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会计中的“借贷记账法”
正确理解会计中的“借贷记账法”
要义:⽤资⾦运动的“来龙去脉”或者说现⾦流量⽅向来理解“借贷记账法”中的“借”与“贷”
资产、成本费⽤的增加,导致现⾦的流出,记⼊借⽅,反之记⼊贷⽅;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的增加,导致现⾦的流⼊,记⼊贷⽅,反之记⼊借⽅。(注:对于现⾦资产的增加,解释为现⾦流出很别扭,另外个⼈觉得现⾦流量⽅向⽤来最终确定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时好⽤⼀点,⽽写会计分录时不如下⾯的解释来的直观⽅便)
“贷”字表⽰资⾦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某⼀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从哪⾥来);“借”字表⽰资⾦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的“去脉”(资⾦的⽤途、去向或存在形态)。
借”和“贷”是⼀对反义词。借贷最早是⽤于记载现⾦流量的⽅向的,现⾦流量⽅向体现了⼈们最初设计借贷记账法则的依据和前提。
借——指借出款项,即债权增加(应收款),表⽰现⾦流出。
贷——指收⼊款项,即债务增加(应付款),表⽰现⾦流⼊。
~~~~~~~~~~~~~~~~~~~~~~~~~~~~~~~~~~~~~~~~~~~~~~~~~~~~~~~~~~~~~~~~~~~~~~~~~
~~~~~~~~~~~~~~~~~~~~~~~~~ 摘要:作为会计最重要的核算⽅法,可以说没有借贷记账法就没有会计核算,但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却⼀直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为此,⽂章从借贷记账法的产⽣过程来说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本来含义,使初学者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的含义。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借”;“贷”
⼀、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时遇到的问题
我们会计⽼师在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时,⽆⼀例外地回避触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本来含义,⼏乎异⼝同声地将“借”与“贷”说成只是单纯的记账符号,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会计⽼师在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
的含义时都规定:“对于资产类账户⽽⾔,借⽅表⽰增加,贷⽅表⽰减少;对于负债类账户⽽⾔,借⽅表⽰减少,贷⽅表⽰增加;对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表⽰减少,贷⽅表⽰增加;对于成本、费⽤类账户⽽⾔,借⽅表⽰增加,贷⽅表⽰减少;对于收⼊类账户⽽⾔,借⽅表⽰减少,贷⽅表⽰增
加。”这样的规定很复杂,很繁琐,学⽣也不易理解,降低了学⽣学习会计的信⼼和学习的兴趣,给学⽣以后的会计业务处理学习设置了障碍。⽽且即使这样,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主要有两个⽅⾯的问题⽆法解决:
其⼀是⼀些特殊账户⽆法⽤此规定来解决,如“累计折旧”这个账户是标准的资产类账户,但计提折旧时我们写的会计分录却是:“借:管理费⽤(制造费⽤);贷:累计折旧”,
