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研究——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作者:蔡 翔
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19期
摘 要 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任务,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开展全部党政工作的基础。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更要创新团队成员服务理念,丰富服务机制与载体,建设党员学雷锋服务常态化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服务型 基层党组织 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要求“以服务众、做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学院院训“厚德、博学、善技、创新”,以拓展新媒体等网络服务宣传平台为载体、以搭建服务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打造服务团队建设为基础、以完善服务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创建服务项目品牌化为特,不断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高校师生之中。”
一、高职院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多次召开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修订《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政策指导。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二级学院的党组织是引领二级学院发展的政治核心,是党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以二级学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出发点,推动建设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是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通过解决师生困难,建设文化校园,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广大高校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团队成员服务创新理念不强
团队成员等指示、听命令的陈旧的思维模式没有转变。要增强服务理念,首先要解决“愿不愿”服务的观念问题。党组织没有建设培养团队成员服务能力的合理途径,因而无法提升广大党员的服务能力。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行动迟滞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就需要从党组织的角度出发,围绕促进和谐、凝聚人心、推动发展、服务师生来确定服务功能,全面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
(二)服务载体和机制单一化
丰富的载体可以使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使广大师生更深刻地理解党的宗旨,更深刻地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在构建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服务载体的建设。但是,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服务载体还不够丰富,服务平台也较为陈旧,经常依赖单一渠道处理问题,没有充分整合各类资源,缺乏特与创新,导致服务载体利用率低,沟通渠道不畅通,服务提供缺乏着力点。另外,高职院校学生进企实习、老师脱产学习等原因,导致师生在校时间不固定,流动性强,传统的走访慰问机制过于单一,已经不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的发展。
三、机电工程学院对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初步实践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在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建设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微平台宣传、基地式推进、组团型服务、网络积分制管理、品牌化建设”常态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为重点,以服务宣传平台为载体、以服务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服务团队为基础,以服务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服务项目品牌化建设为目标的特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实现了党总支组织服务常态化、服务方式多元化、管理机制规范化、活动开展阵地化、宣传平台时代化、服务项目品牌化,初步实现了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运行,提升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一)新媒体全矩阵“微”力无穷
金华娱乐 学院团委、学生会、社团、师生网络达人“分层、分级、分类”发声的新媒体全矩阵建设。整合学院“微”力量,打造精品“微”文化活动,把握时代脉搏,加强党建工作的“时代化”的动员、宣传和展示。几年下来,以学院党建红专题网站、学院党总支红微博、学院党建(号:jzyjdtw)公众平台为主的“微媒体矩阵”初步形成。微平台成立至今,已累积推发消息近万余条,微平台以其具有的权威性、时效性在广大师生中得到极大的发展。推送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这也是开拓智慧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
(二)搭建“校内+校外”的多样化实践基地
为增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持续性、长期性,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通过立足校园、辐射社会的形式推进“阵地化”的服务实践基地建设。一是立足校园,搭建“学生餐厅”“图书馆”实践基地。开展“文明就餐”“光盘行动”“金职书香,你我共护”“校园环卫,励志同行”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二是辐射社会,搭建“婺城区董宅社区”“金东区江东社区”“金华市交警支队”“金华市聋哑学校”等实践基地。
(三)创新组织建设,顶层设计组建服务团队
为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团队优势,进行顶层化设计服务团队,个体服务提升到团体服务,从“1+1”结对到“组团型”服务。先后成立了分别以党员、积极分子、团员为三个主体层次的“一站”(即学生、教师党员工作服务站)、“一队”(即党桥志愿服务队)、“一会”(即青年志愿者协会)三个常态化服务团队,进一步发挥了党员的示范作用、积极分子的纽带作用、团员的主体作用,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感召力。学院教师党员们积极致力于服务学生课余生活的健康发展和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参与指导学员的15个学生社团,给予学生包括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指导。
(四)推行“网络积分制”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通过“志愿汇”APP,实现服务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对于参加实践、爱心、服务、奉献活动的志愿者,将记录他们参与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服务时长、累计服务时长等信息并给予积分累计。根据累计服务时长获得的积分高低评选出一批“爱心之星”“服务之星”给予表彰和宣传,进一步增强“朋辈服务榜样”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五)拓展多元型服务内容,创建“品牌化”服务项目
服务内容从单一型“义务劳动”拓展到多元型“送爱心、送服务、送文化”等形式。同时,对多元型系列的服务内容方面进行项目化、精品化建设,使得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例如,“青春护车”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对市区内各网点的公共自行车进行清洁、维护,对市民的汽车进行免费汽车状况检查
与维修,这一项目较好地将理论、实践、服务结合起来,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彰显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完善自我、服务社会的精神风貌。
几年下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分院党总支开展的“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艺汇演进社区”、“五水共治宣传”、“文明劝导交通”、“普法宣传”等一系列“送爱心、送服务、送文化”服务活动,累计开展活动达1074多次,参与人数累计3000多人次,开展的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浙江新闻网、金华日报、金华晚报、金华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作者单位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