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水稻生产高水平发展从源头保障粮食安全
20国际人才交流· 5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口粮安全是粮食
安全的基础。我国是世界水稻第一大生产国,总产第
一、面积第二,也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大米进口国。稻
谷是我国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主体,占口粮消费量的
60%以上。近年来,在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支持
下,我国水稻生产发展态势良好,综合生产能力稳步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稻谷产量连续10年
稳定在2亿吨以上,对保障国家口粮绝对安全发挥了
重要作用。
水稻生产连年取得显著成绩
水稻产能不断提升。2004年以来,中央采取
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水稻生产快速恢复发展。
2003—2020年,全国水稻种植面积从39761.9万亩增
加到45114.0万亩,增加5352.2万亩,增幅13.5%;
英语四级分值分布情况亩产从404.0公斤提高到469.6公斤,增加65.6公斤,
增幅16.2%;总产从16065.5万吨增加到21186.0万
吨,增加5120.5万吨,增幅31.9%,连续10年稳定在
民风民俗作文
建党100周年祝福语朋友圈2亿吨以上,水稻的供需形势得到根本性好转,实现
供需基本平衡、丰年略有盈余的态势。
稻作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通过实施测土配方
施肥、良种补贴、高产创建、绿高质高效行动等重
大项目,大规模、大面积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促进了水稻良种良法逐步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万
亩片水稻亩产突破800公斤,百亩片亩产突破900公
斤,攻关片亩产突破1000公斤,促进了水稻单产稳
步提升。2019年,全国水稻机插(播)率达到50%
左右,机械化收获水平超过90%。
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在政策引导、市场需求和
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我国水稻生产布局日趋集中,
目前初步形成了东北、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三大优
势产区,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2019年,三大优
势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面积比重分别为
17.4%、63.4%和17.1%,产量分别占17.9%、64.7%和14.9%。与2003年前相比,东北水稻和长江流域水稻面积占比分别提高了8.6和0.1个百分点,东南沿海水稻面积占比下降了8.9个百分点。品质结构不断改善。近些年,我国水稻生产由产量主导向品质产量并重转变,品种结构从高产主导向高产优质高抗并重转变,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逐步优化。2006年以来,国家审定水稻品种的优质化率不断提升,总体优质化率已经超过50%。据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统计,2015年以来我国稻米品质达标率持续回升,2019年抽检的品种样品9400多份,按照《食用稻品种品质》进行了全项检验,总体达标率为51.8%,比2014年提高了27.7个百分点,提高了一倍还要多。多策并举保障水稻生产安全稳定政策支持。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加大并优化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补贴力度,提高了种粮积极性,促进了水稻生产的稳定发展。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主要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全国已累计建成超8亿亩高标准农田,不断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和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21年每50公斤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122元、中晚籼稻128元、粳稻130元,稳定农户种稻收益预期;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从2005年政策实施初期的55亿元增至2019年的466.7亿元,累计安排4483.7亿元,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生产积极性。稳定种稻效益。近些年,尽管水稻生产成本上涨、效益下滑,但与小麦、玉米和大豆比较,种稻效益仍然较高且较为稳定,有利于水稻生产稳定发展;
坚持水稻生产高水平发展从源头保障粮食安全
文/纪龙  徐春春
IN FOCUS
成都市区必去的景点特别策划
特别对于东北等粮食主产区来说,粮食生产仍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相对较高的种稻收益也是东北地区持续推进“旱改水”、促进水稻生产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从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成本利润率看,水稻是最高的一个,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据国家发改委《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2016—2018年,尽管种稻效益持续下滑,但我国水稻生产的净利润仍然要高于玉米和小麦,平均成本利润率为9.4%,分别比小麦和玉米高出17.1和29.7个百分点。
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实施水稻绿高质高效创建活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超级稻示范与推广专项、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推进行动等技术示范和推广项目,大规模、大面积展示新品种和新技术,促进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推广;加快实施化肥农药减施重大科技任务、耕地保育与质量提升重大科技任务、全程全面机械化重大科技任务,进一步提高水稻绿高产栽培技术水平,提高农业信息化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水平,提高良种覆盖率、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率,减少产量损失,提高单产水平。截至2020年,经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超级稻品种数量为133个,年均推广面积1.5亿亩,比普通水稻品种单产平均高50公斤,为全国水稻单产实现历史性突破作出重要