对“累计折旧”这个账户,“贷”却表⽰折旧增加,⽽不是表⽰折旧减少;⼜如“待处理财产损溢”这个账户也是标准的资产类账户,但在盘盈原材料时我们写的会计分录却是:“借:原材料;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对“待处理财产损溢”这个账户,“贷”既不表⽰增加,也不是表⽰减少,“借”也同样如此,在这⾥“贷”表⽰材料盘盈,“借”表⽰材料盘亏;再如“利润分配”这个账户是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但在给投资者分配利润时我们写的会计分录却是:“借:利润分配;贷:应付利润”,对“利润分配”这个账户,“借”却表⽰分配利润的增加,⽽不是表⽰分配利润的减少。
其⼆是账户之间余额(发⽣额)的结转也难以⽤此规定来解释,如⽉末(或年末)必须把损益类账户的发⽣额结转给“本年利润”,但是收⼊、成本、费⽤、⽀出等都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如⽉末应把完⼯产品的“⽣产成本”转给“库存商品”(即借:库存商品;贷:⽣产成本),但“⽣产成本”却没有减少,前⾯的规定根本就说不通,学⽣也很难去理解。
⼆、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时产⽣问题的原因
我们⼤家都知道,借贷记账法最早产⽣于意⼤利,当时的记账符号是dare、avere,后来⼜经过发展,流传到英国,形成欧⽂簿记,⽤的记账符号是debit、credit,后来⼜流传到⽇本,记账符号被分别翻译成“借”和“贷”两个汉字,最后才流传⾄中国,我们现在⽤的借贷记账法是经过“三传⼿”才传到中国的,我国从⽇本引进这种记账⽅法时仍然使⽤⽇⽂中的两个汉字“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所以才称为借贷记账法,⾄于作为记账符号的两个汉字“借”和“贷”是什么含义也就⽆从了解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不像我国本⼟的增减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增”和“减”以及收付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收”和“付”那么简单明了,那么通俗易懂,“增”和“减”、“收”与“付”都是⼀对反义词,它们代表账户的两⽅⾯,⽽且这两个⽅⾯是相反的,可以相互抵消的,可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却是同义词,让它们去代表账户相互相反的两个⽅⾯,学⽣难以理解也就不⾜为奇了。那么我们要搞清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就得从这种记账⽅法产⽣时它的记账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说起。
实际上威尼斯的钱商在记录他们的业务时,如果业务内容是“某相对⼈”从钱商处拿⾛货币(包括此⼈从钱商处借⾛货币或取出存于钱商处的货币),则记在此⼈的名下的dare(即借⽅);如果业务内容是钱商从“某相对⼈”处获得货币(包括此⼈将货币存于钱商处或将过去从钱商处借⾛的货币偿还给钱商),则记在此⼈的名下的avere(即贷⽅)。任何时点上双⽅孰为债权⼈孰为债务⼈,取决于dare(即借⽅)与avere(即贷⽅)的累计差额。也就是累计dare(即借⽅)⼤于累计avere(即贷⽅)时,
则“相对⼈”是债务⼈,累计dare(即借⽅)⼩于累计avere(即贷⽅)时,则“相对⼈”是债权⼈。凭借dare(即借⽅)与avere(即贷⽅)两个记账符号,钱商可以很好地记录下他们的⾦融业务。
卢卡·帕乔利的“debito、credito”记账法。意⼤利的学者卢卡·帕乔完善了这种记账⽅法,使其适⽤于任何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的核算。在记账符号的选择上,⽤意⼤利语的debito 和credito分别取代了威尼斯⽅⾔的dare与avere。在意⼤利语中,credito意为债权,debito 意为债务,这种debito、credito记账法⾸先风⾏意⼤利,随后风⾏欧洲。进⽽传播⾄世界各地。英语中debito、credito被分别翻译成debit、credit,显然,在英语世界这种记账法应当叫做debit、credit记账法。
