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要 一、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12030058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要 学时学分:54/3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中国文化概要》是为对外汉语专业开的一门必修课。根据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定位及其自身特点,我们认为中国文化概论既是一门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课程,也是一门对外汉语教学的辅助课程。它主要讲授古代文化发展的轮廓及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概要介绍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及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具体介绍我国古代学术思想、宗教信仰、古代教育、科举制度、风俗习惯、中外文化交流,简要了解我国的地理状况、历史发展、典籍藏书、科技成就、传统建筑、各类艺术,适当比较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扩展知识面,而且使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先修课程要求: 《中国文化概要》跨度长,积淀深厚,内容涉及到一些古代文献,学生必须首先在语言方面具备一定的素质,所以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先修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课程,在具备了基本的古代和现代语言知识和阅读水平之后,才能弄懂各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文化精髓。其次,课程中包含的古代艺术文化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常识,因此学生在文学方面先修一部分文学和文学概论课,才能深刻理解各种艺术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要》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化发展的线索,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门类、代表人物与主要成就,分析中国文化的产生背景与总体特征,展望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为今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分析解决各种可能的文化冲突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作为一门对外汉语教学的辅助课程,学生应该学会从文化与语言教学的关系方面去思考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学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和归纳;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独立地分析、评价中国文化史上的文化现象、代表人物和文化成就,使学生具备初步分析中国文化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五、教材: 主用教材:《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 本书是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作者以简洁的笔触,深入浅出地勾画了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专题讲授,便于学生掌握。 辅用教材: 1、《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高教司推荐教材,理论程度较高,便于学生在掌握所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 2、《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本书配合古代汉语相关知识展开文化内容介绍,便于学生与典籍相结合探讨文化知识,总结文化规律,把握文化发展方向。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 1、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力图从新角度多元化、多侧面地探索中国文化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教师在介绍各种概念时要注意结合实例分析,要尽可能展示相关的图片材料、音乐材料或影片材料等,避免机械而又概念化地灌输。 变教师讲授为主为教学双边互动为主,变传授知识型教学为培养能力式教学。对重要章节或重要人物、重要文化成就等,教师提出学习要点,提供参考书目,布置思考题,进行中国文化专题导读。教师侧重于重点、难点的讲授,简易章节让学生自学。重要内容可用作业方式完成。 2、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2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明确中国文化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学习本课程的方法与意义有一个大致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结构;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文化”界说 (一)“文化”内涵 (二)文化外延 (三)文化结构 二、中国文化 (一)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 (二)中国文化内涵 (三)中国文化特点 (四)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目的与意义 (二)方法 【思考与练习】 1、什么叫文化? 2、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关于文化结构有哪些说法?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哪些内容? 4、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化发生发展舞台与背景 (2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有一个纵向的、大致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文地理环境;中国各历史时代文化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地理环境 (一)地理环境概念及分类 (二)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简况 (三)中国人文地理环境概况 (四)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二、历史背景 (一)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二)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讨论(2课时) 关于地域文化 【思考与练习】 1、中国远古文化“四大区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春秋战国时代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3、唐、宋文化类型有何区别?举例说明。 4、简述元代对外文化交流状况。 5、简述明清的文化成就。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载体(2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汉字汉语的特点,大致了解汉字汉语本体的文化功能及其作为载体的文化功能。 【教学重难点】汉字汉语的特点;汉字汉语文化功能分析。 【教学内容】 导言:语言与文字的区别 一、汉语的特点及其承载的文化 (一)汉语的特点 (二)词汇与文化 二、汉字的特点及其承载的文化 (一)汉字的特点 (二)汉字本体的文化功能 (三)汉字作为载体的文化功能 【思考与练习】 1、汉语汉字的特点是什么?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2、结合你的专业谈谈汉字学习的重要性。 第四章 中国古代思想(12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创立和发展,掌握道家和佛家的信仰特征,正确理解儒、佛、道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儒家、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儒家学说 (一)儒家学说的创立 (二)儒家基本观念 (三)儒家学说在历史上的影响 二、道家学说 (一)道家学说的创立 (二)道家基本观念 (三)道家学说在历史上的影响 三、原始宗教 导言:恩格斯论宗教;宗教和迷信的区别 (一)远古自然宗教形态 (二)夏商周人为宗教形态 四、佛教 (一)佛教的形成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 (三)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五、道教 (一)道教的形成 (二)道教的信仰特征 (三)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小结:儒、释、道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参观(2课时) 【思考与练习】 1、论述儒家和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主体精神方面的互补性。 2、古代哲学思想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中国古代制度(8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大致了解古代育人制度、选官制度、官僚制度、典藏制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些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官学”和“私学”;科举制的利与弊;中国古代官制的影响;典籍的分类。 