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试题(A)
一、判断题:每题0.5分 共25分
1、原始时期的乐器一般多用石骨等材料制造(√)
2、我国迄今出土最早的鼓是殷时期的(√)
3、《云门》这一乐舞,是黄帝时期的(√)
4、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第一个用乐舞形式与民同乐的帝王是舜。(√)
5、《大濩 》是歌颂商汤的乐舞(√)
6、商代创作淫乐的乐师叫师延(√)
7、周代音乐等级制度非常严格,诸候使用的乐队是三面摆设的。(√)
8、根据周代的法律,天子欣赏乐舞,其表演人员应是65人(×)
9、六代之舞和四夷之舞是周时期创制在乐舞(×)
10、周代的音乐教育学制为七年(√)
11、根据考古证实金属乐器最早出现商代(√)
12、周代还没有出现弹拨乐器(×)
13、“礼崩乐坏”的局面是从东周时期开始的(√)
14、远古民歌曲调篇幅短小,结构较规整,多用感叹字,歌词少,对吗?(√)
15、《诗经》共有歌曲作品305首(√)
16、“夸爬鼓瑟而渊渔出听,师旷鼓琴而六马仰秣”对吗?(√)
17、《乐记》是中国音乐史中的一部美学专著,它主要反映了古代道家的思想(×)
18、儒家认为:音乐艺术应该大力提倡,不应该仅限于宫廷中(√)
19、《楚辞》中的“倡”“乱”“少歌”说的是音乐曲式结构(√)
20、《成相篇》是孟子根据一种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文学作品形式,被现今的学者们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
21、汉乐府中的音乐领导人是司马相如(×)
22、汉乐府这一音乐机构含有音乐教育功能(√)
23、相和大曲是一种歌有舞的音乐形式,也叫但歌(×)
24、鼓吹乐是一种少数民族的乐器合奏形式(×)
25、现在洞箫的前身是笛子(×)
26、大乐律学家京房是西汉时期的人(√)
27、《踏谣娘》这种表演形式最早出现在南北朝(√)
28、古“高昌乐”中的“高昌”说的是现在的新疆吐鲁番地区(√)
29、清商乐是在北方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30、西曲与吴歌都不把歌曲连缀起来演唱(×)
31、《广陵散》这一古琴曲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演奏的代表作品(×)
32、筚篥是一外来吹奏乐器也叫唢呐(×)
33、钹这一乐器大约在公元五世纪传入我国(×)
34、我国杰出的乐律学家何承天是南北朝时期的人(√)
35、变文对后来的说唱音乐诸宫调、鼓子词等有很大的影响(√)
36、白居易的诗歌所描写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当时的著名法曲(√)
37、《羯鼓录》是唐南卓撰写的一部著作(√)
38、万宝常是盛唐时期的大音乐家(×)
39、据料记载“叫卖调”这一音乐形式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
40、据资料记载鼓子词这一说唱艺术形式,最早出现在元代(×)
41、宋代陶真这种说唱艺术形式常在农村演出(√)
42、嵇琴是宋代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
43、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流行的箫鼓就是北方流行的北歌(√)
44、大乐律学家荀勖是东汉人(×)
45、宋代杂剧是流行在南方的一种戏剧艺术(×)
46、法曲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没有经过加工而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
47、诸宫调是继承了涯词这一说唱艺术形式而形成的(×)
48、最早提出七声十二律旋相为宫的八十四调体系的是何妥(×)
49、勾栏、瓦舍是宋时期民间音乐艺术的演出场所(√)
50、现存宋代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共有十六首(×)
二、填空题:每题0.5分 共25分
1、在《尚书.尧典》一书中载有“ 击石 拊石”一词,说的是乐器磬。
2、我国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窑一古墓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乐舞蹈图案的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时期后期的作品,其陶盆中绘有一幅乐舞图,共有 15 人歌舞,每组 5 人,共 3 组。