欧⽂的“debit、credit”记账法。英国学者欧⽂进⼀步完善这种记账⽅法,在记账符号的选择上,⽤英语的debit与credit分别取代了意⼤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在英语中debit意为债务,credit意为债权。
⽇本的“账合之法”。⽇本近代⽂明缔造者福泽谕吉,在他的⼀部名为“账合之法”(记账⽅法)的译著⾥,将美国学校⽤簿记教科书中使⽤的debit和credit翻译成“借”与“贷”,这⼀译法被他的弟⼦们继承。在⽇⽂中,“借”的动词形式为借为,“贷”的动词形式为贷于。前者意思为从某处“借来”,因⽽形成债务,后者意思为“借给”,因⽽形成债权,两者为具有明确相反指向的⼀对反义词。所以福泽谕吉的翻译尊重了西⽂的原义,“借”、“贷”两个字的意思完全对应上了英语的debit和credit(或意⼤利语的debito和ncredito)。
中国的借贷记账法,现在使⽤“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所谓借贷记账法是谢霖和孟森从⽇⽂翻译过来的,但在汉语中,⽤同义字的“借”与“贷”来翻译⽇⽂⾥的⼀对反义词“借”与“贷”或英语的debit、lcredit或意⼤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显然不当。正因为这样的翻译,为了回避使⽤相同意义的字做相反⽅向的资⾦运动的记账符号这个事实,才把“借”与“贷”
说成是单纯的记账符号,不能不说是⼀个是会计教学中的悲哀,也是学⽣学习会计的⼀个悲哀。
三、讲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含义的正确⽅法
根据上述分析,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本⾝是有明确的含义的,只不过它的意思已经不是两个汉字“借”和“贷”表⾯上的意思了,作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的“借”表⽰资⾦运动的去向、⽤途、现有状态、驻点状态,⽽作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的“贷”表⽰资⾦运动的来源、原有状态、起点状态,作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的“借”和“贷”是⼀对反义词(如英⽂中⽤“debit(借⽅)”、“credit(贷⽅)”作为记账符号,⽽“debit”意为债务,“credit”意为债权,是⼀对标准的反义词)。因⽽同⼀账户的借⽅发⽣的⾦额(或余额)和贷⽅发⽣的⾦额(或余额)可以相互抵消。这样就还原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和“贷”的原始含义,它不仅对⼀般账户适⽤,对特殊账户(如“累计折旧”、“待处理财产损溢”、“利润分配”)也适⽤,另外账户之间余额(发⽣额)的结转也就好解释了。“借”和“贷”是从两个不同的侧⾯来反映来同⼀笔资⾦的运动情况,因⽽有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样就解决了上⾯所提到的两个问题。
参考⽂献:
[1]陶丘⼭.探索借贷之义[J].财会⽉刊,2002,(5).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杨时展.中华会计思想宝库[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4]葛家澍.会计学导论[M].⽴信会计图书⽤品社,1988.
注税师税务知识辅导:借贷记账法讲法新探
~~~~~~~~~~~~~~~~~~~~~~~~~~~~~~~~~~~~~~~~~~~~~~~~~~~~~~~~~~~~~~~~~~~~~~~~~ ~~~~~~~~~~~~~~~~~~~~~~~~⼀、借贷记账法讲解⾯临的难题
