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
我国水稻种植大致分为两大区块,分别位于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我国种植、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杂交水稻品种已经普及,水稻品种也日益改良,水稻的产量、质量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且朝着机械化、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基于我国水稻粮食作物的栽培现状分析,从种植品种、栽培技术两个角度进行现状研究,并从选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管理角度分析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以望借鉴。
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精细化管理、机械化管理的水稻品种栽培模式,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控制水稻栽培生长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与品种相适宜,其中包括温度环境参数、空气湿度参数、土壤营养成分、病虫害数量、肥料数量、水分数量等。对可调整、可调节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以高产为目标的水稻栽培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水稻质量、产量,故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水稻栽培现状分析
1、水稻种植区域及品种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000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地区以及长江以南地区,南方种
植栽培的水稻主要以双季稻为主,北方以单季稻为主。北方主要以三江平原地区、辽河平原为主,南方地区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长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北方种植水稻的产量可以每公顷可以达到600kg 上下,南方地区每公顷可以达到750kg左右,受益于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水稻的产量、抗病害能力等得以快速提升。目前,我国仍致力于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旨在进一步提高水稻作物的产量。
2、水稻栽培技术现状
从水稻栽培技术上看,育秧技术的进步与推广使得水稻栽培模式更加成熟与完善,大多数农户会选择采用塑料软盘作为育苗基础,且已经从原本的人工插秧向机械化、精细化的方向转变。在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田间管理模式以及病虫害防治模式,生物防治技术、药物防治技术等已经逐渐普及,大量的设备投入到水稻种植之中,且以合作社、企业等形式进行水稻种植管理,栽培种植效率、产量得以提升,水稻的产量得到保障。
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
1、水稻选种
我国水稻品种比较多,不同水稻种子的抗病害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水稻的选种
几号立秋2020几号立秋应结合环境、气候、土壤等要素,选择质量较高、产量较好、抗病、抗倒伏能力比较强的种子,并切实保障购买的种子杂株率最低、纯度最高,并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进行种植,同时可以将种子浸泡在多菌灵溶液之中,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抗病害能力以及环境适应性。例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多以粳稻品种为主,该类水稻品种的品质比较好,南方地区水稻品种多以籼稻为主,为杂交类型的水稻,根据北方的环境条件可以种植绥粳稻品种、三江6号水稻等,南方地区可以种植泰丰优208、青香优等水稻品种,水稻的选种应保持其发芽率和水分满足要求,切实保障水稻种子的质
量达标,具体种子发芽率与水分含量选择标准如下(表1):
在水稻栽培种植之前,需要开展种子发芽情况试验,观察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是否符合要求,种子出芽的整齐度是否良好,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终的播种数量,如果选择栽培的种子发芽率比较低,则应适当的增加播种数量。种子在栽培之前应做好储存工作,切实保障种子的湿度、温度等参数良好,并做好种子的通风管理工作,保持种子储存空气的透气性。
2、水稻育苗
水稻的育苗栽培技术应用应根据温度确定育苗期,保温旱育苗待气温稳定时刻开始进行育苗以及播种,气温恒定在5-6℃为最佳育苗环境,可以采用大棚覆盖或者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育苗。考虑到环境对育苗周期的影响,北方地区多选择在4月下旬进行育苗。育苗播种选择在插秧的前30d左右进行,如果苗木较大,则应适当提前10天左右进行播种。
