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教学设计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教学设计
四川省德阳中学校 618000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能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肖》的经典台词,形成独特的言语经验与沟通交流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能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肖》,用联想和想象丰富对作品形象的感受,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等。
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通过鉴赏《肖》生动凝练的语言、经典感人的情境画面来形成对丰富立体人物形象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借助《肖》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作品以理解希望、自由与体制化的主旨,吸收人类共同文化的精髓以增强中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思辨性思维鉴赏其生动凝练的语言、经典感人的情境画面来把握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和希望、自由与体制化的主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全片放映,集体观影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要求教师要在学生感兴趣的媒介应用领域创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媒介对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影响,并学会归纳分析,形成学习的成果。观赏完毕,要求学生概括影片大意和主要故事情节,谈谈观后感,生成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生命体验。
二、正课研讨:片段回顾,赏析经典
1.导入(1')
对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来讲,虽然当年在角逐奥斯卡的时候败给了《阿甘正传》,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人们越发感觉这个电影的价值越来越高。目前国内豆瓣评分9.7,它在国外IMDB当中被超过40万以上的会员选为250佳片中第一名,并入选美国电影学会20世纪百大电影清单,它可以说是电影中的经典,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2.感受经典感人的情境画面,把握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29')
关于监狱生活的电影师:影片在班上放映时引起一阵阵的轰动,影片当中最为激动、振奋人心、引人落泪的是安迪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成功越狱拥抱自由的画面。请大家讨论安迪为什么能成功越狱?(15')
生1:
安迪有坚定的目标,有计划性,谋定而后动,坚韧不拔,所以成功越狱。如结交瑞德,得到“利器”鹤嘴锤和三张大海报。而两者都有双重作用。鹤嘴锤既是安迪打磨石头制作国际象棋的工具,又是他故布迷阵挖洞逃生的利器。三张大海报表面反映了监狱外时代的变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女神,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实际深层次的原因是安迪用来防止别人发现自己挖洞的行为。
生2:
安迪不仅有谨慎小心的品质,他还善于交际,与人为善亦与己便。譬如他利用理财能力结交狱警,让他们不为难自己:首先是利用队长海利帮自己解决了鸡奸犯“三姊妹”的老大;其次目的是不让自己搬离245牢房、暴露挖洞秘密。特别是帮监狱长诺顿,得到了特赦——允许粘贴大海报。朋友众多,使得安迪有求必应,得到了一小捆麻绳,别人都以为他要步老布的后尘,上吊自尽,其实是为越狱携带资料方便做准备。
生3:
学富五车。安迪有所有人都不具备的过硬的专业知识。比如地质学知识,支撑他预估好鹤嘴锤挖洞所需的时间,以及如何巧妙地不被人发现地处理好挖出的石头碎渣;比如气象学知识,支撑他就在那天晚上掌握雷雨的强度,借声砸洞,逃出生天;比如财经金融知识,帮助自己在肖申克监狱获得较好的生存环境。
……
全班响起阵阵掌声,学生们被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和恰当的语言表达给激发了,都跃跃欲试
地想发言。
师小结:
大家对电影画面和人物的细节处理都非常到位。大家的掌声说明,你们理解了什么是目标、什么是奋斗、什么是隐忍、什么是坚持、什么是理智……大家借助电影当中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分析与论证,才能真正理解主人公安迪的内心世界,达成关于安迪所作所为因果逻辑思维的判断。
升华:
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探讨“理性”与“感性”对人生成败的影响。(6')
理性一般指人们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分析、综合、比较,进行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是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地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与感性相对,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感性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
