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瓷绘画艺术语言
姜
强
(景德镇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摘要:中国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材质美、特殊的艺术语言,凸显出巨大的东方神韵之美。陶瓷绘画作为陶瓷艺术领域的主流特,在当今这个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时代里,它的艺术语言将不再仅是传统特。当代的陶瓷绘画艺术在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思维意识的更新中,不断地碰撞着、融合着、吸纳着,融入现代文化,在不断革新拓展中使陶瓷绘画特的、个性的艺术语言更具生命力。
关键词:陶瓷绘画;艺术语言;当代性;创新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1)08-0139-03
收稿日期:2011-07-16
作者简介:姜强,景德镇学院艺术系,副教授,从事专业基础课教学及新、粉彩陶瓷绘画创作。
社会科学家
SOCIAL SCIENTIST 2011年8月(第8期,总第172期)
Aug.,2011
(No.8,General No.172)
【文艺论丛】
一、引言
中国陶瓷艺术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艺术门类,陶瓷绘画自六朝早期的青瓷釉下彩开始,到厚重大气的元青花,再到错彩镂金的明清瓷器,无不清晰地显露出不同时代陶人在美化“器”的同时,融入个
人理想追求、人性思索和人生感悟,追求着具有相对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几本
独立意义的艺术语言。正如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所强调的:以意境的精神表现为追求,不拘泥于自然的真实性,不追求形式的物似,而讲求将感受、
心境、经历,按照审美法则及构图需要,对客观种种进行归纳、夸张、取舍,使其精神驾驭与自然物象之外,使得“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以形似之外求其画。陶瓷绘画是陶瓷艺术的主流和特,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它的艺术表现语言中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传统哲学观和审美精神。
这些薪火相传的传统艺术语言在相当程度上都已经具备了符号意义,并为当代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参照。时至今日,在这么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里,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中、思维意识的更新中,传统的表现语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视觉体验,陶瓷绘画作为一个本身就很“传统”的领域,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回避不了对现代文化适应嬗变的必然,这种适应嬗变并不是完全割裂与传统的关系,而是如何在现代的语境下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正如艺评家皮道坚所说:
“在中国当代艺术精神中,就物质媒材的古老,艺术传统的悠久博大深厚而言,陶瓷语言
与水墨艺术语言具有相近的性质和相同的文化背景,也都同样面临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如何更好地利用
文化资源,
因势利导完成自身现代擅变的问题。”二、陶瓷绘画本体艺术语言特征悠久的历史造就了陶瓷艺术的璀璨,传统经典的
艺术形式及继承传统的艺术风格以其东方神韵之美而获广泛喜爱。陶瓷绘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装饰工艺美
术,与其审美特质与物质媒介材料的天然审美属性有着密切关系,且是其艺术创造的重要艺术元素和艺术
基因,由于其独特物质媒介材料的天然审美属性与工艺性,有着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所谓艺术语言就是在表现各种艺术种类时运用的技法、手段、形式。陶瓷
绘画是一门集造型、装饰、烧成工艺的综合艺术,从工艺特点上可分为:釉上与釉下二大类,其中包含:粉彩、古彩、新彩、青花、颜釉;从装饰表现形式上又包含:写意、工笔、手指画、综合装饰、传统、现代等。在集中国画技法的勾、勒、皴、擦、点的同时,还有着扒-刮-跺-拍-刷-渍-淌-打玻白-洗染-填-分水-搨水等独有的表现语言。釉下绘画以“青花”为主,之后是釉下五彩,是在未经烧制的坯体上绘画后,再入窑经1350度高温烧
139
制而成;釉上绘画由清康熙年始,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接受西洋珐琅彩工艺出现粉彩,直至清乾隆年发展日趋完美,之后再出现了浅绛彩、新彩,釉上绘画是在烧制好的白胎绘画后,再入780度低温炉
