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题目解析及例文精选
【作文题】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老师节祝福语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解读】
得与失是人生的常态,也是常见的对立关系命题,也许话题能够常说常新是进入命题视野的一个重要理由。如何看待这种常态而做出的不同回答决定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在这里这个人就是考生,十七八岁,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梦想与失落常与之相伴。而现在的状态常决定今后的走向、今后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否与成就的大小。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考生自然有话可说。理清这个问题有助于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高考命题是对考生在高中阶段人生取向上的最后一次促进或纠偏。这道题的审题并不难,立意可深可浅。你可以把得与失看作是终点,也可以看作是起点,也可以
是过程。看作终点的稍显悲观,但也可以有走好每一步,尽量争取获得减少或者避免失误的积极取向;看作起点的自然乐观,做得之经验失之教训的取向;看作过程的当显豁达,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得与失都是人生经验的一部分而不是前进路上的包袱。或者把三者综合起来看,就需把得与失分类看待。
区分优劣的是考生的“体验与思考”,涉及体验的具体化与思考的辩证性。“体验的具体化”指向现实性的理据和切身的感受,考查考生的视野与积累,比如对内卷普遍化和躺平族出现的背景下得与失的看法;“思考的辩证性”指向思维的品质,比如如何对待一时或一己的得失,如何理性看待得与失的转化如何辩证失就是得等问题。在实际的写作中,不少学生喜欢把不同的命题转化到成功学上来论述,这是需要注意的,得与失不能简单化地等同于成与败。另外,一部分学生往往脱离自己的体验,抽象地论说得与失,甚至采用公共结论进行历史经验的宏大论述,这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种倾向。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浙江卷作文命题中的概念显得常见易懂,概念之间的关系更加简单清晰,估计今年的考生作文偏题跑题的现象会更少些。
【范文】
1得失之间
抗皱紧致眼霜排行榜
我第一次到拉萨,是在1990年秋天,那真是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拉萨一词的意思,就是阳光圣城,到了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身心感觉格外的舒展,气息感觉格外的通畅,生命感觉格外的神奇。我到罗布林
卡,与苍天古树相拥,我到沱沱河畔,与清澈雪水相依,我到布达拉宫,与神奇的金顶相会。
剃须刀 推荐就是那一次的拉萨之行,我还听到一个得与失的故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雪域高原也迈开了新的步伐,从封闭走向了敞开,旅游一下子成为热门。拉萨以它特有的神奇,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客人。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也来了,不仅来了,她还要去看看世界屋脊,见见雪山珠峰。老太太说,这是她多年的心愿,她知道世界第一高峰的壮美,知道它从深海里拔起,而且还在向更高的高处伸长,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年龄再大,也不能阻挡自己啊。
老太太这样的精神真是太感动人了,大家说尽了劝阻的话,还是劝阻不了,也许是高原人从来都豪爽仗义,顺应人愿吧,老太太终于如愿以偿,到达珠峰,当然,她不可能去参与攀登,到达山脚,已是特例。老太太终于不能抵挡那里的严寒,冰雪,缺氧,她晕了过去,生命一下子亮起了红灯。
紧要关头,一位藏族导游挺身而出,他为老太太加上了防寒服,背着老太太,回到大本营住地。然后又护送她乘车去了医院。老太太救治及时,化险为夷,平安无事。藏族导游亦平静离去,重新去做他的导游工作。
看起来已经结束了故事,在一年之后,又出现续篇。
那位藏族导游名叫阿旺扎西,身体强健,精力充沛,乐善好施,助人无数,他把救助老太太的事早就不放在心上了,可一年之后,两位陌生人到了他。原来,老太太回去过后,心里一直想着藏族导游救助自己的事,她知道自己年龄大了,就留下了一份遗嘱,表明自己去世之后,要把财产的一半,送给救助自己的藏族导游阿旺扎西。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两名陌生人正是老太太的家人,他们按照老太太的遗愿,把老人财产的一半,折合成钱,送到了西藏。
阿旺扎西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很平常的一次救助,却出现这样的的结果。他真心实意地推辞,说自己是应该做了,不需要任何的报答。再说,做这样的事,是很平常的啊。但他怎么推,也推不掉。最后还是接收了老太太的心意。
