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陕西红医疗教育精神传承初探——以西安医学院为例_百度文...
建国初期陕西红医疗教育精神传承初探
——以西安医学院为例
刘思洋
陕西营养师培训(西安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文章以西安医学院前身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的建校为例,探究革命战争年代的红医疗教育背景,明确当年建校在办学宗旨、办学模式、办校方针对革命年代红精神的传承。旨在使当代青年大学生学习红医疗教育精神,并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得以更好的传承,更加有效地培养青年学子的爱国敬业、服务热情、奉献他人的精神。
[关键词]建国初期;红医疗教育;精神;初探[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98(2021)02-0102-03结合国内教育界关于红档案资源对于当代大学生红基因传承的系列研究,深入开展对当代大学生红医疗教育精神传承是当前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拟通过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建校初期的办学实践,进一步探索建国初期陕西省红医疗教育精神,为当代高校的医学教育如何传承红医疗教育精神,推进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一、建国初期医疗教育背景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人民众的就医问题、为了满足基层众对医疗卫生的人才需求,刚刚诞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创办了一批以培养初级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为己任的中等卫生学校,于1951年1月成立的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便是其中之一。
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医治受伤的战士,中国共产党早在红军时期就创办了一些临时性培训班和专门培训学校,为革命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同人民军队的性质一样,党在一开始创办医疗培训班便明确了办学宗旨——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医疗、卫生干部。
1930年9月,中央苏区总军医处处长贺诚向毛
泽东建议创办一所学校,培训红军的医务工作者,得到的赞同,并叮嘱贺诚“业务技术不可不学,但是不能放松政治思想教育,我们要培养红医生”。
1932年2月,在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开学典礼上,校长贺诚宣布根据指示而制定的“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医生”的办学方针,体现了鲜明的政治特。
1951年1月,陕西省卫生厅决定在西安成立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3月11日学校第一期医士科两个班157名学生正式开学。陕西卫生技术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之后建立的医学专
门学校,在党的领导下为国家建设服务是其必然要求,教育师生爱党、爱国是学校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因此,培养政治上可靠、技术上熟练的专门人才是各类专门学校必须同时重视的任务。从当年第二期招生简章可以清楚看到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身体健康的中级卫生干部”,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创办医学院校的一贯原则。
二、建国初期陕西红医疗教育精神的体现建国之初,由于国家百废待兴,为了巩固国家
[收稿日期]2021-02-25
[基金项目]2020年陕西省档案局科技项目——高校档案资源与大学生红基因传承研究(SX-2020-R-03)
[作者简介]刘思洋(1984—),女,陕西咸阳人,西安医学院副研究馆员,医学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档案编研、档案管理、
研究等。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n '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第35卷第2期Vol.35No.22021年4月Apr.2021
-
-102
政权、培养和造就具有爱党爱国、勤俭节约、刻苦奉献的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必须确立“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卫生干部”“为人民服务”以及“精打细算、勤俭建校”的办学宗旨,特别重视医疗技术人才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医德教育,形成了特有的红医疗教育精神。
(一)确立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办学宗旨
在那特殊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新中国成立时间不长,敌对势力仍觊觎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固政权、培养爱党、爱国精神是各级政府和各类学校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所以,当时的陕西省卫生厅明确确立了“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卫生干部”的办学宗旨。
陕西卫生技术学校成立之初在教学管理中就特别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医德教育。在1952年学校中心工作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人民医士道德的教育”。当时,不但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炊事人员也要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团结,使之做到节约。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也体现在后勤人员服务水平上。尽可能将其贯穿于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这
与现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是相契合的,是鲜明政治性的具体体现。
(二)创新为人民服务的办学模式
建国初期陕西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地方病、传染病多发,创办各类卫生学校的目的就是培养专门人才解决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因而,陕西卫生技术学校在创办初就明确了“培养基层医疗人才,为人民服务”的办学方向。
1951年第一届学生通过入学考试的方式录取156人,其中陕西省省内学生120名,省外学生36名。在省内120名学生中,西安市学生11人,其他109人来自西安市以外各区县。第一届入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并且执行了省卫生厅厅务会议要求照顾陕南、陕北偏远地区学生的要求,甚至在确定录取名单之前就制定了为陕南地区单独预留40个录取名额的计划。学校认为依照第一届学生的籍贯来看,“这些学生将来的工作,是比较容易分配。因为多半来自农村,结合众的习惯还比较丰富。”无论是从便于学生毕业分配工作,还是从执行卫生厅厅务会议决定,学校从招生第一届学生开始,便在实际中遵循了为陕西基层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办学方向。
