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旅游市场调研
自2011年丽江旅游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后,随后几年接待人数逐年上涨,2015年接待人数超过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40元人民币。然而火热的丽江旅游背后,过度的商业化伴随的争议也是纷至沓来。
丽江旅游,其兴起得益于商业化,并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的一张旅游名片,如今却在过度商业化之后,饱受各地游客的诟病。司机乱拉客、客栈宰客、景区乱收费、酒吧超高消费……
游客难逃被宰怪圈
到丽江旅游,各种车辆的司机似乎是最有话语权的人。
34岁的纳西族农民和云芳每天往返于丽江古镇和丽江火车站,开着一辆蓝的面包车。
近日,记者在丽江火车站搭载和云芳的面包车,上车以后,和云芳首先表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每人10元车费,把你们送到城区,一种是把你们拉到我推荐的客栈,这样可以免去车
费,客栈也价格合适,而且可以免费接送你们到丽江市范围内的景点游玩。”大多数游客都会采用第二种选择。
客栈老板告诉记者,和云芳可以从住宿费中获得20~30元的回扣,而且免费接送游客到景区,也可以从游客的消费当中抽取30%的回扣。
次日,和云芳推荐到拉市海景区体验茶马古道风情,本报记者选择了一条280元的旅游路线,加上沿途消费,在短短两个小时中,花费350元完成了一次体验之旅。按照客栈老板的说法,和云芳在其中的回扣就超过100元。
两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告诉本报记者,他们觉得拉市海景区的门票太贵了,所以没进景区消费,被送行的司机扔在拉市海景区门口。
4位来自吉林的游客表示,因为司机和当地村民的软磨硬泡,他们花费了将近3000元,才从拉市海景区顺利返回丽江城区,他们亲眼看到司机从中收取了将近800元的提成。
天价营运牌照
去丽江的游客平均消费3000元/人,而丽江的运营车主们将至少从游客身上拿走1000元。
丽江旅游市场如此混乱,与运输市场的混乱有很大关系。“别看这辆蓝面包车破破烂烂不值几个钱,真正值钱的是运营牌照,即使这辆车报废了,牌照也能卖到50万元以上。”蓝面包车主张春和告诉记者。
蓝面包车是乡村运营车,原本只能在乡村里拉客,由于丽江旅游市场火热,市内出租车不能解决运力问题,政府才允许这种车辆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往返运营。这种车实际上拥有了和出租车一样的运营权力,随后其运营牌照一路水涨船高,至今年已经升至50多万元。
而区区一辆蓝面包车的运营牌照能涨到如此高的价格,根本原因在于出租车资源的极度稀缺。
15年前丽江城区常住人口只有两三万,年旅游人次也就100万,出租车有776辆,现在常住人口已经有十多万,年旅游人次也增加到了1500余万,可出租车却还是保持在776辆的水平上。近年来丽江出租车实行终身制特许经营,拥有运营牌照的出租车只有776辆,严重低于丽江车辆运营市场的实际需求。
在丽江,运营牌照持有者一般并不跑运输,而是高价将运营牌照出租出去。在丽江一辆运营车解决了至少3个人的就业:车主,白班包车人,夜班包车人,而这3个人也许就是3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因此承租牌照的司机就不得不想尽办法从游客身上“雁过拔毛”。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炒车的行业里面,车价几乎是一天一个价格,丽江出租车现价一辆狂飙到了130多万元,一辆蓝面包车40多万元。即使这样,还是有人争先恐后地购买,特别是出租车,有卖的马上就被买走了。
蓝面包车的加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丽江市的交通压力,但并未根本改变丽江交通资源短缺的现状。出租车和蓝面包车的运营牌照价格越炒越高,已经严重稀释了当地司机兼导游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从游客身上“拔毛”则成为车主唯一的选择。根据业内人士估计,去丽江的游客平均消费3000元/人,而丽江的运营车主们将至少从游客身上拿走1000元。丽江旅游介绍
丽江市内出租车司机们的宰客行为,也被旅游大巴司机们效仿。很多旅游大巴司机们受托于旅行社和客栈,并与旅行社和客栈共享分成。由于丽江开往其他景点的旅游大巴价格都是透明的,因此旅游大巴司机们在对游客的车费上并无太多宰客空间,于是强迫游客们沿
途购物就成为司机们惯用的手法。
过度商业化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丧失
近年来,外地商人大量涌入丽江。在古镇的小巷里,随处可见写有房屋“出租”“转让”字样的广告。古镇的房租水涨船高。一个面积1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一年租金达14万元。若加上人工成本和货物成本,每天的营业额至少要达到1000元才能保本。
过度商业化引起了外界的强烈关注。2007年7月,丽江第一次受到来自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警告,理由之一,就是“商业化对古城人文环境的破坏,原住民的不断搬离”。
目前古城核心区域都商铺客栈林立,原住居民纷纷将房院腾出给外来商人获取一年十几万的租金,并用这笔钱在新城购置洋房,他们搬走家当的同时还搬走了在城中存活了近千年的民俗文化。
看看我们身边的世界遗产,申办的时候认认真真,通过的时候欢呼雀跃,成功之后过度旅游可发,世界遗产仿佛就是一只摇钱树,旅游过热、景区游客数量过载,改变土地用途、破坏原生态、法律不健全、监测系统不力等等现象层出不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