诗⼈歌德赞美借贷记账法是“⼈类聪明的绝妙创造”。但就是这个绝妙创造,迄今为⽌⼀
直是困扰授课教师的难题。当代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教授甚⾄不⽆遗憾地感叹:借贷记账法给我们留下⼀个令⼈困惑的特征,某些账户的左⽅代表增⽅,⽽在其他账户,增加额却记⼊右⽅。这种安排太复杂了,以⾄于试图将它合理化成为徒劳⽆益的事。我们别⽆他法,只好接受它并记住它的增减法则。
为此,很多⽼师在讲解时告诉初学者,借贷只是⼀种记账符号,没有实在意义,资产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记借⽅;资产的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记贷⽅,这是规定,没有道理可讲,⼀定要熟记。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最重要的核算⽅法,可以说没有借贷记账法就没有会计核算,对初学者来说,不能真正理解借和贷,只是死记硬背的话,不利于会计知识的掌握和融会贯通。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种通俗易懂的教学⽅法,讲清借贷记账法则。
⼆、借贷的本意
诚然,借贷记账法的借与贷,在客观上是充当了记账符号,但它⼜决不仅仅只是⼀种纯粹的记账符号。纵观借贷记账法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在12世纪末与13世纪初的欧洲,严格地讲是欧洲的意⼤利,借贷记账法则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适应借贷业主记录款项的借出和贷⼊的需要。借贷业主的账户按⼈名设置,分上下两个记账地位:账户的上⽅登记客户的借款,称为借主⽅,账户的下⽅登记客户的存款,称为贷主⽅,从银⾏⾓度讲是借出贷⼊。
借——指借出款项,即债权增加(应收款),表⽰现⾦流出。
贷——指收⼊款项,即债务增加(应付款),表⽰现⾦流⼊。
可见借贷最早是⽤于记载现⾦流量的⽅向,贷主贷出和借主归还表现为借贷业主(以下简意称商业银⾏)的现⾦收⼊;贷主收回和借主借⼊则表现为商业银⾏的现⾦流出。在商业银⾏与借主和贷主的借贷业务中,现⾦流量⽅向与借贷记账⽅向的关联是:商业银⾏⼀⾝⽽⼆任,作为借主的代表,商业银⾏从贷主处贷出款项和向贷主归还款项;作为贷主的代表,借主从商业银⾏处借⼊款项和向商业银⾏归还款项。这时,商业银⾏的借贷业务尚⽆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之分,⽽只有现⾦流⼊和现⾦流出之别。凡是涉及现⾦流⼊的业务,如从贷主的贷出和借主的归还,都记为贷;凡是涉及现⾦流出的业务,如借主的借⼊和向贷主的归还,则都记为借。商业银⾏的借或贷的记账⽅向是以现⾦流⼊和现⾦流出的⽅向为依据的,⽽并不与资产负债的增减相关联。这样,借贷记账⽅向就与借贷业务的现⾦流量⽅向相⼀致,呈现为完全的对应关系,⽽不存在以资产负债的增减⽅向为依据时借贷记账⽅向与资产负债的增减⽅向相⽭盾的状态。显然,现⾦流量⽅向体现了⼈们最初设计借贷记账法则的依据和前提。因此,以现⾦流量⽅向作为认识借贷记账法的基点,并进⾏借贷记账规则的讲解,不仅能充分揭⽰借贷记账⽅向与借贷业务的完全对应关系,⽽且⽐死记硬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现⾦流量⽅向讲解借贷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向与现⾦流量⽅向表现了完全的相关⼀致,因此,我们就有理由根据现⾦流量⽅向来确定经济事项的借贷记账⽅向,合理解释借贷记账规则。
(⼀)借、贷表⽰意义的说明
1. 现⾦流出、流⼊和资产、费⽤的关系
在现⾦流量规则中,所有能增加现⾦⽀出的业务都表现为现⾦的流出,⽽增加现⾦⽀出的业务主要是资产(⾮现⾦)与费⽤的增加,当企业购置⾮现⾦资产,发⽣作为费⽤的⽀出时,不论该现⾦流出是资本化形成资产,还是收益化形成费⽤。其主要表现是现⾦的流出。因此,当资产(⾮现⾦)与费⽤增加时,因为导致现⾦流出,记⼊借⽅。
