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知识-公文核稿应把握的几个问题精品
公文核稿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公
文核稿是公文送交领导签发前文秘人员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证公文质量的重要
环节,其目的在于使公文规范,节省领导审阅时间。本文扼要阐述了核稿时应把握的
公文行文、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五个方面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核稿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公文;核稿;把握;问题
所谓“核稿”,就是对公文正式形成前的文稿进行修改、润,订正文稿中存在的各
种问题,使其符合公文的规范要求,是企业领导签发前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各部门
的公文起草人员在构思公文时,虽然是力求思考完备,但由于写作功底以及对公文各
项规范要求的理解水平高低不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完全符合要求的不多,送来的文稿,严格意义上讲还仅仅是“毛坯”,算不上真正的公文,只有经过办公室文秘人员
的反复修改、润饰,才能真正把握企业领导的意图,把所要发布的信息表述的准确、
恰当、规范,节省领导审阅时间。“文不厌改”、“不改不工”的道理也在于此。所以,“核稿”这一环节是公文处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办公室文秘人员在核稿时,首先要搞清公文稿形成的背景、过程、部门领导的意见和会签环节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公文要求抓住重点进行
公文稿的核、改,无论公文内容还是公文形式都在核、改范围之内。依笔者的经验,
核稿时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文方面
行文是企业给本单位干部员工或其他机关、企业的发文,包括下行文、上行文、平行
文三种,核查一篇公文是否需要行文,这是核稿工作的第一步。着重查看文稿内容有
文秘常识无实际用途,是否已发了类似文件,是否属于该部门业务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以及是
否能用口头、电话、传真、公司内部OA网发邮件等方法解决的问题。一般而言,可以
不行文的、介于可行文可不行文的两种情况之间的,就不必行文,以控制发文数量。
如果确需行文,还要审查以什么名义行文比较合适,要控制发文规格。以党委名义行
文的,就不要以党政名义一起共同行文,能以部门名义行文取得效果的,就不要以公
司名义行文。例如,企业开展精益管理工作,除开始的精益管理总体方案及最终总结
材料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需以公司名义发文外,其过程的许多工作内容,均可由企业
主管部门以部门名义发文或通过邮件沟通的方式进行布置和落实,无需事事以公司名
义行文。
二、主题方面
公文主题是拟稿人通过全部文稿内容所表达的意图和目的,是公文中的灵魂与核心。
公文的主题必须正确、鲜明、集中,不能出现原则性的错误和常识性的问题,公文正
文部分在陈述理由、依据之后,应当简洁明了地提出主旨,突出主题。修改文稿时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