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开放40周年卫⽣事业发展篇
“壮阔东⽅潮,奋进新时代”,改⾰开放40年来,回⾸我县各个领域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领域绝对称得上独树⼀帜。从最初看病⽼三样“听诊器、⾎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分析仪”;从“⾚脚医⽣”到⿍级专家;从乡村诊所到“超级医院”......四⼗年沧桑巨变,全县医疗卫⽣事业发展飞速。
四⼗年来卫⽣系统⽴⾜满⾜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合理配置卫⽣资源,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拓展社区卫⽣服务领域,不断加强公共卫⽣服务体系建设,赢得了卫⽣事业的⼤发展,⼈民健康⽔平不断提⾼,为井陉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的健康保证。
基层医疗卫⽣“短板”在拉长。从低矮破旧的村卫⽣室到宽敞明亮、环境舒适的农村区域性医疗卫⽣服务中⼼;从看不起病到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从“以治病为中⼼”向“以⼈民健康为中⼼”转变……医疗卫⽣事业的巨变增进了民⽣福祉,⼈民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百姓就医的脚步越来越近。改⾰开放初期全县共有医疗卫⽣机构主要是村级卫⽣所368个,床位379张、医务⼈员580⼈且⼤都是乡村⾚脚医⽣。现在全县已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机构414家,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卫⽣计⽣监督机构1所、妇幼计⽣机构1所、疾控机构1所,乡镇卫⽣院17所、村卫⽣室268个,⾮公⽴⼀级综合医院10所,门诊部、医务室、个体诊所等114个。共有卫⽣技术⼈员2117⼈,
医疗卫⽣机构核定编制床位1260张,全县每千⼈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79⼈、注册护⼠2.8⼈、床位3.92张,实现了村村都有卫⽣室,乡乡都有卫⽣院。农村55岁以上的⽼年⼈都建起了健康档案,医疗制度和医疗条件得到了质的改善。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改⾰开放40年医疗卫⽣事业发⽣的巨⼤变化,其中令⼈们感触最深的当属公民基本医疗保障⽅⾯取得的成就。我县⾃2007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7年,全县近28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占农村总⼈⼝的98% ,全年报销总额达6000多万元,⾃新农合实施以来,累计报销总额达7亿多元,农民看病少花了7亿多元。随着医疗卫⽣服务管理县乡⼀体化改⾰的不断深化,新农合惠泽千家万户,⼴⼤众在基层可享有县级医院的基本医疗服务,所⽀付的医疗费⽤明显下降,出现“看病花钱越来越少,医院建在家门⼝、病痛有⼈问、冷暖总关情”的良好局⾯。
医疗基础设施全⾯提升。四⼗年前,县内很多医疗技术处于空⽩,改⾰开放后,投重资改变医疗环境,增加更新医疗设备,培训医学⼈才,引进医疗技术,增加服务项⽬,全县整体医疗服务⽔平有了显著提⾼。随着⽣活⽔平和医疗技术⽔平的飞速发展,孕产妇死亡率和婴⼉死亡率显著下降,⼈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到2018年的76.7岁。
20世纪70、80年代,农村卫⽣保健由最初开展的“两管”、“五改”、除四害”、消灭连茅为主要内容的卫⽣治理,到全⾯开展以“四化”(绿化、化、美化、净化)、“五好”(⽣态环境好、道德风尚好治安秩序
好、经济发展好、领导班⼦好)、“双创⼀争”(创建优美环境、创建⽂明机关、争做⽂明公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2018年,全县改造厕所40000余座,农村环境⾯貌、农民卫⽣意识和健康⽔平得到进⼀步提⾼。
改⾰开放以来,井陉卫⽣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医疗服务、卫⽣防疫、卫⽣监督、妇幼保健、农村合作医疗、医学教育与科研、农村改⽔改厕、除“四害”等成果丰硕。井陉县先后荣获“全国农村中医药⼯作先进县”“市卫⽣⼯作综合⽬标考核先进单位”等殊荣。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四⼗年沧桑巨变,我县医疗制度改⾰加快推进,医疗设施不断完善,遍及城乡的医疗卫⽣服务体系基本建⽴,医疗卫⽣事业的飞速发展为城乡众带来了巨⼤的健康红利。通过40年的发展,再说起“没有健康,哪有⼩康”这句话,全县众底⽓更⾜,更加坚信: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抖擞的精神,是昂⾸阔步迈向⼩康社会的坚强保障。
井陉电视台唯⼀官⽅,转载作品,请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