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语境下报道的小人物叙事——以“三联生活周刊”疫...
2021团新闻传播
N e w s D is s e m in a tio n
©©©©疫情语境下报道的小人物叙事
—以“三联生活周刊”疫情专题为例
梁雨珠王琼罗宜淳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430072)
【摘要】以其特性更贴近读者,也更适宜利用私人化的表达来引起读者的共情。“三联生活周刊”充分把握 这一特性,通过以阳光式感染、蓝的镋头、温度计语言和专题万花筒进行小人物叙事式的疫情报道,起到了 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探寻这一报道策略的积极意义、风格技巧以及贯穿其中的新闻专业主义遵循,是对后现代图景下生 命价值和媒体传播新路径的二次审视。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小人物叙事;三联生活周刊
J-.2020年2月15日“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平台 3开设新冠肺炎疫情专栏以来,该针对社会实 时
热点问题选取独到和细致的视角进行报道,重视小人物 乃至社会个体的价值和情感呈现。其小人物叙事式的报道 策略,突出细节化的偏感性风格,内容主体上涵盖了诸多 丰富的平凡个体。通过文章,叙述主体与文章 描述的小人物的感受不仅解构了他们自身对于新冠肺炎疫 情的观感,还冲击和重构了上百万远距离阅读者的情感世 界。透过视觉与触觉的幽微探索与生命感知,人们不自觉 地获得对恐惧、脆弱、自由以及死亡等更加强烈与多样化 的理解。个体生命的重要意义被体拾起,并成为集体记 忆中人们探索内心世界的重要桥梁。该系列文章受 到网民广泛关注,平均浏览量高达1400万,事实上起到 改变人们观点和态度的传播效果。
一、媒介即讯息:融入社会生活的个体化表达
在当下已然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常用阅读 工具之_。不同于偏向于告知的纸质媒体,的 传播机制是非常相异的—
—它不仅扮演着信息中介的角 ,还可以全面浸入读者的生活,及时接收读者的反馈。如,有及时留言的功能,且阅读时“屏幕滑动 迅速”,多用于读者在时间空隙中观看。并且相较官方报纸、权威新闻刊物而言少了一些严肃性,多了 几分灵活性与活泼的气质。因此,以其特性更 贴近读者,也更适宜利用私人化的表达来引起读者的共 情。麦克卢汉指出:“媒介研究的最新方法也不光是考虑 ‘内容’,而且还考虑媒介及其赖以运转的文化母体。现代 科学的产品本身无所
谓好坏,决定它们价值的是使用它们 的方式。"“三联生活周刊”正是利用了这一 媒介的优势,促进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在疫情之中,该 针对社会实时热点问题选取小人物叙事式的报道策 略,调动了大多数读者的共情以及对个体生命的深刻思考。例如在〈与武汉乘客同机:双方的困境〉中,记者 就以戴永新一家的视角细叙了飞往杭州飞机上一家人与武 汉乘客同机的所见所闻和心理起伏。报道中个体情感的表 达非常的直观化,也给予读者身临其境之感:“他回想起 来,新加坡机场的安检‘形同虚设’,尤其是没有测量体 温,似乎对当前的疫情显得漫不经心与传统的新闻表述不同,文章没有将叙事重点集中在铺陈过程和呈现的结 果上,而是多次使用"他”这一主体视角,将叙事重点聚 焦于个体心境的描写,并将个体经历和情感放大发散到整 个与武汉乘客同机的集体上。这样一种叙事结构引发了受 众的换位思考,更容易引起人的共情,且相较宏观叙事而 言,这也更有代入感。受到严肃性和客观性的制约,纸媒
【作者简介】梁雨珠,王琼,罗宜淳,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学生。
2021.新闻传播
N e w s D is s e m in a tio n
可能很难大篇幅的报道这样一类的内容。但是借助公 众号的优势,将这种个体化叙事放入中,显然有一 种相得益彰之感。
二、阳光式感染:强调生命意义以及个体价值的感性叙事