贡献。
强化技术应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政策,支持各地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以服务主导产业为导向,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核心,以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服务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聚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优质绿高效技术示范推广、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模式构建完善等方面,提升推广服务效能,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引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技指导,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全方位的指导服务,加快水稻科技进村入户,促进水稻生产的稳定发展。
粮食生产决不能掉以轻心
地方政府重农抓粮意识下降。在粮食连年丰收和稻米供求相对宽松的背景下,无论是主产区,还是主销区的产粮区,一些地方存在重农抓粮意识下降、放松粮食生产迹象,缺乏忧患意识。从近年调研情况看,除中央普惠政策外,不少地区对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不重视、对种粮大户生产补贴基本为零。历史经验表明,一旦放松粮食生产,很容易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尤其是水稻种植面积下滑,短期内很难恢复,粮食生产决不能掉以轻心,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不能减弱。
农户种稻效益持续下滑。近年来,我国稻谷种植成本快速上涨,稻米价格持续低迷,水稻种植效益呈
黑龙江建三江垦区水稻机械化收获现场
21
INTERNATIONAL TALENT
22国际人才交流· 5端午祝福文案
连年下降趋势,严重打击农户种稻积极性。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统计,2009—2018年,我国水稻亩均种植成本从683元增长到1223元,增长79%,亩均净利润从251元下降至66元,下降74%。据实地调研,近年来稻谷“丰产不丰收”现象普遍存在,主产区种粮大户“毁约退地”、小户抛荒现象增多,若种稻效益继续下滑,确保4.5亿亩水稻种植面积的压力将持续增大。
区域供需矛盾突出。我国水稻生产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产销中心逐渐分离,区域间供需矛盾凸显,市场流通难度和风险增大。2019年,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六大水稻主产省水稻产量合计12790万吨,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61.0%,占比较10年前提高3.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稻米净调出区仅有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6省,四川、云南、贵州等传统供需平衡地区缺口逐年扩大,云南本地产米仅占全年消费量的55%,其余主要靠省外调入或国外进口;广东、浙江、上海等主销区粮食自给率急剧下降,其中广东、浙江均降至30%以下,上海降至10%左右。
种业创新能力仍然偏低。我国水稻种质资源丰富,但缺乏大规模的精准鉴定与评价利用,资源材料利用效率也有待提高;育种基础研究能力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在目前已克隆的数以百计的基因中,真正能用于育种的基因少,育种仍然以常规品IN FOCUS
特别策划「责任编辑:黄昱森」种间杂交为主,周期长,效率低。种子生产水平仍然不高,杂交水稻制种仍以人工育苗插秧技术为主,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大,制种企业负担重。随着各跨国公司陆续重视水稻种业市场开发,并通过收购、并购各主产国杂交水稻公司,开发全球杂交水稻市场,我国水稻种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遭遇瓶颈,种业“走出去”难度增大。提能增效拓宽水稻发展空间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各地要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压实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细化各级政府在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考核指标和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无论主产区、产销平衡区还是主销区,都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政策支持力度,改善水稻生产条件,稳定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完善支持保护政策。坚持并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确定标准,并将最低收购价“一年一调”改为“三年一调”,稳定农户政策预期;试点实施完全成本保险、探索实施收入保险政策,提高农户水稻生产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分散水稻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稳定农户收入预期。加大对绿优质品种、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生物农药等绿产品的补贴力度,促进绿品种、技术推广应用,做到“藏粮于技”。强化水稻科技支撑。加强新品种推广,做好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优质资源挖掘,通过分子育种、基因组编辑等技术,选育一批中高档优质稻品种;
加强优质稻品种引进和筛选,推广一批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受市场欢迎的优质稻品种。加快技术集成,围绕优质品种,坚持绿、高产、优质、高效相统一,加强高产保优、减肥减药、绿防控和防灾减灾等技术,以及轻简化、标准化技术集成创新,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节本增效。提高水稻全产业链效益。大力推进关键技术环节的规模化经营,加快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减少劳动力投入和物质投入成本。做足“稻”和“稻田”文章,大力发展稻鸭共育、稻渔共生等稻田综合种养,提高稻田整体效益;示范推广池塘种稻,改善池塘水质、促进稻谷增产。提高稻谷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消化国内库存,提高产品附加值。(作者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抽穗扬花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