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反腐剧受众心理的呈现
新时代反腐剧受众心理的呈现
作者:李宝华
来源:《声屏世界》2017年第09
        摘要: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一路走高的收视率迅速成为现象级大剧,获得了受众的普遍认可。出于内在需求和外在话语奖惩机制的诱导,受众纷纷加入观剧潮。在观看该剧过程中,受众的廉政期待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在现实中产生的失望情绪得到某种心理补偿,而剧情设置和所宣扬的主题能够将人卷入其中,引发价值共鸣。受众基于追逐娱乐时尚、呼应大众审美转向的心理,自发地参与到对该剧的二次传播之中,助推该剧持续火爆。
        关键词:反腐剧 受众心理 使用与满足 人民的名义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自播出以来,获得了不俗的口碑,收视率也一路攀升。随着该剧首播的结束,其全网视频播放总量超过200亿次,豆瓣评分达8.5分。2017426日的CSM52城收视数据显示,当日该剧收视率峰值达8.07%,创下近十年国产电视剧最高收视纪录。该剧恰当地把握住了受众的心理需求,获得了老中青各年龄层受众的普遍欢迎,这
也是它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受众在社交网络平台自发参与的二次传播让它长时间热度不减。无疑,这部反腐剧已成为现象级大剧,掀起了全民追剧潮
        受众的接受心理
        在市场语境下,受众接受是艺术作品收获成功的必要条件。艺术创作过程的完成并非艺术活动的完成,接受者接受的完成才是艺术整个过程的终结,接受主体对艺术的接受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受众对这一特殊题材电视剧的接受心理,表现出了共同的特征。
        人民的名义 原型一、满足心理。首先是尺度空前满足受众的窥探欲。对公众而言,近些年反腐败斗争虽然力度空前且硕果累累,但反腐内情却与公众有很强的距离感。人们想了解现实中办案人员怎样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也想窥探腐败分子的违法行径到底如何触目惊心。然而过去荧屏上的反腐剧一般都集中刻画正面角的光辉形象和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对腐败内容的展示通常都较为克制,这让受众产生意犹未尽之感。而《人民的名义》对腐败行径的曝光不再遮遮掩掩,剧中诸多场景都极具震撼力。例如前两集主人公在侦办一名处长受贿的案件中,受贿现金堆满整面壁柜,床上、冰箱里都是钞票,随后各种花式点钞镜头出现,让人大呼过瘾。这些情节和场景的设置,在满足受众窥探心理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
的观剧体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