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金融行业环境分析
类金融行业环境分析
作者:***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1年第07期
       
        摘 要:首先以PEST模型为基础,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对我国类金融行业发展的大环境进行分析;然后对标平安银行SAS平台进行企业分析,并结合类金融行业发展特点、以供应链金融为例进行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同时也分析整个类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最终,认为目前我国类金融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即面临政策、经济、人才和技术等机遇,但应对监管和风险把控持审慎态度。未来我国类金融机构或企业可深耕科技与农业领域,以科技赋能,推动产业融合,形成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类金融;环境分析;供应链金融
        一、类金融行业PEST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
        1.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监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表明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受到高度关注,而类金融行业发展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其在补充市场流动性,盘活小微经济,推动创新创业、助力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类金融行业的金融属性决定了其会产生难以避免的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等等,因此,类金融行业发展存在政策利好的必然性和强监管的必要性。
        2.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循环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其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要为满足和创造高层次需求的企业“输血”,光凭传统金融机构并不现实,而类金融行业能够结合不同产业、处于不同地位的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从而盘活整条产业资源和结构,为深化供给侧改革增添动力,因此类金融行业企业发展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就更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类金融行业则是金融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和完善的重要领域。因此,类金融行业以其重要的地位必会迎来政策利好,监管机构对类金融行业发展的“容忍度”也会不断提高,从而利于类金融行业企业的创新。
        然而,在国内大循环为基础,国际国内双循环促进的背景下,我国将发挥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流入。而国际资本的流入不仅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冲击,更会类金融行业企业造成竞争压力,压缩市场空间。我国类金融行业发展处起步阶段,与国外企业相比,竞争优势并不强;因此,我国类金融行业企业发展必然会遭受国际资本的冲击尤其是国外成熟的股权投资基金的强势竞争。
        3. 后疫情时期的“松绑”迹象
        受P2P模式“”等因素影响,自2015年开始,宽松的金融监管环境开始转向,一场监管风暴席卷了整个类金融行业;2018年5月,商务部公布《关于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典当行管理职责调整有关事宜的通知》,将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业务经营和监管规则职责划给银保监会,此举使得国家对类金融行业的监管更加完善。
        而在疫情影响下,各地对类金融行业的监管似乎有“松绑”迹象。从近日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发布的通知可看出,当下,小贷公司融资闸门已开,并且业务地域限制稍有放松,而商业保理公司交易所融资渠道也被重新启用。类似的政策并非北京独有,上海、深圳、湖南等多地也出台了多项政策为类金融行业“松绑”。同时,2020年2月,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特别提到要发挥金融租赁特优势,为疫情防控相关医疗设备租赁提供优惠金融服务,这说明在新的经济背景下,类金融行业企业可发挥新的市场作用。
        毫无疑問,类金融行业的对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作用在后疫情时期受到了重视,可能会借此迎来一个“暖春”,但这是否意味着类金融行业“弱监管”时代的来临却不得而知,因此,类金融行业的发展仍需谨慎,切忌跨越“红线”。
        (二)经济环境分析
        1. “双支柱”政策调整
        为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挑战,央行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宏观审慎政策
适度放松,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这意味着央行政策趋于宽松,注重“放水养鱼”。在“双支柱”政策宽松背景下,利率有明显的下行趋势,市场流动性增加,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此时正规金融对类金融行业的市场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可能会对一些门槛较低的类金融行业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如小额贷款公司,但是对于替代性较低的类金融行业企业如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商业保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供应链金融等等比较有利,因为在流动性风险降低的情况下更有利于其开展业务。
        2. 高质量发展下经济下行压力大,小微企业融资难、贵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财务透明度低、信用风险大等因素,目前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仍处于弱势地位;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又会极易造成其经营资金链断裂,从而形成“融资难——成长受阻”的恶性循环。而小微企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处于初创阶段的高技术性企业,其融资需求和供给存在极大地不对称性。而此时,类金融行业兴起及发展为小微企业融资开辟了新通道,如股权投资基金为有发展前景、成长潜力大尤其是科创领域的初创型