烤花而成。其表现特点是:古彩整个画面都是用线条组成,彩平涂,彩对比强烈,具有浓厚的民族彩;粉彩用珠明料彩皴和洗染出有丰富厚实,富有立体感的明暗变化,再填上“玻璃白”后渲染或填入透明水料,其效果粉润清雅、俊秀逸美。装饰风格有:锦地开光、地开光、锦边锦地、轧道开光、描金等,其表现语言则是与中国画存在一种艺术语言的互为借鉴的同源关系,例如磁州窑的陶瓷绘画上,便有李公麟,武宗元白描意味的“童子垂钓图”和“珍珠地划花人物瓶”,赵估墨竹笔意的“磁州窑白地张家造款黑竹叶纹枕”,宋代院体花鸟画在磁州窑器皿上的表现,自元以后的青花瓷器,与绘画水墨更有着殊途同归的艺术审美取向。这种既体现工艺性又讲求绘画性,将绘画移植到陶瓷上是中国陶瓷绘画很重要的语言特。但是,这一时期创作主题仅是来源于宫廷的代代相传、缺乏生命活力的图样,,不讲求创意创新而单纯地以工艺技术与工艺程序为优劣标准,这种工艺技术的炫耀势必淡化了艺术表现中情感因素和生命活力的审美特征。因此一片繁华景象的陶瓷绘画也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日现衰颓之势。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正值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剧变的时期,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珠山八友”一批画家将“文人画”搬上陶瓷,就将陶瓷绘画打上了很强的“文人画”逸笔草草写胸中之逸气超然物外的印记。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瓷绘格式,简化了工艺技法,提倡写生,吸收西洋画的优长补充陶瓷艺术的表现力。在艺术追求上形成了诗、书、画、意一体的绘画模式,追求艺术个性个人的风格特征,在主观积极的思维碰撞中,实现现实与想象相互缠绕,改变了空间时间结构,融化了自然物象
与主观意识的界限,因此,与众不同的气质也因之发挥得酣畅淋漓,这就是这一时期文人画家与传统艺人艺术语言区别的主要特征。他们从画面风格、精神意境、气韵、情趣意象乃至于形式规律来看,都是在契合陶瓷工艺、娴熟把握料性和泥性等材料性质的前提下,用中国画笔势飞动、线条流畅、水分莹澈、酣畅淋漓的的艺术特点来表现一种意趣、神韵。在题材的选取上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精髓守护的立场,作品中古代文人名士、梅、兰、竹、菊、渔、樵、耕、读的题材占相当的比例,同时也不乏吉祥如意、福禄寿禧等百姓大众所欢迎民间、民俗生活题材,在审美情趣上保持着精神与艺术表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譬如“珠山八友”中王琦的《钓叟图》,画面的主次、虚实层次关系得体,造型生动自然。笔法流畅、随意,意境空灵、渺远,设淡雅,这些审美特征既表现了意境之美,也体现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所以说,“珠山八友”在社会变革、文化变革的大背景下,将文人画精神与时代文化意识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新的意境、意趣、意象的陶瓷绘画语言,这是是艺术家与传统艺人的分水岭,他们主体意识的张扬、个人风格的凸现,这对推动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和走向现代,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认识基础。
三、当代陶瓷绘画语言的拓展及其代表
“当代艺术”单从时间上指就是今天的艺术、正有的艺术、只到目前为止已有的艺术。“当代的艺术总是
宣称要革新艺术创作的传统模式。看一个事物是否是当代艺术,就是要其创新性,看它是否是前所未有的,看它是否要发起冲击或者挑衅”。艺术总是随着时代的文化特点、社会背景不断转换语言以揭示全新的感受,从陶瓷绘画领域来说,当代的陶瓷语言应是在非传统规范内更大范围的审美问题和艺术流变中新的事物的适应性,借助陶瓷材料,或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体,远离传统实质性的观照展现不同的文化气息。
当下,陶瓷绘画艺术正可用自己丰富的语言能力,以自己独特的材质、工艺为习用语,展现出对人文的关注、对普通人物精神层面及命运的关怀、负载较宽泛的对社会意识及现象的批判及画家个人意志、观念的现代视觉表现形式,在重新认识陶瓷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创造个人感受新语言模式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现实文化针对性和文化批判功能在内的当代艺术语言新功能。在中国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中,陶瓷绘画艺术随着社会文化思想的多元化,也发生着重大的转变。特别是在当代艺术语境中,随着西方现当代绘画思潮的引入,现代艺术理性化的形式追求和中国传统诗性的文人艺术的碰撞,使陶瓷绘画艺术风格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对美的内涵的拓展和延伸的契机,使陶瓷绘画这一特殊的绘画种类,在从人文角度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受画种门类的限制,打破常规,在东西方、近现代艺术审美特征的比较中活跃创造性,传达当代的艺术观念。
中国当下审美系统多元化与复杂化,使中国传统的审美价值观念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审美观念的变化也给陶瓷绘画的创作带来了更为复杂的艺术现象,陶瓷绘画语言要在当代拓展,就必须直面几大
