相似。水的形态流线、曲线的,女性的身体也是
手机打不开(2)质地相似。触觉绵柔,视觉绵绵不绝。女性多情,女性的思念是望穿秋水
(3)纯度相似。清白清丽清雅来形容女子
2.为何只想到了西子?
(1)地域:西湖雨西子都属于古越国   
(2)形态:他们都是沉鱼之美。
(3)气质:清丽美
(4)音韵:读起来好听
(5)西湖是现实的美,西子的美无人见过,给人无限想象
学语文,就是寻诗意的精神家园。
三、水文化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与水文化也有很大的关联,《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
爱上语文(六)
            ——言与意之间的转化
王崧舟
语文应转化字句中的文化密码,使得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一、李清照《声声慢》
有人评价这首词字字写愁 层层写愁,却只漏一字
法国人克洛代尔也喜欢这首词,对这首词做了改写《绝望》,法国人有直抒胸臆的传统,
中国人写词很少有直抒胸臆的写法。如写想你,诗人会这么写:
《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剪梅》唐寅:晓看天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