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黄】和【西皮】的合流和相互影响,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京剧伴奏音乐分文场和舞场,文场乐器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辅以三弦、笛、笙、唢呐;舞场乐器包括:鼓板、大锣、小锣、铙钹以及民族乐器和成套的打击乐器,现代京剧还加入了西洋管弦乐。
3.二黄腔主要有【二黄】和【反二黄】两种,西皮腔主要有【西皮】和【反西皮】两种。
4.昆曲的伴奏乐器是以曲笛为主,其他乐器有笙、萧、唢呐及弹弦乐器、鼓板等打击乐器。代表作品《牡丹亭》又名“还魂记”。
5.豫剧音乐是板腔体的结构体式,板式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代表作品《朝阳沟》。
6.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主要流行于安徽西部各县的农村,以怀宁为中心,故又称“怀腔”或“怀调”,形成于18世纪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歌,后结合花灯、高跷形成“华强小戏”,安徽人称“黄梅调”。声腔体式分为【花腔】、【平词】、【彩腔】,代表作品《天仙配》、《女驸马》。
7.越剧发源于浙江绍兴地区的嵊县一带,豫剧是在嵊县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落地唱书”的基础上,在余姚鹦歌、湖北滩簧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1938年“绍兴戏文”被改称为越剧,并成为较有影响的剧种。越剧唱腔音乐表现力丰富,曲牌清新柔美、婉转曲折、细腻、富有浓郁的江南彩,越剧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尺调】、【四工调】、【弦下调】、【四工调反调】。伴奏乐器主要是二胡,还有民族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8.花鼓戏是湖南省流行的主要剧种之一,长沙花鼓在花鼓戏中影响较大,也最有代表性。长沙花鼓是在农村的山歌、民间小调和民歌歌舞打花鼓、花鼓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长沙花鼓最初叫“地花鼓”,1960年成立了湖南花鼓剧院,整理和创作、演出了大量的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花鼓戏音乐集成和发展了民间山歌、小调和祀神古乐,它的音调活泼开朗、朴素大方、清新健康、有鲜明的地方特。代表作品《刘海砍樵》。
9.吕剧是山东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过去叫“化妆扬琴”或“扬琴戏”,它是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扬琴”即山东琴书演变而来的。伴奏乐器有:坠琴、二胡、三弦、扬琴、唢呐、笛子、打击乐器等。
10.梆子腔起源于我国甘肃、陕西、山西一带,一般认为是由清代的西秦腔演变而成的,然
后漫衍传播于全国。主要分为:东路秦腔、西路秦腔、南路秦腔、中路秦腔。伴奏分文、武场,文场用管弦乐器,武场用打击乐器。
11.评剧是我国北方的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山东、东北地区,最初萌生于冀东滦县一带的民间说唱“对口莲花落”,后来结合东北民间歌舞“蹦蹦”发展形成。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笛、笙、三弦、低胡等。
12.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是梆子声腔中的一个支脉。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伴奏亦铿锵有力。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笛、梆子、笙。
13.晋剧,原名中路梆子,它是在蒲州梆子孕育下产生的一个剧种,另它吸收蒲剧的优秀传统艺术外还接纳了晋中地区的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风格及旋律,经过许多艺人的加工丰富和发展,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
14.川剧是流行于四川省的贵州、云南两省的,集多种声腔的一个大剧种。
15.周代产生了根据乐器制作的不同材料而分类的乐器分类法,即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中国乐器分“吹打弹拉”四大类几百种。传统民族器乐一般分独奏
与合奏两类,以演奏形式分体裁的原则把民族器乐分为独奏、齐奏、重奏和合奏。按照我国传统习惯把民族乐器依照乐器的形式、演奏方式、性能和彩分为吹管、拉弦、弹拨、打击乐器四大类。
吹管乐器:我国吹管乐器依其不同的构造分为三类:一类是无簧吹管乐器,一类是带有双性质的乐器,一类是单性质的乐器。
(1)北方的笛子短小,音高亢明亮,重于舌上的技巧,南方笛子形体较长,音圆润浑厚柔和,重于气息。主要代表作品:《喜相逢》、《扬鞭催那运粮忙》、《牧民新歌》、《姑苏行》。(2)唢呐原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就连名子也还保持着波斯语Suina。主要代表作品:《百鸟朝凤》。(3)管子也称筚篥,是一种古老的双簧管制乐器,传入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初在西域流传,约在东晋武帝时期传入内地。主要代表作品:《江河水》。(4)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主要代表作品:《凤凰展翅》。
拉弦乐器:我国民族乐器中现在通用的拉弦乐器是在胡琴的基础上衍变发展起来的,拉弦乐器目前种类繁多,如:二胡、京胡、板胡、坠胡、四胡、椰胡。
(1)“二胡”是我国流行最广的一种拉弦乐器,它是在弹弦乐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主要代表作品:《二泉映月》、《三门峡畅想曲》。(2)板胡,主要代表作品:《花梆子》。
弹拨乐器:(1)古琴原名叫琴、瑶琴或七弦琴。主要代表作品:《高山流水》。(2)琵琶曲分文曲、武曲、大曲三类。主要代表作品:《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阳春白雪》。(3)筝,主要代表作品:《寒鸦戏水》是潮州筝曲的代表作品、《渔舟唱晚》。(中国民族器乐的分类4)扬琴的前身叫萨泰里琴,广泛流传于阿拉伯国家,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波斯传入我国,又有洋琴、打琴、敲琴、蝴蝶琴等不同称谓,建国后定名扬琴。主要代表作品:《将军令》是“四川扬琴”开场音乐曲牌。
