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重点献礼剧目《海棠依旧》观后感2016
建党重点献礼剧目《海棠依旧》观后感2016
电视剧《海棠依旧》观后感1:
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重点献礼剧目,电视剧《海棠依旧》以1949年到1976年为历史背景,以周恩来总理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为线索,通过独特的视角,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周恩来总理在建立、建设新中国及各种历史的风云际会中,为党、为人民、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奋斗不息、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和公仆精神。同时,通过周总理与家人、周边工作人员的情感交融,展现了伟人平凡与崇高相辉映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海棠依旧》角度新颖,叙事流畅,既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又有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在深入周恩来内心世界及其丰富情感的过程中,尊重人物性格和生活本身的辩证法,捕捉到了周恩来的大爱情怀、大爱境界,并给予了审美化的艺术呈现,极大地拓展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艺术风格。
这个七月,让我们一起在《海棠依旧》中走进历史,走进伟人内心,感受周恩来总理的人格魅力。
电视剧《海棠依旧》观后感2:
诗圣杜甫云: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颇为大气,有容。做人,做事,做艺术,做学问,当有这样的情怀和格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海棠依旧》着重塑造了周总理的伟大情怀和人格魅力,是一部向周恩来总理诞辰118周年献礼的影片。从1949年初入驻中南海开满海棠花的西花厅,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1976年1月的最终诀别,《海棠依旧》描写了周恩来总理和新中国27年呼吸与共的历程。
用广阔的视野看世界,用诚实的角度立人心,陈力导演在《海棠依旧》中做到了。
毋庸置疑,《海棠依旧》有极高的品质和品位,温情,纯粹,凸显个人理想和意志,不再是历史来淹没人物,而是人物承载了历史,引人在真实的情感中自觉修为厚德宽怀的灵魂;真切,肃穆,凸现英雄主义和历史情怀,并让历史照进现实,引人在巨大的力量中自觉承担起时代的重责。《海棠依旧》正是以人格丰碑和普世价值的日常化的真实感受,确立了它在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影剧中卓尔不的地位,是继《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之后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导演陈力的从影历程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她在《中外电影》做编辑的经历,使她对电影语言有卓越的感知,其实电影就是一种声音,是一种内涵深邃、蔚为蕴藉的影视发声,她在她执导的众多影视作品中,拥有了这种语言的掌控力;二是作为河北电影制片厂导演,她在她执导的众多影视作品中,蕴藏着燕赵文化的大率气和尚勇义的慷慨壮怀,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革命情怀。这些使得她特别善于寻历史题材中的大义,触摸人心真实的律动。
反特电视剧有哪些
陈力的严谨、客观的历史态度是有目共睹的,她的核心命题是真正完成一部真实的&ldqu;人的历史&rdqu;,即由真实可信的立体化人物来承载相关的历史,不是教科书的历史话语,而是人的内在的真实发声。它脱离一般化想象,不再拘囿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正面烘托,也不再试图完成领袖人物、英雄体的神性表达,更不企图强化主流影视的权威话语和说教意味,而是通过人的立体化心理气象的开掘、个人历史和意志的操守的凸显,既打造&ldqu;一个人的电影&rdqu;的独特性,又不忽视主人公与他人、与时代的同构关系,既奉行&ldqu;大事不虚,小事不拘&rdqu;的原则,也不回避有限度地揭示的视角。而最终的旨归只在于&ldqu;人的历史&rdqu;的真实、真情、真力和真味。
《海棠依旧》为我们塑造的周总理形象,与其说是一段历史的珍贵影像,莫如说是一场难
得的精神远征。从少年时期举起的&ldqu;吾将公之天下,使四万万人共得而仆之&rdqu;的精神风旗,一直在生命和革命的征程中高高飘扬。这是一把开启精神宝藏的秘钥,它始终烛照着一个人追求理想和信念的漫漫长途。像一个孩子如饥似渴捧读的书本,热切,沉醉,生动一体。这样的处理,有一种生命在成长过程中的血脉关联和清源涵育,韵味悠长。因为立体化心理要求打通人物的深层心理和表层心理,从而揭示人物的潜在动机。《海棠依旧》恰如其分地呈现了生活细节的情感之流和公仆人格的深沉蕴藉,从而以小见大,将家国同构,民心一体。
剧中,周总理的人性温暖比比皆是。陈力作为女性导演,似乎比男性导演更懂得日常生活对人心的观照。时下流行的心灵寄语:认识一个人的最好方法是和他去旅行,大抵就是这个意味。陈力在努力还原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家居生活中,更实在地呈现了一个丈夫不失情趣、可爱、亲切而又细腻、体贴、宽厚、可靠的美好品性;在与八婶母、孙维世等人的亲情关系中,突出了总理情感波澜的起伏跌宕,诚恳,真切,清廉节俭,尽力成全的恩义操守;在与警卫员、工作人员、普通百姓的日常关系中,总理平易近人、仁爱善施的美德格外动人;在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民主人士的日常关系中,谦逊、尊重、情同手足、知人善任;在与政敌、外国使节的关系处理中,则突出总理的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有情有义,智
慧与真诚同在,民族与正义并行;尤其是与的关系把握上,更突出了亲睦、敬重、体贴和默契,诚如梁漱溟先生对二人的评价:&ldqu;因为他们的胸怀都是卓然向着全人类的&rdqu;。
这一系列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细节把握,一场场很能体现周总理的意志、理想、品性、敏识的个性语言,使周总理的形象,很好的实现了真实而饱满、立体而丰沛的情感世界的人的历史,很好的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人的精神远征。并始终贯穿着陈力导演自身的文化人格诉求和精神仰望,并与新时代的文化精神重塑息息相关。潜移默化中,不仅提供了可贵的人生经验,更提供了有效的精神支柱,还摒弃了时代精神单纯传声的误区,从人物出发,从心理开掘,将人心的快乐、痛苦、坚韧和隐忍和盘托出。这样的影视作品,是直入人心的。
多年来,陈力导演的主流革命题材影视剧始终以艺术表现上的突破与创新获得极高赞誉,从《少年》《湘江北去》《谁主沉浮》《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战争童谣》《声震长空》,到正在热播的《海棠依旧》,她不仅完美地呈现了对影视片精神内涵的升华,人
生观的净化和坚守,更呈现了她以影视存史、影视鉴人的经世之心和现实关怀,以及艺术之思和文化之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