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困境与人才培养-最新资料
对外汉语专业介绍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困境与人才培养
近年来,汉语作为世界了解中国及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世界与中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其战略价值和实用价值正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受到外国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民众的重视。因此,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也顺应潮流,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随着这种热潮的不断升温,新事物、新变化开始不断涌现。2007年,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务院学位办开始设置汉语国
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MTCSOL,主要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1]其目的是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汉语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教学人才。[2]这一新专业的出现,着实给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不少疑问和困惑。它跟对外汉语教学这个专业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新设立这样一个专业呢?
我们知道,对外汉语教学,英文名称为“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或“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简称TCSL或TCFL,是指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从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算起,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已经有60年的发展历史了。可以说,它自设立之初就旨在“培养具有深厚
的汉语言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素养,对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均有相当了解,能够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3]。60年的历程,各种曲折艰难可想而知。然而,从表面的定义和培养目标来看,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似乎如出一辙,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一新专业?作为新生事物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又是否会代替对外汉语教学这样一个相对较老的专业呢?
在已有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一个新专业,固然体现了国家对我国语言与文化国际推广事业的高度重视,但其本质还是在于已有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不能适应当前全球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不能满足“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为什么呢?总的来说,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国内外,一方面该专业培养的对外汉语师资数量严重短缺,而另一方面师资质量却又参差不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在《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2007)中也提到:“目前,我国的学科设置和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满足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独立的学科依托。现有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没有独立的对外汉语学科,人才培养主要分散在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不利于培养汉语国际推广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现有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对外语能
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对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技能训练不足;三是培养规格上不适应。现有的人才培养主要在本科层次上,由于综合素质、知识储备和实际教学能力训练不足,大部分人不
能直接走上汉语教学岗位;四是培养规模小、数量不足,适合到国外中小学从事教学者更是严重缺乏。”[4]因此,分析认为,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满足海外汉语教师巨大需求的必要举措,也是解决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养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具体培养模式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教学将以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为主,同时注重培养外语能力和文化传播技能。培养方法采用课堂教学与国内外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位论文与汉语国际教育或推广紧密结合,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查分析报告、个案研究、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5]一言以蔽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外向型、应用型、跨学科和跨文化上具有更为鲜明的特。有人由此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在侧重点上是不一样的。前者侧重理论研究、培养研究型人才,而后者侧重专业实践、培养实用型人才。然而,令我们费解的是,一直以来就以培养能够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对外汉语教学,怎么一下子竟被硬生生地理解为了只以理论研究为目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说,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研究生层次从属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已不得已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困境。
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研究生层次的对外汉语教学,在培养对外汉语教学高层次、应用型硕士专门人才方面已经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2007)中也同样提到:“对外汉语教学既是具有自身理论体系的一门学科,也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带有较强行业彩的职业领域。多年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上一直重视应用型人才
的培养,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语言教学技能、教育管理与评估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对外汉语教学职业领域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实践性内容,注意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6]因此,在这一点上,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并不冲突。事实上,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具有特殊规律的学科,在学科方向、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同时它也是一门高度交叉、高度综合的前沿学科,具有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重学科的综合属性,而且要求有实践环节的训练。[7]从学科的内部构成上看,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两属性、三要素。学科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教学”是学科的应用属性,“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两属性、三要素的相互制约,形成学科的内在机制,编织成学科的自身系统,而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发展与成型有赖于两属性、
三要素的有效结合。[8]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其学科性质本身,就决定了它与一般的研究型学科不同,决定了它不能像一般的研究型学科一样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截然地分开,决定了它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的综合体。如果为了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需要,而硬把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作一个侧重点上的区分的话,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而只是学理上的探讨与研究,就容易流于形式,没有实践意义,更何况理论必须得从实践中获得,没有实践,怎么研究?同样,仅仅注重实践,没有理论基础,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又该怎么教、
怎么用?如果光实践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话,还要理论研究做什么?更进一步的,要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规定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那么将来又会不会出现只有理论基础没有教学技能、或者只有教学技能没有理论基础的国际汉语教学“人才”呢?因此,归根到底,要解决全球汉语教育出现的矛盾,不论是对外汉语教学还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都不能人为地把理论和实践截然分开,而都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新事物、新专业的出现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对外汉语教学同样不能忽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对外汉语教学这一专业的出路何在?是固守一隅还是奋起改革?是自生自灭还是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谋求共同发展?可以说,身处困境的对外汉语教学转变思路、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人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