3、尧帝的一位大音乐家叫质,这一记载见于《 吕氏春秋 》书中。
4、据史料记载夏启大量使用 侈乐 ,在他的宫中每天早晨为其歌舞的女乐多至三万人。
5、写出甲骨文中的一乐器象形文字 铃 。
6、六代之乐舞有哪两种乐舞形式 文舞、武舞 。
7、在周代繁琐的礼仪中,乐队的使用是非常严格的,“王宫县”是指 四 面用的乐队。
8、十二律律名是 黄钟 、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9、周天子用乐舞人数 64 ,诸候用乐舞人数 36 ,卿大夫用乐人数 16 ,士用乐人数 4 。
10、周代乐器分类法的产生标志着我国乐器在当时已进入到一个 相当成熟 阶段。
11、“敔”形壮如伏虎,背有27片锯齿,演奏时用尺刮之,表示乐曲 结束 。
12、周代的乐舞主要是夸耀 文德武功 用的。
13、春官大司乐是所见资料世界上最早的有音乐学校,它建立于我国古代 周
时代。
14、《大武》是歌颂领袖 周武王 的乐舞。
15、史料记载中 周 代是最早出现到民间采集民歌的官员,这种官员叫太师。
16、据史料记载孔子掌握多方面的音乐技艺,他会 击磬 、鼓琴、弹瑟、歌唱、作曲。
17、孔子闻《韶》曰:“ 尽善尽美 ,闻《大武》曰:尽美矣,未尽善也”。
18、《诗经》中记载了29种乐器,而敲击乐器占了 20 种。
19、“五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发狂”以及“大音稀声”。这是 老子 的音乐思想观点。
20、春秋时期形容韩娥歌声“ 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21、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对音乐(文艺)作品评价的概念,其内容是 真 、
善 、 淫 。
22、齐诋王使人吹竽好一人, 齐宣 王使人吹竽好三百人。
23、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杂以流徵是出自《战国策》中《 宋玉答楚王 》一文章中。
24、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共出土一套编钟64枚,总音域有 五个 八度以上。
25、《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美学著作,它集中的代表了 儒家 的音乐思想。
26、《成相篇》是战国时期荀子的作品,它是一种独特的 说唱 音乐形式。
27、汉武帝时乐府最高长官叫 协律都尉 。
28、相和歌是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 演唱 形式。
29、鼓吹乐有黄门鼓吹、骑吹、横吹、 短箫铙歌 。
30、七盘舞与 踏鼓 舞有相似之处。
31、《蔡氏五弄》是游春、渌水、幽居、坐愁 秋思 。
32、高昌乐的古产地是现在的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 新疆吐鲁番 。
33、北歌是在我国北方民族中产生的民间歌曲叫 代北 。
34、阮这种乐器是以竹林七贤之一 阮咸 名字命名的。
35、李隆基创立的专门音乐组织和排练歌舞的地方是 梨园 ,所以对后人对音乐、剧团的演员称之为 梨园弟子 。
36、参军戏是一种以 讽剌 、滑稽为主的戏剧形式。
37、唐代歌舞大曲结构包括:散乐、 中序 、破三部分。
38、音乐家李龟年是唐朝皇帝 李隆基 时代的人。
39、宋代流动演出的音乐艺人称 路岐人 。
40、观众看戏“须先付钱”,这种音乐艺术商品化是从北宋开始,这种现象最早载于《 东京梦华录 》一书中。
41、胡琴(二胡类)最初是 宋辽奚 少数民族的乐器。
42、宋朱长文撰写了我国第一部《 琴史 》专著。
43、曲子词的艺术特点:歌词是 长短句 相结合,创作方法是依词填词。
44、宋代音乐艺术演出场所叫 勾栏或瓦舍、瓦子 。
45、诸宫调是 宋金 出现的一种说唱艺术。
46、南戏最初是一种 民间小 戏性质。
47、宋代专为各种戏曲、曲艺编写唱本的称 书会 。
48、四弦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在公元四世纪传入我国,当时用的是 皮 弦。
49、宋代艺人的专业组织称 社会 。
50、观众看戏“须先付钱”,这种音乐艺术商品化是从 北宋 时候开始的。
三、选择题:每题1分 共20分
1、周代的音乐教育学制有 C 年。
A五 B六 C七
2、孔子闻《韶》处,这一遗址在现在山东的 B 。
A曲阜 B临淄 C秦安
3、春秋时期的师涓是 B 国宫廷乐师。
A晋 B卫 C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