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抚孤松而盘桓”一句的解读
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抚孤松而盘桓一句的解读
作者:王启钢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年第01
        【摘要】笔者认为,对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抚孤松而盘桓一句,应该将其主语理解为归来归去来下一句”,即当时快要落山的太阳。如此理解,诗句就刻画了一种具有深远韵味的意境,这样的意境才更符合陶渊明返身自然田园的理想和追求。
        【关键词】陶渊明 诗句 解读 情境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因其文辞淡雅、情韵幽远、音节和谐、章法匀整而被誉为南北文章之绝唱”,深得欧阳修、王安石的推崇。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此文一直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也因此而被人所熟知。但笔者在教学此文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参考资料都对抚孤松而盘桓一句的理解似有不妥,故此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权作一家之言。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归去来兮辞》中,抚孤松而盘桓一句所做的注释为手抚孤松而徘徊。既然把的主语理解为”,下文盘桓的主语当然就是作者了。与此说法一致的是岳麓书社出版的言文对照版《古文观止》,其中附录的《归去来兮辞》译文也把此句译为我抚摩着孤松徘徊流连
        但笔者认为,如此理解并不妥当。抚孤松而盘桓的前一句是景翳翳以将入”, 那么,“抚孤松而盘桓一句的主语也当为”,即日光、太阳。如此,两句诗连起来就应理解为太阳渐渐昏暗快要下山了,但它仍抚摩着远山上的那棵孤松而流连不去。此处的当是一种拟人用法,以描摹夕阳流连的情态。
        在备课过程中,笔者与同事为此展开了讨论。笔者持此论的理由如下:
        “抚孤松而盘桓一句的两种不同主语表达出来的是两种不同的情境,因此透视出来的作者情感、意趣也是完全不同的。若把抚孤松而盘桓的主语理解为作者,那么,这两句诗就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画面:太阳逐渐变得昏暗,陶渊明手抚着一棵孤单的老松树徘徊流连。这是一个略有愁绪的画面,这种愁绪主要通过翳翳这两个词语表现出来。翳翳”,郭锡良、唐作藩主编的《古代汉语》为《归去来兮辞》作注释为阴暗的样子”,也似能印证此说。
表现的愁绪则更明显一些。这个画面凸现了两个意象:昏暗的将要下山的太阳和孤单的老松,从这两个意象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陶渊明的一种愁绪,一丝失落。但如果按照笔者的看法,抚孤松而盘桓一句的主语理解为”,则两句诗呈现的是另外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一轮大而红的夕阳已搁在西山之上,它似乎在抚触远山上的那棵虬曲的老松而流连着不肯下山去,遥远的天边闪耀着一片圣洁的光芒。如此,诗句中的翳翳两词又当做别的解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岑麟祥等原著,蒋绍愚等修订,商务印书馆,2005):,遮蔽,引申为隐藏。这样,“翳翳一词就没有了昏暗之意,却是恰当地描绘了夕阳将下山而不愿下山的依依不舍的情态。字强调的唯一与特立。在这个画面中,凸显的还是太阳与孤松这两个意象,但韵味已经截然不同。与前一画面相比,此画面少了一种愁绪,多了一分禅意,刻画出了一种深远的韵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