【教学内容】 一、古代教育制度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 (二)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二、古代选官制度 (一)科举制的铺垫 (二)科举制的内容 (三)科举制的利弊 三、古代官僚制度 (一)中央官制特点及其沿革 (二)地方官制特点及其沿革 (三)中国古代官制的影响 四、古代典藏制度 (一)典籍的分类 (二)典籍的收藏 (三)典籍的版本 【思考与练习】 1、书院制度与官学的有什么不同? 2、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 3、简要分析科举制度的利弊。 4、简要回答四部分类法演变情况以及四部范围。 期中考查(2课时) 第六章 中国古代科技(6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概要了解中国古代农学、数学、天文历法、中医的主要成就,进一步分析古代科技精神与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医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导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农学、数学与天文历法 (一)古代朴素的宇宙学说 (二)世界三种主要历法 二、中医与中药 (一)中医理论 (二)中医体系 三、古代科技精神与特点 导言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一)李约瑟谜题 (二)内部价值取向和特征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三垣 四象 二十八宿 二十四节气 三大针灸巨著 2、试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特点及近代科技落后原因。 第七章 古代艺术(4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大致了解各艺术门类的特点以及主要的艺术流派,进一步分析传统艺术中的文化精髓。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古代建筑的象征艺术。 【教学内容】 一、文学 (一)中国古代诗词流派 (二)中国古代散文类型 (三)中国戏剧特点、分类与流派 (四)中国古典小说分类 二、书法与绘画 (一)书法的特点及主要书家流派 (二)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及代表画家流派 三、音乐、舞蹈与戏曲 (一)中国古代音乐、舞蹈理论和类型 (二)中国戏曲发展概况及特点 四、建筑 (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文化特点 (二)古代建筑分类及其特点 (三)古代建筑象征艺术 小结: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精髓 讲座(2课时) 【思考与练习】 1、举出各时代绘画、书法、戏曲代表作家作品。 2、中国绘画有何特点? 3、中国音乐有何特点? 第八章 中国古代生活(4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大致了解古代衣食住行、礼仪和习俗,进一步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这些生活现象中蕴含的民族心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姓和氏的区别和联系;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民族心理。 【教学内容】 一、服饰与饮食 (一)古代服饰的类型及其特点 (二)中国古代的茶、酒文化 (三)中国传统烹调类型与理念 二、姓名与礼仪 (一)中国姓名的结构要件、运用方式及社会功能 (二)中国古代礼仪分类及思想核心 三、节日与习俗 (一)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民族情结 (二)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民族心理 【思考与练习】 1、举例说明姓和氏的关系。 2、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的两种象征手法。 3、“岁寒三友”的象征意义。对外汉语专业介绍 4、中国式庭院建筑和西方庭院建筑有什么区别? 第九章 中西方文化交流(2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大致了解历史上文化交流状况,明确文化交流原则,并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原则。 【教学内容】 一、清代以前的文化交流 (一)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 (二)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 二、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一)西学东渐形成的历史条件 (二)西学东渐的表现及其结果 三、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一)中国物质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二)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三)中国精神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小结: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则 (一)古与今的关系 (二)中与外的关系 (三)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四)综合与创新的关系 【思考与练习】 1、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历史意义? 2、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有哪些影响? 3、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 4、简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2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动因及艰难历程,进一步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文化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动因 【教学内容】 一、中国文化的危机 (一)民族危机 (二)文化危机 二、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一)中国文化有传统走向现代的动因 (二)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三)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思考与练习】 1、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化的艰难历程说明了什么? 2、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坚持怎样的发展方向? 考试辅导(2课时) 期末考试 七、实践环节: (一)实践环节安排:每学期课堂讨论2次;参观1次。 (二)训练内容与训练目的: 1、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每学期宜选择较合适的问题,组织学生有准备地进行一、二次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而且要进一步做到知其所以然。 2、为较好发挥学校地域优势,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每学期争取组织参观一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结合现实去思考。 3、强调学生的预习,引导学生阅读参考书,接触原著古籍。 4、强调口头表达与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打下良好的扎实的功底,养成独立思考文化问题的习惯。 (三)检查方式:课程小论文 阅读笔记 参观报告 八、学术讲座: 每学期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一次专题讲座。可以结合课程中各文化门类的学习,进行深入解析和探讨,也可以结合社会现实进一步阐释文化现象,加强师生互动,营造活跃氛围。 九、考核: 考核分平时考查、期中考查和期末考试三种,共计100分。 平时考查:共计10分。 考查方式:考勤、提问、平时小作业。 考查内容: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把握,相关资料的查阅情况。 期中考查:共计30分。 考查方式:课程小论文 考查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典籍篇目进行重点分析,考察点在于对问题实质的分析情况,以及文字表达水平;相关篇章的阅读情况,考察点在于对篇章的重点及核心问题的把握、理解以及文字表达水平。 期末考试:占期末综合成绩的60%。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考试内容:对整个学期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情况,题型多样。 十、参考书目: 《士与中国文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阐释》,方克立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彭林著,中华书局,2004年。 《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王力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许嘉璐著,北京出版社,2002年。 十一、其他与课程相关的信息: “百家讲坛”;相关软件。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