企业提供巨大的资金支持;小贷公司则为风险较大、受到银行“抛弃”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保理的发展,满足了在供应链、产业链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打通了资金链的“堵点”“断点”,畅通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3. 国际经济环境恶劣,全球现“低利率”时代
        由于疫情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受挫,竞争性贬值加剧,现全球低利率时代,这就直接弱化我国出口韧性,影响出口导向性企业资金链。因此,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外,类金融行业对出口导向性企业审慎融资;而对于处于出口产业链、供应链上的类金融企业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给予资金支持,带动相关产业转型。
        4. 电子商务的势头猛劲,网红带货助力经济恢复
        类金融行业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可以快速整合金融资源,对接金融供给和需求。而淘宝、京东商城等一众网购平台在“双11、12”的一日成交额可达千亿,各类网红带货直播也可达百亿,无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网络经济发展造就了一批新型产业和企业,这也为类金融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服务对象。
        (三)社会分析
        1. 社会信用整体环境的改善和企业“逃废债”现象并存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建立、国家税务总局和银保监会联合推出的“银税互动”,还有各类地方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的建立等等都会整体上改善了社会信用环境。信用环境的改善则有效了企业恶意欺诈现象的产生,利用降低信用风险,从而改善了类金融行业发展环境,降低了类金融企业的信用评估成本,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利于类金融行业规模的扩大。
        而所谓“逃废债”,是债务人主观违约行为,即有履行偿付还款能力但拒绝偿还,是一种民事违约行为。近期,华晨汽车、河南永煤集团AAA债券违约事件引发市场震动。因此,类金融行业在进行投融资时还应注意对企业资质的甄别。
金融业发展前景        2. 人才回流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人才引进政策的增加以及社会环境稳定的优势见长,国外人才回流增多而外流减少,尤其是一些高技术人才引进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而无论是类金融产
品、模式创新,还是类金融企业的平台构建与管理、风控体系建设与监控,都需要具备金融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同时,类金融行业的高薪机制也對高技术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人才回流对于类金融行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3. 支付结算方式的多样化
        借助于网络技术,以电子货币为主的支付手段层出不穷,电子货币一方面增强了货币创造的内生性,还提高了经济主体的杠杆效应。同时,多样的支付结算方式也是供应链金融业务革新性的重要内容,借助于创新型支付方式,各金融机构或其他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企业在资金融通时,可提高企业资金杠杆效应,大大减少了上下游企业的交易成本,并且减少了传统商业银行流动贷款的烦琐程序、提高了交易效率。因此,多样性结算支付方式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技术环境分析
        1.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相当于一个“超级账本”,其具有独特的核心技术如去中
心化、分布式数据储存、不可篡改性等等。当区块链技术应用类金融行业时,能使融资企业信息更加透明,通过识别企业真实交易记录和资金运用情况,来对该企业资质进行判断,降低信息处理成本;而当区块链技术与监管相结合时,则可以降低监管成本,简化监管流程,实时监控链上动态,进一步防控风险。以供应链、产业链金融模式为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提高了核心企业与中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传递效率,能有效解决供应链上多级供应商与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不完善问题,使得供应链金融信息更加清晰透明,并为供应链中下游企业的资金来源提供保障,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集“数据采集、环境监控、对象跟踪、智能控制”于一体,当物联网运用于类金融行业时,可以有效实现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以金融租赁行业为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通过采集租赁物的位置、环境、使用状态等信息,并且将相关的状态数据、流通数据经由网络传送到相关物联网金融云平台,更好地监控跟踪租赁物的使用状态,并进行高效管理。同时租赁公司还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针对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防范机制,对租赁物进行实时监控,还可根据承租企业对租赁物使用的情况,积累承租企业的征信数据,提供增值服务等。
        3. 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
        金融大数据指的是依靠网络资源,进行金融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整理,通过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化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专业化的挖掘和研究,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数据分析服务,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那么当这种技术应用于类金融行业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企业数据的挖掘,对产业链上、供应链上以及其他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保理产品、租赁,或者小额信贷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融资企业与投资机构的精准对接,将符合投资机构偏好的企业对接给相应的投资机构,从而提高了行业发展效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