反之,所有能增加现⾦收⼊的业务都表现为现⾦的流⼊,对资产和费⽤来说,增加现⾦流⼊的业务主要是⾮现⾦资产转换为现⾦,因此当⾮现⾦资产包括费⽤减少时,表现为现⾦的流⼊,记⼊贷⽅。
2. 现⾦流⼊、流出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的关系增加现⾦收⼊的业务,主要包括负
债的增加、资本的增加和收⼊的增加,对企业来说,债务、资本的增加,表现为债权⼈和所有者对企业的投⼊增加,因此产⽣的是现⾦的流⼊,记⼊贷⽅。⽽收⼊的增加,带来的也是现⾦的流⼊,与费⽤的增加正好相反,因此记⼊贷⽅。
反之,向债权⼈归还借款,投资⼈撤回投资,即负债减少、资本减少,表现为现⾦的流出,因此记借⽅。收⼊的减少,表现为现⾦流⼊的减少,也即现⾦流出,记为借⽅。
上述规则可总结为:资产、费⽤的增加,导致现⾦的流出,记⼊借⽅,反之记⼊贷⽅;负债、所有者
权益和收⼊的增加,导致现⾦的流⼊,记⼊贷⽅,反之记⼊借⽅。(注:对于现⾦资产增加,解释为现⾦流出很别扭)
可见,采⽤现⾦流量规则对账户区分借和贷,只需对经济业务导致的现⾦流向进⾏判断,就可决定借贷记账⽅向。
(⼆)由会计基本等式推导借贷记账规则
动态的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费⽤),即资产+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对企业来说,任何业务的变化都只能是导致等式两边同增或同减,或是⼀⽅内部的⼀增⼀减,增减的⾦额相等。对等式两⽅同增同减的业务,由于左⽅增加记借,右⽅增加记贷,因此记账时必然出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情况。同样,⼀⽅内部⼀增⼀减时,由于等式中的任意⼀⽅的增减记账符号恰好相反,也会出现“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情况,使记账⼯作变得⾮常科学、简明、⽅便。
四、采⽤现⾦流量⽅向讲解的优势
根据现⾦流⼊流出的⽅向讲解借贷记账规则,不仅使⽼师的讲解容易许多,还有诸多的优越性。
(⼀)真正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借贷涵义
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弊端,⽽且将借贷的本意与其现实意义相联系,避免了⼈为对借贷历史渊源的割裂,有利于会计知识的融会贯通。
(⼆)更好的理解资产和费⽤的关系
不论资产还是费⽤,实质都是⽀出,资产和费⽤实质本是⼀个概念,都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都是企业为取得⼀定的效⽤⽽付出的代价,只是资产的⽀出带给使⽤⼈的受益期较长,⽽费⽤的⽀出带给使⽤⼈的受益期较短。因此可以说费⽤是瞬间的资产,或者说资产本⾝也要分期转作费⽤,因此费⽤账户的性质与资产是⼀致的,其账户的设置与资产相同。
(三)更好的理解收⼊与权益的关系
权益包括债权⼈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收⼊导致的现⾦流⼊流出⽅向是与权益⼀致的,即权益增加,现⾦的流⼊增加,收⼊增加也表现为现⾦流⼊增加,反之都表现为减少。⽽且收⼊本⾝就归属于所有者,是所有者的权益,因此,其设置也同所有者权益⼀致。
解读借贷记账法■张秀梅天津科技⼤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
摘要:借贷记账法作为重要的会计核算⽅法,在经济信息提供⽅⾯起着举⾜轻重的作⽤。然⽽,如何以更容易让学习者理解的⽅法去讲解它是会计教学⼯作中的⼀个问题。本⽂从资
⾦运动的⾓度着眼来阐述借贷的本意,使初学者从资⾦的平衡关系中充分理解和掌握借贷记账法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资⾦来源资⾦占⽤
