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硬货!人文社科常用研究方法集萃——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
干货硬货!人文社科常用研究方法集萃——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
人文社科常用研究方法集萃
——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
1
问卷调查法
(一)内涵界定1.问卷调查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证的方法,这种实证的特征决定了问卷、随机抽样及统计分析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2.成功的问卷调查必须有充分的理论分析作基础,必须有明确的理论框架作指导;3.效率是问卷调查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而操作化的水平和质量则是决定调查效度的关健因素;4.人既作为研究的主体,又作为研究客体的现实,制约和影响着问卷调查的可靠性和适用性;5.不同的调查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问卷调查法的适用范围。
(二)应用举例(时间顺序)文章:《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去向及相关情况调查——
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作者:张黎、王志尚期刊:《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2年第1期内容:研究者基于对1987—2018年间的北京语言大学(北语)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97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该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毕业后直接就业与继续深造去向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等。研究发现,北语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与其专业的关联性较强,深造比例高,外语水平高。北语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全国同类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文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留学生学习焦虑及其原因调查》(CSSCI)作者:曹贤文、田鑫期刊:《华文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4期内容:研究者采用量化和质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硕)留学生的课堂学习焦虑进行了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汉硕留学生在硕士课程学习期间存在一定的焦虑,学生的HSK水平是影响焦虑的显著因素,而性别和之前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时长差异对焦虑的影响不显著。学生在课堂口头表达和课程考试方面存在较高的焦虑,在师生互动交流、与汉语母语者交谈舒适度、负评价、专业知识学习和课程学习态度上产生中等程度的焦虑。访谈结果发现,自身的汉语水平限制、课程难度、教师语言、课堂活动、考试等因素与汉硕留学生的学习焦虑有较密切的关系。
文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学情调查分析与建议》(北大核心、CSSCI)作者:王添淼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年第4期内容:研究者以学习投入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学习投入度较高,整体学情良好,但科研参与度有待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对所在学校教学和所学专业评价较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在个人发展方面评价较高;调查还发现,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投入整体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基于对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学习投入度的四点对策。
2
访谈法
(一)内涵界定
访谈是一种有目的性的、个别化的研究性交谈, 是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应用举例(时间顺序)文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份认同冲突的访谈研究》
作者:姜有顺、刘妍芩、张善超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9,17(01)内容:文章基于冲突理论的视角,采取个案访谈调查的方法,探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份认同冲突及其成因。分析访谈语篇发现,汉教生的身份认同冲突体现为3种表征:职业身份的焦虑、学科生态的困窘和专业角的异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份认同冲突有3个成因:其身份需求与汉语国际教育行业提供的身份识别资源短缺之间的冲突;其身份特质与大学场域重科研轻教学的价值导向之间的冲突;其身份理想与被教学机构工具化和边缘化的教师角之间的冲突。据此,提出了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份认同建设的若干策略。
文章:《汉语教师志愿者岗中培训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基于巴塞罗那孔子学院的调查与访谈》作者:秦涛期刊:《海外华文教育》2019,(02)内容:研究者基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组织管理、总体评价4个一级指标,通过对汉语教师志愿者岗中培训满意度的调查访谈得出,岗中培训效果评估值介于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由高到低依次为组织管理、总体评价、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不同学历、教龄、专业背景、教学对象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在4个一级指标上的满意度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性别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培训方式一级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部分二级指标上不同性别、教学对象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满
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通过明确培训目标与参训教师教学需求的适应度,重视培训方式与参训教师教学对象的匹配度,提高组织管理与培训过程的有效度,从而提高岗中培训的满意度。
3
行动研究方法
(一)内涵界定
1.定义:行动研究即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进行研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判”、“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
2.环节: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 ,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 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3.适用范围:
(1)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的改革措施引入固有体系,使之得到创新;
(2)作为职业训练手段,提供新技术和方法,提高教师职业分析能力和自我意识;
(3)在特殊情况下对已确诊问题加以补救,或使环境因素得到改善;
(4)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研究与改革。
4.局限:行动研究本身常以具体实际情境为限,研究的样本受到限制,不具代表性,对自变量的控制成分很少,因而内外部效度显得都有些脆弱,在某些方面不符合科学的严格要求。考虑到这一点,行动研究不能取代其他的研究方法,而只能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
(二)应用举例(时间顺序)
文章:《基于IPAD终端的西班牙青少年汉语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以Humanitas Tres Cantos国际学校为例》
作者:朱冬蕊对外汉语专业介绍
类型:中央民族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内容:研究以西班牙马德里Humanitas Tres Cantos学校为例,从研究者汉语教学实践出发,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反思教学过程,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理论、多元智能教学理论以及微型学习理论等理论基础,运用行动分析法,以中学部ESC1B班汉语课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行动研究。
研究共持续六个月,分为两个阶段,每一阶段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指定计划——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的过程来进行,通过田野调查法、回溯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使用课堂录音、教学日志、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调查问卷、个人访谈等作为研究工具,得出了基于IPAD终端的青少年汉语教学模式框架。
文章:《初级阶段国际汉语教师课堂提问行动研究》
作者:叶俐芬
类型: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内容:研究以考察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对汉语课堂教学的影响为目的,以一位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汉语教师以及他的马来学生(母语非汉语)为观察样本,从中发掘问题、建立假设,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实验于研究者在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汉语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出适合马来西亚国际汉语课堂教学的提问模式。
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主要分成三个阶段:一、课堂观察阶段---研究者从提问类型、提问形式、等待时间、问题的分配情况以及学生的反应五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二、教学设计阶段---研究者根据以上假设,以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有关等待时间研究的教学设计。三、实验教学阶段---在进行“以等待时间的提问策略来提高学生回答水平”的行动研究中,通过不断地观察与分析,实验、反思与再实验的实践活动。
4
关键事件技术
(一)内涵界定与注意事项
关键事件技术是研究者针对某个特定的领域或者主题搜集故事或者关键事件,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中有效或者无效的行为进行分类处理,深入分析后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其中,“事件”是指任何可观察的人类活动, 应发生在一种目标与意向非常清楚的意境中,具有足够的完整性,从而可以对人们的表现做出推断和预测;“关键”是指对整个活动目的而言,发挥了重大作用,不论是积极或者是消极。
关键事件技术发挥着传统实证方法难以起到的深层作用,它所提供的信息并不是客观的数字,而是主观的意见和印象,通过时间、地点、场景、情节和内心感受的协同,能够有效地发掘行为人的情感与动机。该方法不仅能够较全面、客观地测量行为人对具体事件或事物的感知,而且还能提供用于改善行为效果的信息,研究者也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针对事实个案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关键事件技术与叙事法有相似之处,但它将叙事法的优点最大化,缺点最小化,有效地将被调查者的叙述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