水稻播种育苗应稀疏适宜,保障秧苗可以享受充足的光照,根据地区、品种选择播种量,可以以人工的方式进行插秧或者辅
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万新才
12
红豆是谁
--
助应用机械设备进行插秧,控制中苗芽种的种植密度在280g/m2上下,大苗芽种的种植密度在240g/m2左右,如果使用设备进行播种,芽种种植密度应在110g/m2左右。
育苗栽培阶段为了尽可能提高苗木的生长能力,使其可以成为壮苗,可以抵御外界自然天气的变化,并具备一定的抗旱、抗涝、抗病害等能力,应做好育秧出苗阶段的田间管理,并进行通风炼苗。在温度上,应做好秧苗的保温工作,在一叶一心生长期应控制棚内温度在28℃左右,温度过高则应进行通风。处于二叶一生长期的秧苗温度应控制在23℃上下,三叶期的温度应控制在20℃上下。秧苗生长阶段,需要供给足够的水分,每日进行一次补水,于上午9点左右或者下午的4点左右为补水的最佳时期。
为减少土壤中的草种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则使用灭草药剂进行处理,确保苗木可以茁壮成长。根据出苗阶段田间杂草的数量,在二叶期喷洒浓度为20%的敌稗乳油,掺入5kg左右的清水,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处理。在一叶期应喷洒农药,选择浓度为1500倍的敌克粉药液,预防病害。农药的喷洒应选择干燥、无风的天气进行,应先进行浇水,待叶面露珠蒸发后进行喷药。
3、移栽技术
免耕的土地不需要进行整地处理,部分土地需要经过整地之后进行移栽。移栽之前应清除田间土地中的杂草,并对土地进行施加肥料。每公顷土地需要施加40kg左右的尿素以及100kg 左右的过磷酸钙,土地翻耕应控制好深度,最佳深度为15cm至18cm,使得添加的肥料与土壤充分的混合均匀,并进行栽培土地的开沟作业。在育苗期40d左右即可进行水稻移栽工作以及插秧工作,插秧需要控制到密度、深度,且需要注意气候对秧苗生长产生的影响,最佳应在5月中旬或者5月下旬完成插苗工作,每亩的插秧数量应控制在1.3万株左右,深度需要控制在2cm左右。插秧过程中水田内应保持水量的充足,并在完成插秧移栽作业后进行田间灌水,水量高度应控制在苗木高度的2/3上下为最佳,切记水量不要高过秧苗的秧心位置,待到水稻秧苗生长至返青气候,应适当的增加田间水层的深度,控制其深度在4cm左右适宜秧苗的生长。
秧苗插秧移栽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好灌水的时间是否恰当,由于阳光的照射会使得水田内温度有所增加,灌入水量后会使得温度有所降低,温度差过高则会影响水稻秧苗生长的产量、质量。田间水量管理应在气候温度较低的时期进行灌水,通常会选择在日出之前或者日落之后进行田间灌水作业,以减少温度差变化对水稻苗木生长产生的影响。种植栽培人员需要定期观察田间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避免其出现漏水等问题,使得田间的土壤中的养分流失。
4、水分管理
计划生育个人总结
水稻的水分管理应分为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水分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待水稻生长至返青期时,对田间水分的敏感度比较高,刚进行移栽后的苗木根系容易受损,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比较弱,过量或者缺水均会导致水稻秧苗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秧苗死亡,插秧返青期过程中的水量深度应控制在4cm上下,落出新根后应适当降低水位。
水稻生长处于分蘖期时,水温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温度较高的水量会促进水稻分蘖的早发。该阶段应采用浅水灌溉的方式,控制水量深度在3cm左右为最佳,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使得水稻株茎位置可以享受到充足的光照,促进水稻的生长以及发育。灌溉方式可以采用早晚窜灌以及日间圈水的方法控制水稻成长的温度,控制平均温度在20℃以上,如果温度过低则应采用深水保护的方式进行管理。
水稻处于发育期时对水分的要求增高,水分需求活跃,水稻的叶面开始快速增长。该阶段应控制水量深度在6cm左右为最佳,如果温度过低则应适当增加水深,使其达到18cm左右为最佳,可以实现水稻发育期的温度控制。为减少土壤缺氧而产生病害,在水稻的发育期应采用间断灌水的方式,排除土壤中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毒气,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
处于成熟期的水稻已经抽穗,谷粒量比较丰富,可以达到65%左右。抽穗后水稻对阳光的需求比较高,为切实保障水稻根系能力,需要减少灌溉的水量,切实保障水稻生长阶段土壤中的养分。根据水
稻的生长情况对灌溉水量进行实时调整,在水稻抽穗后的20d左右,采用浅水灌溉的方式供给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控制灌溉水量深度达到3.5cm左右为最佳,在30d后则需要采用间断性的灌溉方法,仅使得土壤处于水分饱和的状态即可。待到水稻成熟之后,可以停止水分的灌溉,根据土壤的土质调整停止灌溉的时间。以抽穗周期为依据,如果种植土壤为黏质土,则在25d后停止灌溉,如果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较好,则在35d 后停止灌溉,随后进行晒田作业。