借贷记账法是重要的会计核算⽅法.被誉为“⼈类聪明的绝妙创造”。借贷记账法下,某些账户⽤借来代表增加,⽽另外⼀些账户却相反,⽤借来表⽰减少,⽤贷来表⽰增加。这种安排留给了我们理解上的困惑,如何解释才能使它更具可理解性,更合理,这⼀直是困扰着会计教学的难题。我们是不是只能告诉初学者熟记”借”和“贷”所代表的含义这⼀种学习⽅法,除此以外并⽆道理可讲了呢?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不能够真正理解“借”和“贷”的意义,⽽是⼀味的死记硬背,不利于会计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也是将会计知识融会贯通的⼀⼤障碍。本⽂意在通过⼀种通俗易懂的⽅法.讲清借贷记账法的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演进
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借和贷在客观上充当了记账符号的⾓⾊,其字本⾝已⽆实际意义.仅仅是⼀种纯粹
的符号,如A、B、C、D 等⼀样。但从复式记账⽅法的发展史来看,在⼗世纪以后的贸易⾦融中⼼意⼤利,借贷记账法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当时出现的从银⾏借贷开始的债权债务管理的记录需要。现存最早的意⼤利银⾏簿记——1 211年佛罗伦萨银⾏账簿中关于记账术语的记载采⽤动词“di dare”、”di avere”,当时这两个词还有其特定的含义.前者表⽰“应收的”,指债权,相当于后来的”借”:后者表⽰”应付的”,指债务,相当于后来的”贷”。1494年,卢卡。帕乔利的《数学⼤全》⼀书中系统阐述了复式簿记,簿记中
⽤”per”和“A”表⽰记录的双⽅,”per”表⽰债务⼈或借主,其意义可理解为现在的借⽅;”A”表⽰债权⼈或贷主,其意义可理解为现在的贷⽅。在账簿设置上,对每个总账账户编制按字母排序的索引或是包括账户名称和页码的关键词表,分录账中的每笔分录,过⼊总账时均作成两笔,⼀笔登记客户的借款,称为借⽅,另⼀笔登记客户的存款,⼀称为贷⽅。
由此可见,最初借贷⽤来表⽰资⾦的流向,即资⾦的来源或占⽤(去向)。银⾏贷出款项以及归还借款业务,表现为现⾦流出企业.都反映了⾃⼰的资⾦被占⽤的情况。相反,银⾏借⼊款项补充⾃有资⾦不⾜以及收回借出款项均表现为现⾦的流⼊,即反映了资⾦的来源情况。最初的商业银⾏借贷业务并⽆资产与负债之分,⽽只考虑资⾦流向上的区别.凡是涉及资⾦的占⽤项⽬,便记为贷;凡是涉及资⾦来源的项⽬,则都记为借。也就是说,早期银⾏的借或贷的记账⽅向是以资⾦性质作为依据的,⽽不是给简单的符号附予⼀定的代表含义.也就是说,⼈们最初设计借贷记账法则有⼀定的依据和前提的。
我们可以根据资⾦的运动来理解这⼀依据和前提。
⼆、记账规则的讲解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根据借贷记账法,“借”表⽰资产、费⽤和成本的增加以及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和成果的减少:”贷”表⽰资产、费⽤和成本的减少以及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和成果的增加。在会计的六个要素中,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的最基本来源,负债是补充。企业所筹集的资⾦均有其占⽤形态,如购买存货,资⾦即为存货所占⽤,成为储备资⾦或产品资⾦的占⽤形态;购买固定资产.资⾦即为固定资产所占⽤,成为固定资产资⾦占⽤形态;在⽣产过程中产⽣的各种消耗,即⽣产成本、制造费⽤等占⽤企业的资⾦,成为⽣产资⾦的占⽤形态;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的各种期间费⽤所占⽤的资⾦成为费⽤资⾦的占⽤形态。也就是说资产,成本、费⽤这些会计对象从资⾦
的运动性质来说是⼀致的,都属于资⾦的占⽤。各种形态资⾦如何筹集是资⾦的来源问题,企业资⾦的来源有两个.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以下同),负债包括借款、发⾏债券或者是⽣产经营过程中⾃然形成的各种应收,应付款项等;所有者权益在企业创办之初的业务主要是所有者投⼊资本或股权融资资本,随着企业持续的经营活动,会获取⼀定收⼊,所获取的收⼊构成了企业持续经营阶段的⼀个重要资⾦来源渠道,⽽企业的最终利润中留存部分事实上是属于所有者(或股东)所享有的,本质
