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管理与标准化 /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130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辽宁 大连 116400)
摘要: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该突出其民办、本科和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毕业生应该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初步的职业及自我发展技能以及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凸显汉语言类课程的核心地位,打造差异化培养模式并根据职业方向确定实践课程方向。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
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蔡馥隆,佟秋月
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在国际上带来的“汉语热”不可避免地刺激着国内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自1985年首批4所高校设置对外汉语专业以来,已有300多所院校开设有该专业。但是与汉语热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蓬勃发展的景象不相符的是该专业本科毕业生惨淡的就业前景以及就业对口度。石琳曾对西南民族大学2014~2016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发现三届毕业生的就业吻合度
为46%、 47%和56%,较该学校其他专业均低约10%。李晨阳曾对270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该专业大三学生中选择考研以及从事与对外汉语相关的工作的人数占比不足10%。残酷的就业情况使这一新兴专业成了一个“看上去很美”的专业,但面对的情况将更加艰巨。而民办本科院校由于各种因素的先天不足,加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加深,要面对的情况将更加艰巨。而向应用型转变,显然是民办高等院校提高就业率及就业相关度的解决之道。
1 民办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
民办院校和公立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大抵相同,延慧、石琳等都有过论述,总结起来有三:一为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培养目标与当下的就业市场契合度不高,导致该专业对口度不高;二为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匹配,写在纸面上的培养目标过窄,而课程设置却想在四年间兼顾汉语、外语、文化以及教育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导致学生最后样样通但是样样松,成了“论中文不如中文系毕业生,论教育不如教育学院的毕业生,论外语不如外语学院的毕业生”的尴尬局面;三为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比例不科学,汉语国际教育本身便是一个偏向实践性的专业,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往往偏向理论性的讲授,而忽视实践性的操练,大大减弱了这一专业的价值。
其实上述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即民办本科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
对外汉语专业介绍
人才。对于这一问题,教育部2012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介绍》曾给出一个纲领性的回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培养“能在国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性语言学高级人才”。但具体到民办本科院校,这一问题可从三个方面回答。
1.1 培养具有民办院校特的人才
对外汉语教师而言,留给民办高校毕业生的机会并不多。陆俭明曾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从人才培养角度看,起码要区分两种培养目标:大学任教的汉语教师和中小学任教的汉语教师。”在大学任教的汉语教师的学历大都要求研究生以上,留给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只剩下海外中小学任教这一方向。这要求民办高校培养的应该是更加适合于海外青少年汉语教学的实用型人才。
此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介绍》中规定的培养目标不独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还包括了其他有关中外文化交流的人才。这就为开设了该专业的民办本科院校指明了更广阔的培养方向,即培养可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分流,培养具备从事汉语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能力的人才,显然更加适合民办高校。郭丽就曾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进行了划分,除了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外,还包括了涉外文秘、涉外旅游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学三个方向。张如梅也曾有此论。所以对民办本科高校而言,该专业培养的是从事涉外文秘、涉外旅游、中小学语文教学以及在国外中小学任教的实践性、应用型的人才。
1.2 培养具有本科阶段特的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需要同时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而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培养的过程,绝非能在四年之间一蹴而就。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已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涵盖了本、硕、博三个层次,且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相互衔接、循序渐进,“本科生重在基础知识的培养,硕士生重在研究方法的培养,博士生重在学术视野的培养”。想要在本科阶段完成本、硕、博三个层次的目标,显然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最终只能培养出基础不扎实、技能不熟练、素养不达标的“劣质”人才。因此,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就应完成好本科阶段的任务,以扎实基础为主,辅以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1.3 培养具有汉语国际教育特的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分流培养已成该专业的发展的一个趋势。但该专业的本质是第二语言教学。保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质特点,使其不沦为其他专业的代替品或者同义词,是该专业建设的应有之意。无论是涉外文秘还是中小学教育,都应该是该专业后期职业能力发展的一个可选项,而非是必选项。因此课程设置上应体现汉语国际教育的特,抓住第二语言教学的本质,坚持“汉语为本”,把汉语言课程作为主干核心课程,教学类、文化类及外语类课程为辅。切不可喧宾夺主,出现外语类或者教学类课程的课时与汉语类相当,最终失去本专业特,成了一个外语、汉语和教学都没学好的尴尬境地。
在坚持汉语为本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区别。汉语国际教育的主干学科非常明显,属语言学下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