5、肥料管理
水稻的施肥管理也应根据水稻的生长后期,施肥量应结合土壤的养分含量、肥料的养分含量进行计算,切实保障施肥过程的科学、准确,避免多施或者少施的情况出现。按照施肥周期可以将其分为基肥、分蘖肥等,在水稻不同的生长周期所施加的肥料存在差异。
13情人节送花贺卡的情话
--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
基肥应在水稻种植之前进行施加,施加量应控制在总肥量的40%左右。施加基肥的时间应控制耕田阶段,施加的基肥除可以施加有机质肥料之外,也可以在田间施加生物有机肥,将动物粪便进行腐化之后进行冲施。
分蘖肥施加阶段是供给水稻生长营养物质的关键时期,应在插秧后的30d左右施加肥料。施加肥料内容以微量元素为主采用兑水施加的方式,促进水稻分蘖。在水稻处于抽穗期时,应进行促花肥以及保花肥料的施加,促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在水稻处于抽穗分化期阶段,施加有机肥,促进水稻的穗数量。保花肥的施加应在水稻处于细胞分裂状态前施用,可以增加水稻株茎的营养贮存能力,实现对营养物质的积累。
粒肥施加应基于水稻处于颗粒形成的阶段进行施加,粒肥的施加可以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提高水稻颗粒的饱满度。粒肥可以使用尿素作为主要肥料,减少氮肥的使用,或者可以每亩施加12kg左右的施德孚尔滴灌肥。
水稻肥料的施加应掌握相应的方法,按照前轻、中重、后补的施肥方法,前期施加的肥料应减少,中期应加大肥料的施加,后期应补充肥料。该施肥方法符合水稻的生长周期,提高水稻植株颗粒的饱满程度,该方法更加适合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则可以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方法,可以促进水稻的快速生长,提高水稻质量、产量。
6、病虫害管理
春寒 梅尧臣水稻病虫害是影响水稻栽培种植产量的关键要素,比较常见病害包括稻瘟病、白叶枯病、条斑病等。不同的病种需要采用不同的病害管理方法,并应预先对病害进行预防。
①稻瘟病
稻瘟病病斑中央灰白,边缘褐,外有淡黄晕圈,叶背有灰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发病初期喷洒20%三环唑(克瘟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40%稻瘟灵乳油1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800-1200倍液,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50%异稻瘟净乳剂500-8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
②白叶枯
批量删除微博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期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小斑,以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并向内卷曲,
故称白叶枯病。病菌主要在稻种、稻草和稻桩上越冬,重病田稻桩附近土壤中的细菌也可越年传病。播种病谷,病菌可通过幼苗的根和芽鞘侵入。病稻草和稻桩上的病菌,遇到雨水就渗入水流中,秧苗接触带菌水,病菌从水孔、伤口侵入稻体。用病稻草催芽,覆盖秧苗、扎秧把等有利病害传播。早、中稻秧田期由于温度低,菌量较少,一般看不到症状,直到孕穗前后才暴发出来。病斑上的溢脓,可借风、雨、露水和叶片接触等进行再侵染。防治方法应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进行预防,并在种植之前使用浸果灵浸泡水稻的种子,发病阶段可以使用氯溴异氰尿酸溶液进行防治,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③条斑病
条斑病的防治则需要做好田间的水肥管理,可以使用浓度为85%的三氯异氰尿酸进行种子浸泡,如发病后则可以使用氯
溴异氰尿酸兑水进行。针对水稻虫害的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或者药物防治技术,由于药物防治技术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及药物残留,应倾向于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比较常见的虫害为稻飞虱、对卷叶螟虫等。针对该类虫害可以采用放鸭啄食的方式进行处理的,但该方法无法在各个地区进行普及,大都采用药物防治的方式。使用浓度为5%的井冈霉素溶剂或者浓度为70%的吡虫啉溶液,采用雾状喷洒的方式,进行虫害的防治。药物喷洒应选择在晴天内进行,下雨后应及时补药。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水稻栽培现状,为切实保障水稻粮食作物的正常供给,并实现水稻科学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必须从技术角度着手,合理地控制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参数、生物参数,确保水稻生长过程中不会受到病虫害侵蚀,以期达到高产栽培的目标。
(作者单位:331800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14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