上来说⼀样也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因此,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乃⾄成果这些会计对象在性质上是相同的,都归结为资⾦的来源。我们再具体从现⾦的⾓度来看,所有资⾦的占⽤业务均表现为⼀定量现⾦的流出,⽐如购买有价证券,购置⾮现⾦资产,不论所⽀出的现⾦是资本化⽀出记⼊相应资产,还是收益化⽀出转化为相关费⽤,都占⽤了企业的资⾦,反映为企业现⾦的减少,此类业务应记⼊借⽅。反过来讲.所有资⾦的来源均表现为⼀定量现⾦的流⼊,⽐如投⼊资本、发⾏有价证券、银⾏借款、业务往来中产⽣的应付款项,以及收⼊的取得,债权的回收和各种⾮现⾦资产的出售,都构成企业资⾦的来源,具体反映为现⾦的增加,此类业务应记⼊贷⽅。由于资⾦的来源与资⾦的占⽤存在着平衡关系.由此.我们也理由根据资⾦的来
源与占⽤或者根据现⾦的流向来确定会计事项的借贷⽅向,也更容易合理解释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综上所述,以资⾦的运动作为基点来解读借贷记账法⽐死记硬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通过这种解读.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充分地揭⽰借贷⽅向与会计事项的对应关系.理清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参考⽂献:
王建忠:会计发展史[M].东北财经⼤学出版社,2.003,(4):2.06~207
论借贷记账法符号选择的严重不妥
~~~~~~~~~~~~~~~~~~~~~~~~~~~~~~~~~~~~~~~~~~~~~~~~~~~~~~~~~~~~~~~~~~~~~~~~~
~~~~~~~~~~~~~~~~~~~~~~~~~
摘要:如果从1907年,留学⽇本的中国学者谢霖和孟森在东京出版《银⾏簿记学》,正式以“借”和“贷”的名义将卢卡·帕乔利的debito 、credito记帐法介绍给中国⼈算起,借贷记帐法落户中国恰好百年。作为“外来户”,借贷记帐法与“原住民”的增减记帐法、收付记帐法⼀向摩擦不断,现在事实证明了借贷记帐法的⽣命⼒。但是,有⼀个奇怪的现象却没有引起会计界的⾜够重视。debito 、credito在意⼤利语中是⼀对彻头彻尾的反义词,⽽“借”与“贷”在汉语中却是同义字。⽤“借”与“贷”翻译debito 、credito是不妥当的,是令⼈尴尬的,是失败的。本⽂的主旨在于探询这种尴尬产⽣的原因并提出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案。关键词:per、a记帐法;debito 、credito记帐法;连环帐;帐合之法;借贷记帐法
⼀、问题的提出
汉语中“借”与“贷”两个字的字义基本相同,却做了完全相反⽅向的资⾦运动的代表符号,这是⼀个令⼈尴尬的现象,这是⼀个属于所有会计⼈的问题。借贷记帐法因“借”与“贷”两个字⽽得名,如同增减记帐法因“增”与“减”、收付记帐法因“收”与“付”⽽得名。⽬前,在我国,源于西⽅的借贷记帐法已经基本取代了增减记帐法和收付记帐法。⾃打这种记帐法引⼊我国,三种⽅法熟优熟劣的争论在会计界就⼀直持
会计记帐续不断,不同记帐法的拥护者各有拥护的理由。建国后的⼀段时期,不同的记帐法更是⼀度被别有⽤⼼地涂上了不同的政治⾊彩,或注⼊太多的民族感情。现在论争落定了。增减记帐法以资⾦运动对具体帐户的影响结果(或令其增或令其减)间接地折射出资⾦运动,这样做好⽐雾⾥观花。例如,会计主体同样从某客户处取得⼀笔资⾦,在借贷记帐法下,确定记为“贷”。⽽在增减记帐法下,则需要⾸先确认,该客户与会计主体以前的关系。如果该客户以前是债权⼈,则记“增”,如果以前是债务⼈则相反记“减”。如果以前双⽅没有债权债务关系,实践中,会计需要先设定客户为债权⼈或债务⼈,然后再确定记“增”还是记“减”。如果⼀位⽓象专家对⼀场⾬的激烈程度的描述不是直接⽤多少毫⽶/⼩时,⽽是间接地⽤屋顶被击打的声响有多少分贝,他会被称赞有⽂采吗?