定,与冷漠和内敛相对,感性的人感情丰富、情绪外显。
师:
请结合电影具体的情节内容,谈谈理性与感性对人生成败的影响。
参考要点:
(1)安迪自己理性与感性思维影响成败的地方对比。
①影片一开始安迪酗酒让自己为个人情感所控,完全失去理智,想杀妻子与情人,被指控谋杀入狱,终身监禁。
②安迪凭借金融知识以及过人的勇气与胆识,让狱友们能在屋顶喝上冰啤酒,他却滴酒不沾,因安迪入狱之后迅速清醒,理智分析入狱原因,冷静判断自己的处境,酗酒失去理智的错误绝不再犯。即便含冤入狱,人生也要清醒地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2)肥仔的感性致死与安迪的理性安生作对比。
①跟安迪一波入狱的肥仔为感性思维所控,经不住狱友的恐吓,情绪完全崩溃,天真地向狱警诉苦,被海利队长暴打破头致死。
②初入狱的安迪迅速清醒,理性控制情绪,冷静地面对现状,暗自筹谋越狱之道。
师:老布和瑞德都被体制化了,但二者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呢?(8')
参考要点:
第一,生存环境决定思维方式。
心理学讲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图),它不仅是动机思维理论,也是人性和价值理论。
在肖申克监狱几十年(老布50年、瑞德40年),监狱封闭的环境让他们都被体制化了,用瑞德的话来讲就是在超市要小便没有报告一滴也尿不出来。他们习惯了监狱里被安排的秩序生活,依赖监狱生活而恐惧和排斥新生活。回到外面普通人的生活,从监狱里“有用之人”变为外面世界的“弃儿”,角的突然转变让他们难以适应。
他们没有家人,没有朋友,社交需求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无从谈起,甚至连很多新事物都
不认识,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更别谈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他们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面对生活,恐惧、孤单、寂寞、无所寄托都会让他们对生命失去渴望,生理需求之健康无法保证,综合起来,最终老布选择自杀,瑞德差点儿自杀。
第二,思维方式决定生存方式。
安迪和监狱里其他人的思维方式有本质的区别。前文提到过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区别。在肖申克监狱,安迪理智清醒、目标明确、自信勇敢,有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这赋予了他重生的希望;而其他狱友们生活没目标、没希望,浑浑噩噩,消极度日。而通过老布的例子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迪的出现,老布的结局就是瑞德和其他大部分狱友们的未来。安迪在救赎自己的同时,也救赎了像好友瑞德一般本来对生活毫无希望的狱友。
3.鉴赏生动深刻的语言,把握希望、自由与体制化的主旨(15')
自从1994年弗兰克?德拉特将它搬上荧幕之后,这部电影就和《教父》一直争夺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来,这部电影更是蝉联影史第一。
很多学生都会问:为什么本片能够被这么多人认可?它究竟向我们传达了什么?这就需要
我们带领学生去探讨本片的主题。影片当中一些经典的台词,仿佛为电影而生,每一句都发人深省,字字入心,带给我们更多电影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生1:
我们坐着喝啤酒,阳光洒在肩头,觉得是个自由的人。
安迪第一次展现出自己非凡的胆识与高超的理财能力,为狱友们争取到了不多的权益与精神空间,而自己滴酒不沾,只是微笑地躲在阴凉处看着大家尽情地享受来之不易的冰镇啤酒。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如此做,瑞德好像明白了安迪的内心,只为与大家一起享受这片刻自由又自尊的感觉。正如台词所言:“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
命运是变化无常的,但清晨在楼顶惬意喝酒的画面,以及这一刻的温馨,如阳光一般洒在心头,真诚的友谊也应运而生。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空气中响起《费加罗的婚礼》的那一瞬间,所有与世隔绝的犯人们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所震撼,那是来自俗世的气息且带着自由的圣光涤荡着大家的心灵。
生2:
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死。
人生的不同境遇,在于人的抉择,有时或生存,或死亡。当我们身处绝境、毫无希望的时候,你会如何抉择?一个人如果像安迪一般能够在黑暗漫长的监狱中还能不忘对希望和自由的渴望,那这个人必定是一个非凡的强者。
生3: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其他人管不到的东西,是完全属于你的,那就是希望。虽然我们都是社会体制化的产物,但是如果放弃自己内心的希望,生活就会黯淡无光,丧失希望是个人痛苦的根源。安迪坚信,只要心中满怀希望,不抛弃不放弃,就可以获得自由。
满怀希望,帮狱警“合法”逃税,改善自己监狱的生存环境;满怀希望,帮监狱长诺顿,得到相对宽厚的待遇;满怀希望,不厌其烦每周一信只为改进监狱图书馆;满怀希望,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用鹤嘴锤挖掘通道……他一如既往地坚守信念,他也确实做到了。强者
自救,圣者渡人。在人生希望的尽头有他梦寐以求的自由,他要的其实很简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