传统乐种:
吹管乐合奏: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唢呐曲为主的,一种是以笙、管、笛为主的,以唢呐为主的也叫“鼓吹乐“。(1)鼓吹乐最早流星雨我国西北地区,自古以来被历代统治阶级所用。(2)鲁西南唢呐演奏曲目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一是以【开门】曲牌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变体,二是【抬花轿】曲牌为基础形成的各种变体,三是以戏曲曲牌音乐及其他器乐
曲而形成的各种乐曲,四是以戏曲形式为主的演奏形式,主要是用“卡戏”来模仿人声的演奏。《一枝花》是唢呐演奏家任同祥先生于1955年创作的一部作品,1956年灌制唱片。(3)冀中管乐编制有南北之分,主要代表作品:《放驴》。(4)江南丝竹,主要代表作品:《三六》。(5)广东音乐,主要代表作品:《雨打芭蕉》。
民族管弦乐:民族管弦乐专指由新型综合性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的音乐,广义地讲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都属于民族管弦乐队。主要代表作品:《春江花月夜》。
※豫剧音乐的概况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是梆子腔系统的一个重要剧种,它广泛地流行于河南农村城镇,具有劳动人民的淳朴、健康的特点,深受广大众的欢迎。
豫剧形成于明末清初,最初的豫剧是在河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基础上形成的民间小戏——土梆,以后它又吸收了地方小调和民间音乐的营养,并受到其他地方戏曲的影响,尤其是明末流传的秦腔。豫剧约在清末流入城市,后来流传日益广泛,在全国范围内是影响较大的一个剧种。
豫剧形成以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由于地域不同、语言、风俗、观众欣赏习惯、演员修养等方面的差别,而形成了各具特的多种唱腔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唱法称“豫西调”;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及音调等方面来看,他们系属豫东和豫西两个声腔体系。豫东声腔以豫东调为代表。豫西声腔以豫西调为代表。解放后,豫剧得到很大发展,影响日益广泛,著名演员辈出,如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李斯忠、唐喜成等。
※昆曲的发展与形成
昆曲是我国的一个古老剧种,由昆山腔发展而来,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后称“昆剧”。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山腔开始只是清曲、小唱。它不如浙江海盐腔和江西的戈阳腔那样盛行,到了明代嘉靖、隆庆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改革和发展,在唱腔和伴奏方面均作出了巨大成就。在总结了南、北曲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海盐腔、戈阳曲和江南小曲等艺术的成分的长处,创出了委婉、细腻的“水磨腔”。在伴奏上,除使用弦索之外,又加进了笙、萧、管之类的乐器。从此它超过了
海盐、戈阳等声腔,在剧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以后所有的传奇剧本几乎都采用昆山腔来演唱。为昆曲而创作的第一部成名伟作就是传奇《浣纱记》此剧演出以后,曾轰动一时。
昆山腔最初只流行于苏州一带,万历年间,便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步流传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等地,万历末年流入北京,最后形成昆曲,成为北方剧种的一个支派,成为北昆。
明末清初,昆曲更加繁荣,在艺术上更加完整精细,被人们称之为“京剧”。但后来逐步走向贵族化、宫廷化,脱离了人民。所以,自清乾隆以后,昆曲日趋衰落,到解放前已发张到面临垂危的情况。解放后,昆曲才又获新生和发展,并成功地演出了《十五贯》和大型现代戏《红霞》等剧目。
昆曲在明清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在音乐、舞蹈表演以及其他方面都达到了高度艺术水平,对全国不少剧种产生过巨大地影响。如京剧、汉剧、越剧、湘剧、徽剧等,这些剧种从剧目到曲牌,从唱腔到身段、从动作到舞蹈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昆曲字少腔多,发音圆润、轻柔婉转、刻画精致、词句华丽、表演细腻、讲究四声、韵律严格,昆曲分“南昆”“北昆”但两者风格有所不同,南昆较为缠绵委婉,北昆较为粗犷刚健。
※豫剧音乐的概况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是梆子腔系统的一个重要剧种,它广泛地流行于河南农村城镇,具有劳动人民的淳朴、健康的特点,深受广大众的欢迎。
豫剧形成于明末清初,最初的豫剧是在河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基础上形成的民间小戏——土梆,以后它又吸收了地方小调和民间音乐的营养,并受到其他地方戏曲的影响,尤其是明末流传的秦腔。豫剧约在清末流入城市,后来流传日益广泛,在全国范围内是影响较大的一个剧种。
豫剧形成以后,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由于地域不同、语言、风俗、观众欣赏习惯、演员修养等方面的差别,而形成了各具特的多种唱腔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唱法称“豫西调”;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及音调等方面来看,他们系属豫东和豫西两个声腔体系。豫东声腔以豫东调为代表。豫西声腔以豫西调为代表。解放后,豫剧得到很大发展,影响日益广泛,著名演员辈出,如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李斯忠、唐喜成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