这个心意可不小啊,整整一百万人民币啊。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真是一个天文数字。
很古老的话就说,好人会有好报。真是,阿旺扎西是好人,他应该得到好报。我在这里说的,应该是“得”吧,好报就是得。可是,得之后的事,我却有些不忍说出来,按常理来说,藏族导游得到了回报,有了钱,一定会生活得更好。说是更上一层楼也不为过。但事情的结局偏偏不是这样。
人口密度阿旺扎西辞去了导游工作,回老家建起了一栋小楼,小楼里,高朋满座,推杯把盏,天天豪饮,时时醉欢。阿旺扎西一天天迷失了自我,强健的身体也在醉酒之中走向了衰退。
原来,“得”中会有“失”啊,而“失”后,再难“得”啊。
得失之间,就是这般的残酷,当我们在为“得”而庆幸,而祝福,而赞美的时候,真的不能忽视了,这
后面可能出现的“失”啊。
现在,有人讨论得与失,是结局还是过程,我看是不必完全分清了啊,得与失,当然是结局,但产生这样的结局,必然是过程,没有过程,哪会有结局呢。
如果,“得”之可赞,导致“失”之可叹,那样之“得”,不得,是不是更好?谨记。
2人生有得必有失,桃花依旧笑春风
从古至今,得与失,舍与得,都是人们的心灵羁绊,每个人的一生,都好像困在了得与失的方寸之地,难以自拔。得到时的欣喜,失去时的悲伤,得到时的鼓励,失去时的打击,也成为每一个人的人生常态,大多数人都在得与失的循环中徘徊,始终无法走出得与失的现实困境。
说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在被“得与失”当成玩具一般玩弄,很少人有能力去把“得与失”当成玩具一般玩弄。
乳液排行榜
被“得与失”玩弄的人,会把“得与失”看成终点,也会把“得与失”看成起点,甚至会被“得与失”捧的飘飘然而忘记本心,或者打击的一蹶不振,丧失希望。这样的人,过于看重和放大“得与失”,自然而然就很容易被“得与失”所捆绑起来。如此,本质上看,相关个体的人生,不是被自己主导,而是在被“得与失”主导,并推着走,成为所谓的“工具人”。
翻开历史这本大书,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比如,在战胜越国之后,飘飘然忘乎所以,在被越国打败之后,羞愧到拔剑自刎的吴王夫差,其把“得到”看成了奢靡的起点,把“失去”当成了生命的终点。还有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君王死社稷在煤山自缢的崇祯皇帝,在“得与失”面前,都做了失败者,而没有成为“得与失”的驾驭者。
而在现代社会中,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本质上也都是“得与失”的奴隶罢了。
那么,如何玩弄或者驾驭“得与失”呢?对此,其实古人也有一些高明的注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都是古人玩弄或者驾驭“得与失”的表现。表面上是说,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事坏事,坏事和好事,既相互依存,也可以相互转化,但实际上其所强调的,还是人的心态,要积极向上。
不过,古人对于驾驭“得与失”的认知,实际上也只看到了一面,即面对得与失的心态要好,但没有看到的是,应对得与失的追求要坚定,且相关的追求不以“得与失”而转移。
我们要认识到,真正能玩弄“得与失”的人,只会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当成一种经历,一种阅历,是成长中的“助推器”。在他们的人生之中,无论如何得与失,都无法改变他们的坚定信念和人生追求,都无法改变他们那一份赤诚的理想,无法阻挡他们个体价值乃至社会价值的实现。
而这样的人,也不乏典型案例。比如,创建新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先烈,做过禾下乘凉梦和杂交稻覆盖全球梦的袁隆平,84岁高龄再出山前往一线疫区的钟南山,还有那千千万万个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的“最可爱的人”。在他们眼中,得与失不重要,自己的追求才重要,自己的价值坚守和理想坚守才重要。
人生有得必有失,桃花依旧笑春风。变化的是“得与失”,但积极向上的人生心态依旧,坚定的价值追求和理想坚守“依旧”。不问结果,享受过程,享受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所带来的希望。
这才是每一个人在面对“得与失”时,最该有的样子。
3乐得亦乐失
得失到底是什么?它看似是一对反义词但它又好像是一一个整体,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就如得
鱼失熊享,得熊掌失鱼。我们常常为得而欣喜,又为失而哭泣。那么得失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呢?我想我们不应该把它看成一件事情的结束,也不应该把它完全看成另一件事情的开始,而是认为它是我们漫漫人生路的一个小小的插曲。我们不应该将得失局限于结果、开始,应该把理性的看待它,视它为一个过程。