问题,那就是: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技术与艺术的问题,我们不能总是用先人的创造装饰自己,而应该在彻底了解民族传统及地方特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在景德镇这个拥有千年瓷都美誉的城市,从事陶瓷绘画创作的人才济济,有以“传承”传统陶瓷绘画技法为创作基调的民间艺人,他们大多在继承“传统”时缺乏了
140
个性特的发挥,他们不脱古人之迹而无古人之心,徒有前清之形而无其神韵,更无时代气息可言;有栖身于象牙塔内的“学院派”,学院派也许没有民间艺人在工艺上的精致、精巧、精萃,但却能在自己的创造意识的支配下,用各种主观与客观的物象创造出独特的心灵语言,用情感的交织充分传出艺术表现的感染力,创作中加入了很多现代意识,创新思想占据主流。秦锡麟、施于人和周国桢、姚永康教授就是当代景德镇不少真正理解、娴熟把握当代陶瓷艺术真谛和艺术语言的陶瓷创作人中的代表人物,他们领略了陶瓷艺术自身蕴藏的多面特质,通过与当代艺术语言和观念的交融互渗,展现出新的艺术能量。另一方面,陶瓷绘画借用解构,移置等后现代艺术方式丰富当代陶瓷艺术语言,并为当代陶瓷艺术语言形态的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秦先生的现代民间青花以及陶艺青花釉里红作品,在把握本质和保留其质朴的审美内涵的同时,以及理解、运用与创造陶瓷艺术语汇创作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东方特当代陶瓷艺术精品艺术。他们在观念、感受和形式语言上较传统陶瓷语言有了更大的突破,其关注点已从人文主义上升到现实社会、历史沉积和心灵经历使他们更倾向于中西文化的交流
碰撞。
如今,新一代“70-80后”的学院派的陶瓷艺术家正在成为当代陶瓷艺术的中坚,他们虽是崇尚西方现代艺术观点,但又不完全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习惯和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擅于在复杂的文化艺术语境中选择、丰富当代陶瓷绘画的语言,他们不再满足徘徊于传统陶瓷绘画语言的延续,立足于艺术本原打破传统陶瓷绘画对美的评判标准,以一种自由奔放乃至即兴的心态进行创作,以各式各样的想法和多种多样的实验探索把有限的空间尽可能的发展在陶瓷绘画艺术上。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多借用已有现成的陶瓷产品,并赋予观念以表现他们对现实世界的关怀、反讽、期望,在当下关注的生存困境中开拓新的审美观念和图式语言;他们在向传统吸取营养熟练掌握传统绘画语言后,又抛开了传统的陶瓷绘画工艺定式,革命性地变革了绘画技法,使娴熟的工艺性、技术性不再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例如:艺术家干道甫先生的实验新青花艺术,他的青花作品有机地解决画面性格与情感表达的融合关系,既追求抽象思维的开放性又不离传统青花的气韵法度,使其艺术的精神得以升华;又如,艺术家汪勇先生在由“技”进乎“道”的艺术追求过程中,师法前人青花分水技艺,横向融通水彩画技法中接、层涂、留白,以及中国画晕、泼、破水法,创造出独具个性语言的“渍料、渍水、点化”的现代青花技法,在他的作品中溢出一种具当代气质静逸优雅的文人心境;再如,我在创作系列青花作品《渡》时,完全改变了烧成及釉下技法与规律,在创意构思上将着眼点选择在都市生活,以一种超越反思的语境幻化的语言,透视当代人华丽背后的孤寂、生存压力之下的浮躁悲怅、期望简单愉悦的心态环境及内在紧张感,表现都市人一种焦虑的生活状态。
结语
陶瓷艺术的本身就渗透着文化的特质,文化因时代的不同而不断进步着、更新着,进入当代,陶瓷艺术语言日趋多元化发展,且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综合性互融性的特性越来越明显。因此,陶瓷艺术家也因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不应再受困于技法与材料,不泥古亦不媚奇地站在传统的高台上,从传统中提炼、发展并与传统拉开距离,走出对传统语言的自恋,从跨文本、跨分类中挖掘陶瓷绘画语言优势,在认知陶瓷自身文化特质美感的同时,从思想观念层面重新体悟绘画语言以及艺术语言当代性的含义,以真诚严谨的态度寻切入当代文化的可能性,拓展创新寻求新的艺术语言。
[1]陈雨前.论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几大关系[A].陶瓷艺术
文化审美[C].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2]李洋.新与旧的对撞——
—中国当代陶瓷绘画现象研究[D].
中国知网,2009.
[3]李文跃.现代粉彩瓷绘艺术的演进与创新[J].中国陶瓷,
2005,41(4):74-75.[4]钟莲生.“珠山八友”艺术成就及其作品的审美特征[EB/OL].
中国收藏,news.socang/2006/08/31/0936156314.
html,2006-08
[5]邹晓松.传统粉彩瓷装饰[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2-15.
[6]李玉娟.陶瓷语言在当代语境中的延伸[D].中国知网,2007.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黄晓伟]
[责任校对:彭杰]
14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