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济学 0202
一、培养目标
通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系统的课程训练、科研锻炼与实践实习,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应用经济学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领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性专业化人才。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2.5-3年。原则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4学年,全日制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休学)为5学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金融学
2. 数量经济学
3. 统计学
4. 国际贸易学
5. 产业经济学
6. 区域经济学
7. 劳动经济学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基本学分要求为26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
学 位 课 | 校公共学位课 | 2140361002 |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必修 |
2140361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6 | 1 | 1 | |||
2140181002 | 硕士研究生英语 | 64 | 2 | 1 | |||
基础 学位课 | 2140112001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32 | 2 | 1 | 必修 6学分 | |
2140112002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32 | 2 | 1 | |||
2140112003 | 经济计量学 | 32 | 2 | 1 | |||
专业 学位课 | 2140114001 | 经济学数量分析方法 | 48 | 3 | 1 | 选修≥ 4学分 | |
2140114002 | 中级国际贸易学 | 32 | 2 | 1 | |||
2140114003 | 中级区域经济学 | 32 | 2 | 1 | |||
2140114004 | 中级产业经济学 | 32 | 2 | 1 | |||
2140114005 | 金融经济学 | 32 | 2 | 1 | |||
2140114007 | 劳动经济学 | 32 | 2 | 1 | |||
学术活动 | 经济学方向2140005000 | 学术交流(听16次学术报告、公开作学术报告1 次) | 1 | 1-6 | 必修 | ||
选 修 课 | 2140116001 | 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 | 32 | 2 | 2 | 选修≥ 10学分 | |
2140116002 | 保险精算 | 32 | 2 | 2 | |||
2140116003 | 服务业统计 | 32 | 2 | 2 | |||
2140116004 | 统计调查与方法 | 32 | 2 | 2 | |||
2140116005 | 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非参数统计) | 32 | 2 | 2 | |||
2140116006 | 效率与生产率分析 | 32 | 2 | 2 | |||
2140116007 | 时间序列分析 | 32 | 2 | 2 | |||
2140116008 | 金融工程 | 32 | 2 | 2 | |||
2140116009 | 投资银行学 | 32 | 2 | 2 | |||
2140116010 | 国际金融理论 | 32 | 2 | 2 | |||
2140116011 | 投资学 | 32 | 2 | 2 | |||
2140116012 | 国际经济学 | 32 | 2 | 2 | |||
2140116013 | 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 32 | 2 | 2 | |||
2140116014 | 国际贸易前沿专题 | 32 | 2 | 2 | |||
2140116015 | 国际服务贸易 | 32 | 2 | 2 | |||
2140116016 | 新制度经济学 | 32 | 2 | 2 | |||
2140116017 | 规制经济学 | 32 | 2 | 2 | |||
2140116018 | 城市经济学 | 32 | 2 | 2 | |||
2140116019 | 产业组织理论 | 32 | 2 | 2 | |||
2140116020 | 公共经济学 | 32 | 2 | 2 | |||
2140116021 | 发展经济学 | 32 | 2 | 2 | |||
注:学生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跨院选课,跨院选课门数不得超过3门,校开的外语类选修课和数学类选修课除外,跨院选修课程的属性一律为选修课且最多按2学分计算。
五、学位论文工作的安排
1.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不应晚于第三学期前半学期,中期检查在第四个学期末或第五个学期初完成,原则上开题报告完成一年以上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 学位论文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应该能反映出硕士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有新的见解。
六、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
1. 以第一作者在《科学引文索引》 (SCI)、《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经济学文献索引》(Econlit)、CSSCI/CSCD、《工程索引》(EI)(非会议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认定的重要期刊刊源上发表学术论文l 篇。
2. “发表论文”指论文已正式见刊,要求能提供正式刊物或检索证明。
3. “第一作者”包括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情况。
4. 对发表的成果(论文、专利、获奖)均应与在学期间所做研究课题或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内容密切相关,第一署名单位为北京工业大学。
5. 对于发表文章刊源,其目录如有变动,以研究生入学时或见刊时的版本作为核查依据。
6. 如果研究生申请答辩时未满足学校规定的在学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但满足毕业条件,允许组织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暂不审议其学位,直至在规定期限(硕士生毕业后一年)内满足取得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后,由本人再申请审议其学位。
7. 硕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的申请条件,至少应以第一作者在C刊发表2篇论文或在学院认定的A刊发表1篇论文,满足上述条件后,再遵照学校规定办理。
8. 硕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至少应以第一作者在C刊发表2篇论文或在学院认定的A刊发表1篇论文,满足上述条件后,再遵照学校规定办理。
七、其他说明
本方案自2014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实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