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规划研究
摘要:美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公路对美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形成交通运输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局面。通过对温州市公路状况和沿线资源要素的调查分析,从工程质量、路域环境、运营服务、安全保障、助推经济方面提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的实施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工程质量;路域环境;运营服务;安全保障;沿线经济
1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温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旅游、特产业、乡镇经济、历史文化发展,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美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公路对美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形成交通运输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局面。
构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就是要着眼于自然资源、风景名胜、产业布局、特经济等发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带动乡村旅游、商贸物流、农业开发,促进农民增收
、新农村建设等,实现“绿水青山”的美丽资源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温州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规划编制与实践经验,提出工程质量、路域环境、运营服务、安全保障、助推经济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2公路及沿线资源分析
2.1公路状况及问题
2.1.1工程质量
根据2017年公路数据统计,列入温州市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项目的公路约300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39%。根据现场调研,现状公路路面质量总体情况较好,大部分路段具有美丽公路建设基础,路况相对较好,行驶感觉较为舒适;局部路段存在破损、裂缝等问题。
2.1.2路域环境
近些年,全市公路路域环境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主要承担旅游、观光等功能的道路沿线环
境较好,其他道路存在卫生不整洁、杂物堆弃等现象。在绿化方面,总体情况较好,但存在部分新建道路未绿化、老路缺少管养等问题。在景观营造方面,老路沿线景观自然协调,实施景观提升改造的道路比例不高。
2.1.3运营服务
交叉口分布及运行速度方面,根据对温州4条普通国道的统计,其交叉口平均间距为348米。根据市公路局实测和导航软件测算,全市普通国道平均运行速度约41km/h。沿线服务站点方面,省级示范走廊基本上都有设置普通公路服务站,其他走廊布置不多。公交停靠站方面,大都已设置港湾式停靠站;部分农村公路尚未设置站台、雨棚等候车设施。
2.1.4安全保障
温州旅游标志标线设置率总体较好,省级示范走廊设置率基本达到100%,部分农村公路设置率不高,弯道轮廓标等安全附属设施有待完善。安全隐患方面,部分低等级公路仍存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视距不良以及危险桥隧等隐患。
2.2公路沿线资源状况
一是自然风景资源,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沿线的水库、湿地、岛屿等。温州境内拥有雁荡山、楠溪江等众多3A级及以上景区。二是科创产业资源,主要包括重大产业平台(产业集聚区)以及传统特产业、特小镇等。温州拥有众多各具特的产业平台和特小镇。三是生态富民资源,主要包括旅游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生态民宿、农家乐等。截止2017年底,全市列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创建名单14个,入选浙江省美丽乡村特精品村共30个。四是历史人文资源,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历史人文古迹等。截止2017年底,温州共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8个以及众多历史文化名村。
3 实施对策及建议
根据走廊沿线资源类型和走廊功能,将走廊分为四大类型:自然风景走廊、科创产业走廊、生态富民走廊、历史人文走廊。按照重要程度,将走廊分为三级:省级精品示范走廊、市级示范走廊、一般走廊。走廊创建的任务主要包括工程质量、路域环境、运营服务、安全保障及助推沿线经济等方面。
3.1 提升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是走廊创建的基础,创建工作要体现“质量好”的内涵,加强“品质工程”塑造。其一,加快改造提升。通过提升线形、改造路面、局部拓宽、弯道改善等措施进行提升,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其二,加强养护管理。优先对沿线存在产业区、热门景区等交通量大、载重车辆多的公路实施大中修工程,对沿线存在一般美丽经济要素的、交通压力相对较小的公路采取小修保养等措施。
3.2 美化路域环境
走廊的创建要求在“环境美”上有所体现,突出“一路一景”的视觉体验。其一,推进绿化完善。统筹工程绿化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以及交通功能,因地制宜进行绿化完善工作,形成富有层次感的绿化景观,同时加强修剪和维护。其二,开展路侧整治。抓好穿镇村路段、城乡结合地段、服务站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做好垃圾、违法广告等清理,加强乱占道、乱摆摊等情况整治。其三,加强美化提升。重点从生态环境、立面景观、景观小品三个方面提升景观环境和公路形象,因地制宜增设景观小品,形成“一处一主题”的点缀效果。
3.3 改善运营服务
优质服务要以突出便民服务和增强用户体验为目标,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提供客货畅达、体验舒适的交通服务。其一,提升运行速度。主要针对交叉口密集、开口过多等问题,统筹工程手段与管理手段,通过平改立、交叉口封闭或归并、交通渠化、信号灯设置等方式,提高干线公路通行速度。其二,优化公路服务站。统筹利用沿线边角地、公路基层站所、旅游集散中心等空间资源,根据功能需求设置综合服务站、一般服务站、停车休息点,选择性满足停车休息、观景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等服务需求。其三,完善公交停靠站。结合城乡公交线路规划,完善港湾式停靠站布局,改善众乘候车条件。
3.4 强化安全保障
走廊创建,必须保障人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兼顾存量消除和增量抑制。其一,加大桥隧维修改造。对桥面铺装平整度、桥头跳车等采取针对性处置措施;加强隧道维修加固及改造,有效处置砂浆脱落、渗水等问题。其二,强化安全设施防护。以急弯陡坡、长大下坡、临水临崖、平交道口等为重点,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保证安全设施设置齐全规范。其三,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结合台风等灾害天气特征,健全公路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和基地建设,同时强化对重点、复杂路段的信息化监控。
3.5 助推沿线经济
走廊要突出交通与沿线经济的关联性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其一,打造自然风景走廊。主要着眼秀美资源,以雁荡山、楠溪江、乌岩岭、龙湾潭等景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大公路通达景区深度,提升公路服务景区能力,推进“美丽公路+旅游景区”融合发展。其二,打造科创产业走廊。以服务转型发展为目标,推进“美丽公路+特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平台配套公路建设,打通产业集聚区外部通道,提高特小镇公路的连通水平。其三,打造生态富民走廊。以健康养生、农家乐、休闲民宿等产业为支点,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推进“美丽公路+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形成连通度高、畅达性好的生态富民交通带。其四,打造历史人文走廊。以弘扬地域文化底蕴为出发点,以传承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增长为目标,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公路路况质量和通畅水平,推进“美丽公路+历史人文”融合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