如果你只把得失看成终点,那你就很有可能沉溺于“得”的喜悦和“失”的沮丧当中,导致自己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因为,假如我们汲汲于得,沉溺于个人的小天地里,很可能造成短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假如我们泪丧于失,很可能禁锢了自己的思想、磨灭了意志。而作为人生起步阶段的我们,理当要有长远的目光和坚定的不惧风雨的信念,否则必定是温室里的花朵,难以经受住日晒雨淋的考验。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师林鸣,虽然失去了8年时间的闲暇之乐,但他得到了打破多项世界之最之“得”,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尊重。他这种不拘泥于个人一时之“失”,无私地献身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的精神,是我们青年学子学习的楷模。
将得失看成起点,是豁达看待得失的表现,能让我们有继续迎接挑战的.决心和勇气。这种不满足于一-时之“得”和不惧于一时之“失”的态度,是谦逊和有抗压力的表现,是我们青年人应该打磨的良好品质。90后留学生曹原,不惧实验的一次次失败,最终成就了石墨烯研究的骄人成绩。假如,他一遇实验失败,就灰心丧气,唉声叹气,那么就不可能超越权威的观点,获得突破性的发现。
但我认为只有将得与失看成自己人生的一一个过程的人,才算得上成功的人。因为只有这些人,才能真正的理性看待得失。爱因斯坦在研究光电效应和原子核时提出的量子力学理论,却遭遇了同行们的不理解,认为理论是荒谬的,他因此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科学界的怪胎”。为什么?因为他违背了经典的物理理论。但他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把这些看成他研究的一个小小的部分。他带着自己得到的实验结果和人们对他的谩骂继续他的脸证,最终他的那套完整的震惊全人类的量子力学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为后来人们对
宇宙、微观世界的探究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只有理性的看待得与失的人,才能绘出璀璨的人生图画。
在这个奋进的新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理性地看待得与失,积极调适自己的心态,共谱时代和谐奋进的乐章,汇聚成时代砥砺奋进的交响乐,这样我们才不会事负我们的青春韶华,才不会事负这个百年难得的时代热遇。把得失看成终点的是狭隘的,把得失看成起点的是豁达的,把得关成过程的人是理性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当一个理性的人。因此,我们要理性地看待得失,不断自我调适心态,汇聚成时代奋进的合力。
4得失之间尽显人生智慧
人生在世,有得有失。得到失去,轮回流转,如同福祸相倚,时为终点,时为起点,时为过程。
倘若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想必会走入乐观与悲观两种极端的结局,终于得到便快乐满足,最终失去便伤心难过,难免大喜大悲;倘若把得与失看成起点,在得到的开始即刻想到终将有一天会失去,在失去的那一-刻立即又要立志未来必须得到,抑或伤春悲秋,抑或疲于奔命。
在我看来,得失之间,行而不辍,是为过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在《偶题》中如是说,写文章的成败甘苦得失,惟有自己心里晓得,曾患得患失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在得失之间,选择了过程。推想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学创作,皆是如此,要不然怎么会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怎能会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的斟酌得失的佳句呢?
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无论寒场上的冠军,还是商场上的高家,或是职场上的精英,每个成功者在博得掌声、笑声和鲜花的南前后后,无不付出了许许多多的汗水、泪水和艰辛。诚如冰心在《成功的华》中所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酒遍了牺牲的血雨。
得从失中来,有失总有得。今天的事业有成,离不开昨天的合辛茹苦,现在的辛勤耕耘,孕育着未来的丰收在望;或许你牺牲的是自我,赢得的确是人心。正所谓:失之桑榆,收之东榆。塞翁失马,焉知啡福。曾经十二连胜的中国女排,在最近的世界排球锦标赛中连输三场,痛苦和唏嘘之余,我想,这支暂时失去胜利的年轻队伍,得到的更多的是锻炼和意志力。
普通住宅标准得失难两全,取舍须三思。诚如你渴望金榜题名,就得经受寒窗之苦;你选择城市的喧嚣,就得经得住浮躁和喧哗;你崇尚独身主义,就得忍耐孤单之寂。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得失无情,取舍有义。你可以不要名利地位,不可不要人格尊严,你可以放弃眼前利益,不可放弃人生追求。不管是选择北大考古系“冷门专业”的女孩钟芳蓉,还是被称为北大数院“韦神”的数学助教韦东奕,她他们都在取舍之间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得与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