收付记帐法则从统制类帐户视⾓感受资⾦运动。业务发⽣时,相关帐户记“收”还是记“付”取决于该业务使得统制类帐户“收” 还是“付”。⽽什么帐户能够成为统制类帐户的约定⼜⼗分主观、多变。收付记帐法本⾝就是⼀个记帐⽅法的集合,在某种极端情况下,它等同于增减记帐法,在某种极端情况下,它⼜等同于借贷记帐法。⼀个⾃⾝都没有统⼀起来的,变⾊龙⼀般的记帐法,⽆论如何是⽆法与借贷记帐法⽐试优越性的。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现实是,“增”与“减”、“收”与“付”各是⼀对⼉反义字,⽤做表⽰相反的资⾦运动的记帐符号,⽆可⾮议。⽽“借”与“贷”在汉语⾥的情况不同,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可知,“贷”者“借⼊”、“借出”也,倘使缺少了“⼊”、“出”这样的提⽰⽅向的动词或者“给”、“从”这样的介词的帮助,“借”与“贷”的字义完全相同,没有区别。换⾔之,把借贷记帐法叫做“借借记帐法”或“贷贷记帐法”
也没有什么不妥。撇开别的不谈,仅就⽤两个同义字来表⽰相反⽅向的资⾦运动这⼀点,借贷记帐法的汉语符号选择便不合时宜,⼗分反常。
中国⼈⼀向为汉语的博⼤精深⽽⾃豪,汉语中可以组对⼉的反义字成千上万,为什么在会计复式记帐这等重要的事情上偏偏理屈字穷了呢?凡是我阅读过的国内学者编著的基础会计教科书,在介绍借贷记帐法的“借”与“贷”的含义时,⽆⼀例外地回避触及这⼀反常现象,⼏乎异⼝同声地将“借”与“贷”说成只是单纯的记帐符号,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我们不禁要问,如
果“借”和“贷”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含义,那么,其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借”和“贷”如今应该能够表达什么含义,才使得它具备了终于能够战胜其他两种记帐法的优越性?如果这种含义⽤“借”和“贷”来表达不够贴切,我们会计⼈是否有义务为借贷记帐法寻求更合适的记帐符号⼆、问题的形成
追溯借贷记帐法产⽣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借贷尴尬的现象是这样形成的。
1.威尼斯钱商的per、a记帐法。众所周知,所谓借贷记帐法最初起源于意⼤利的威尼斯。威尼斯的钱商在记录他们的业务时,如果业务内容是某相对⼈从钱商处拿⾛货币(包括此⼈从钱商处借⾛货币或取出存于钱商处的货币),则在此⼈的名下记per多少多少;如果业务内容是钱商从某相对⼈处获得货币(包括此⼈将货币存于钱商处或将过去从钱商处借⾛的货币偿还给钱商),则在此⼈的名下记a多少多少。任何时点上双⽅孰为债权⼈孰为债务⼈,取决于a与per的累计差额。也就是累计a⼤于累计pe
r时,相对⼈是债权⼈,累计a⼩于累计per时,相对⼈是债务⼈。凭借per与a两个记帐符号,钱商可以很好地记录下
他们的⾦融业务。我们姑且称这种记帐⽅法为per、a记帐法。⽽在威尼斯⽅⾔中,a与per 原本就是债权与债务的意思。如果钱商⽤的不是per、a记帐法,⽽是增减记帐法,那么,钱商每次记帐都必须事先确认对⽅是债权⼈还是债务⼈,然后才能确认应该记增还是减。于是增、减就有了债权增、债权减、债务增、债务减四种情形,记帐的复杂性明显不必要地提⾼了。威尼斯的钱商之所以没有采⽤增减记帐法⽽是采⽤per、a记帐法,想必是他们意识到了这样⼀个事实:归根结底所有的复杂业务都可以抽象为货币流向⾃⼰和从⾃⼰处流出的两种对⽴统⼀的基本情形,站在钱商会计主体相对⼀⽅的⽴场便是形成a 与per。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