为了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真正服务基层,尤其是在农村发挥作用,学校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也遵循了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必须与毕业生以后从事工作环境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出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用”相一致的原则。学校经过半年教学实践探索,于1952年年初提出了用“教、学、用”一致的原则,来办好地方性中级卫生学校。学校认为培养的学生肯定要回到人民众中去,为基层众服务,因此采用“教、学、用”一致的原则,就是本地医疗卫生工作需要迫切解决什么疾病,我们就教学生学什么。解剖学教员刘放在教学工作总结中提到了“教、学、用”一致教学原则——“人民卫生事业需要什么,我就给学生来教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将来毕业后就去应用什么”。这种教学原则与系统、深入理论学习的传统四年制、五年制医学教育相比,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适合当地需要的实用型毕业生为主要特点,也适应了学校要为基层培养众需要人才的办学方向。比如,要求教师尽量多举例本地多发病、常见病和地方病,在教学时间和分量的安排上,也照顾本地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真正达到学生以后用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的目标。
(三)精打细算、勤俭建校的办学方针
1951年1月12日陕西省卫生厅决定成立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从建校到第一届学生正式开学,仅仅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学校在人员短缺、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很快完成了建校的艰巨任务。回顾历史,陕西省卫生厅决定成立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的时候,只派了包括1名校长、1名教务主任在内的15名干部,学校又自行招聘了10名干部、10名勤杂人员,共计35人(其中实际在岗32人)。就在那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开始了建校、招聘教员、招生学生等系统而复杂的筹建工作。就在那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购置民房73间、租房7间,并全部修理完成,桌凳、床板、写字台、办公桌等购置齐备,
确保了学生顺利开学。在购置桌椅床凳过程中,因为建校时间紧,由于采购人员检查不够仔细,致使所购买的办公桌椅质量不高,“部
第35卷第2期建国初期陕西红医疗教育精神传承初探
-
-103
分东西在使用不久便发生了损坏与裂缝现象”,有鉴于此,学校在全国正在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中,反思建校中的这种浪费现象,决定以后“无论在修建或制作教学用具上,不商人估价,尽量选用价廉者”,而且尽可能争取自己购买材料雇工制作,避免多付中间商赚的差价。这样制作的教学用具和设备,不但结实,而且花费减少了原预算的三分之一,有些甚至减少了二分之一。
当年的学生生活问题,学校实行吃住免费,但政府每月拨付每个学生仅有70斤小米的资金,全部购买面粉只能买一袋,而且这70斤小米的资金还包括菜、炭、油盐等杂费在内,显然不够一个成年人吃一个月。为了解决学生吃饱饭的问题,学校精打细算,购买的面粉用质量较好的面粉“八一粉”和通粉搭配,这样原来只能购买100袋正粮——八一粉的资金可以购买84袋通粉和30袋八一粉。采买蔬菜的同志尽可能采取批发的形式,尽可能减少因零买而造成的花费增加现象。“再加采买通知多跑点路,买东
西做到钱少货实,这就做到了学生伙食够吃的原因。在当年四月份计划每学生再增加一斤肉钱,学生的伙食就会更好一些了。”经过后勤管理人员精打细算,“我们的伙食由不够吃到结余,由吃黑面到现在做到了吃白面、吃大肉、喝豆浆等的标准。由无过节费做到了有过节费,当时,喂猪两口,这样就解决了过节吃肉的问题。在这种原则下,以补助学生营养。”同时,学校每周召开勤杂人员生活检讨会,克服浪费思想,提高炊事员做饭水平,以确保学生伙食不断提高。
由于建国初期,国家经济较为困难,用于建校的资金十分紧张。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在建校初期,采取“精打细算、勤俭办学”的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的传承,这种办学精神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使原来的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发展至今的西安医学院。时至今日,该校仍然秉承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办学精神,使当时那医疗教育中的红基因一直传承和延续下来。
三、红医疗教育精神传承
(一)立足“三位一体”,传承红医疗教育基因
在新时代下的医学院校,我们要把红基因教育贯穿至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始终,丰富完善红基因思想教育体系,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构建红基因的实践养成体系,也是红基因内化为学生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当代高校红医疗基因的传承,要立足“国家、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形成“三位一体”综合效应,不断探索构建以党的主张为引领,以学生自主学习
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依托,以社会实践为延伸的实践养成新模式而全方位系统传承。
(二)结合教育发展与改革,贯穿红医疗教育精神
面对当今医疗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针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对红基因和革命精神了解甚少,缺乏爱国主义情怀、没有担当意识、不能将学业、专业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有机结合。归根结蒂,这是对革命历史缺乏了解,对红医疗教育背景缺乏了解,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情怀。因而,在当代医疗教育体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不畏艰难、攻坚克难,凝心聚力走好新时代医疗建设的长征路。并且很有必要对全体师生进行红医疗精神的教育,使他们能将红医疗教育精神进行传承,培养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青年学子的爱国敬业、服务热情、奉献他人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兴荣.中国解放区医学教育史[M].人民军医
出版社,1994:196—197.
[2]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招生简章(1951年)[S].
西安医学院档案馆馆藏档案,1951.
[3]罗冬祥.五二年各项中心工作计划(1952年)
[R].西安医学院档案馆馆藏档案,1951.
[4]罗冬祥.陕西省第一卫生学校五一年工作总结
与五二年各项中心工作计划报告(1952年)[R].西安医学院档案馆馆藏档案,1951.
[5]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五一年一至六月份工作总
结报告[R].西安医学院档案馆馆藏档案(1951-DZ-Y-005)
责任编辑:姚延宏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4月-
-10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