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景德镇瓷器产业集及其经济效益
【摘要】 瓷器作为景德镇的区域名片举世闻名,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自汉朝以来,经过1800多年的发展,如今形成了一个具有众多分工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集产业体系。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景德镇产业集的发展历程,简要分析了景德镇产业集的三个特点,并从自然资源优势、人力资源、政府资源、品牌效应四个方面分析景德镇瓷器产业形成产业集效应的优势所在。从经济增长、竞争力、区域创新三个方面研究景德镇产业集对景德镇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集 景德镇 瓷器
一、景德镇瓷器产业集的产生与发展
1、景德镇瓷器产业集的发展历程
(1)千年瓷都声名远扬。景德镇原名“昌南”,自汉朝时期就开始烧制陶器,自东晋开始烧制瓷器。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早在1400多年以前,陶瓷集就初具雏形。明、清以后,珠山御厂的设立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致使几乎所有散落
在乡村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民国时期,景德镇客籍瓷商队伍不断壮大,瓷行、瓷庄和瓷号大量涌现。各商帮都有自己的瓷行、瓷庄或瓷号,他们加强了景德镇与外地的联系,也操纵了景德镇瓷器的运销。
以上历史充分说明,景德镇的陶瓷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陶瓷业的佼佼者,陶瓷业的规模很大,并且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集产业体系。
(2)新中国景德镇瓷器的辉煌与没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先后以“私私合营”“公私合营”等方式将原来小而散的小作坊和经营实体进行整合,成立了建国、人民、为民瓷厂等十六七家大型国有瓷厂。到上世纪90代初,景德镇陶瓷品种已发展到20个大类、2000多个器型、7000多个画面,形成了日用瓷、仿古瓷、旅游瓷、建筑瓷等门类齐全的陶瓷产品体系,并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由于地理、经济等各因素的限制并没有占据现代陶瓷业发展的先机,其市场份额也逐渐被潮州、佛山等其他新兴产瓷区所吞噬。1995年,景德镇瓷业全面陷入困境,十大国有瓷厂倒闭对景德镇陶瓷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私营陶瓷经济实体发展缓慢使得当地陶瓷业青黄不接。80%的陶瓷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全市陶瓷行业
总负债率达136%,从制瓷到吃饭几乎全靠借债,一半以上陶瓷工人下岗。2008年美国次贷风暴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扰乱了其陶瓷经济的正常运行。景德镇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产瓷区,陶瓷产业总产值仅相当于广东潮州的40%、佛山的30%。
(3)当代景德镇瓷器的持续发展。2010年以来,全市工业加大力度,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工业生产企稳向好,陶瓷发展呈现勃勃生机。2010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陶瓷生产形势良好。
据景德镇市统计局、市瓷局统计测算,2012年上半年景德镇陶瓷工业产值达116.21亿元,同比增长13.81%。其中,规模以上陶瓷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0.56亿元,同比增长23.52%;规模以下及个体作坊完成工业产值65.65亿元,同比增长7.31%。
政府主打陶瓷文化牌,以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为突破口,将陶瓷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整合,引导扩大陶瓷旅游消费。重点推进投资30亿元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扶持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快御窑厂遗址保护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高岭矿遗址、瑶里风景名胜区、陶瓷博物馆完善工程、陶瓷民窑遗址博
物馆等项目,申报一批红旅游项目。
2、景德镇瓷器产业集的特点
(1)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景德镇陶瓷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瓷土、高岭土发展起来,形成具有传统特的陶瓷产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高,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模,并聚集在一定的空间。艺术瓷和高档日用瓷技术含量高,工艺难以复制,不易批量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加工,因而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2)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全市注册的民营陶瓷企业400多家,而以小型私人作坊式的生产企业就有2400余户,贸易企业350家,配套或关联企业320家。据测算,近三年来,景德镇市民营陶瓷以年均17%的速度递增,同时还逐步形成了以社区为中心的陶瓷生产聚集区。陶瓷名人工作室、名人作坊、名人名作专卖店在市区大街小巷星罗棋布,新品种、新器型、新花面层出不穷,呈现出一派百花争艳春满园的新气象。
(3)艺术陶瓷的竞争优势。景德镇有着1600余年的制瓷历史,传承下来了各项制瓷工艺
尤其是工艺陶瓷的特殊制瓷工艺,其中的隐性知识和技术经验是其他地区难以模仿的。艺术陶瓷始终是中国陶瓷产业的灵魂,这也是景德镇陶瓷产业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法宝;日用陶瓷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地位仅次于工艺陶瓷;建筑陶瓷是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装饰材料,其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易复制,欠缺市场价值。这样看来,尽管景德镇日用瓷在产销上不如其他一些产瓷区,但至今为止,景德镇在工艺陶瓷领域始终还处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领先地位,而日用陶瓷走艺术化之路也还是有发展潜力的。目前,景德镇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已经达到3000多家,工艺陶瓷企业数量占到总数的90%以上。
3、景德镇瓷器产业集的优势
(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水土宜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景瓷生产发展的先决因素。景德镇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水源、光照充足;境内山峦起伏,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附近高岭村出产的“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优质原料,全世界此类瓷土均以此命名;境内河道纵横,东河、南河、西河和小北港河汇集昌江,然后自北向南流经市区,通向鄱阳湖注入长江。这样就从气温、光照、水源、原料、燃料以及运输上为烧制瓷器做好了充分而全面的准备,有利于景瓷的发展。
(2)人力资源优势。景德镇拥有大规模的陶瓷工作者,早在上世纪就超过了7万人,其人数占比为全国最高,其中不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各类高精尖科研人员。全国工艺美术大师有三分之一在景德镇,拥有陶瓷研究人员3000多人,占去陶瓷科研人员的半数以上,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100多人。景德镇拥有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等高水平科研单位,并设有全国唯一一所陶瓷高等学校——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学院每年也为当地培养出近五千名陶瓷美术人才作为陶瓷行业的后备军。国家日用陶瓷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国家陶瓷标准化中心和国家陶瓷文献信息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也均设在景德镇。
(3)优惠的政府政策。景德镇市政府高度重视陶瓷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为加速瓷都发展、重振瓷都雄风,出台了一系列的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可以有效地帮助投资者加快发展,为市内各类陶瓷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创业和兴业环境。同时,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已初具规模。逐步优化整合所有的科教资源和产业资源,强化日用瓷生产,并抢占高新技术陶瓷这个陶瓷行业的“制高点”。利用陶瓷工业园、科技园这个平台,景德镇陶瓷产业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努力打造若干个具有竞争优势的陶瓷企业及相关新兴产业,探索一条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陶瓷
传统产业的新路。
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几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