"三联生活周刊”的上有一句醒目的标语:“以敏 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 热点、新人类、新生活。”这句标语表达了其在引领现代 生活的过程中以敏锐视角捕捉热点问题的基本态度。传统 的纸媒肩担社会责任,因此报道主题相对正式和严肃,普 遍关注严肃新闻,从而在社会的舆论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传统新闻报道由于自上而下的传播路径,使得其在 关注民生生活时偏向于审视的视角,而非参与和反馈的视 角。这样一类媒体的表达方式更倾向于叙述事实和总结事 实,而缺少互动性的讨论,缺少社会体思想的发散。在 电子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通过新一轮 的革新开设官方,顺应了当下民众的习惯,同时也拓展了受众,弥补了疫情当下纸媒在内容报道与叙述 方式上个体叙事的不足,增加了亲民性。这一类公众平台 充分占有受众的私人生活时间,为受众提供了沉浸式的新 闻报道阅读体验。这样看来,在疫情报道内容方面, 具有更关注疫情之中个人经历、挖掘个体(以及个 体映射的体)生活细节和探讨生活问题的功能,更具备 进行贴近个人感受的感性叙事的可能性。比如的报 道《我守护在武汉金银潭的重症病房>_文就充分体现了 有关个体价值的感性叙事的特点。这篇"□述报道"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袒露了上海医疗队支援武汉的第一批医 护人员136人中的一名57岁的医生陈德昌的真实心境,同时向我们展示了重症病房里的真实状况,提到了防护物资 短缺的问题,也以医护人员的视角传达了抗疫的决心和不 惧生死的勇气,感人肺腑。
三、蓝的镜头:专题报道中小人物叙事文章的图片风格
在新闻报道中,图片是传播信息最主要、最直接的表 现形式之一,不同风格的图片也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于此篇 新闻的整体观感。因应小人物叙事式的报道风格,"三联 生活周刊”疫情报道中选用的新闻图片兼具客观性 和人情味,承担了大众媒体作为传递信息、记录现实的社 会责任,也让人们准确清晰地了解到疫情期间发生的或温32情或严肃的新闻事件。其一,纪实性和客观性强,突出身 临其境之感。在疫情报道中,文本内容大部分会涉及到医 护人员和病患以及防疫抗疫工作,其内容本身就已经具有 极强的视觉冲击,故在报道专题中发表的图片大多是站在 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客观地记述事实。例如在〈父亲被隔离 6天后,17岁脑瘫少年的死亡》的配图中,可以看到穿着 层层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在将行动无法自理的脑瘫少年转移 到救护车上,无需刻意突出,没有过度的艺术处理,只是 简单的记录,医护人员的关切和病人的危急情况已经跃然 眼前。这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还给读 者留下了思考和感悟的空间。其二,突出人物主体,具有 人情味,能够唤起读者共情心理。“三联生活周刊”公 众号疫情报道中大量选用了能够反映疫情中的生活细节的 图片,这些图片往往出自非专业人士之手,但却因此保留 住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在小人物叙事中反映着美好的人 性。这些生活化的场景加上并不完美的摄影技术,更具有 真实世界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其三,图片逻辑性强,前后关联紧密。小人物叙事细节刻画较多,故事性较强,对图片的要求也就不同于_般的宏观题材新 闻和通报类新闻,需要能够图文结合,完整地串联起整个 故事线索。“三联生活周刊”在这点
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 作用,例如,在〈有家难回:新冠肺炎制造的"北漂"> 中,图片既涉及故事发生背景,又包括人物影像,也有相 关证明等,图片之间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逻辑 性。
四、温度计语言:准确感知受众需求提供真实温暖的报道
在此次疫情的报道中,"三联生活周刊”在不 同阶段根据社会状况和受众需求报道了不同职业的小人物 的故事,在紧跟热点方面不是盲目地随从,而是准确及时 地把握要点,在准受众心理热点的同时,提供真实与温 暖的报道。“准确”不仅是三联对于社会热点的把握到位,也是三联独特的小人物叙事对受众心理需求的把握。三联对于疫情的报道大致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疫情 出现端倪,是为众拉响警报的阶段,通过医生、患者的 自我讲述,即疫情一线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准确真实地反映 疫情现状。例如1月25日发表的《除夕夜,浙江一线医护 人员给孩子的一封信> 中,写信人身为一名医护人员,在
设置特殊意义的号
给孩子的信里不仅有她对孩子的思念,也详细地讲述了当
2021新闻传播
N e w s D is s e m in a tio n
时医院内的情况,读者能在这份投稿里同时感受到理性与 感性的内容。感动之余,读者也能获知一线医院的具体情 况。第二阶段是疫情逐渐加重后,对武汉封城初期各种社 会问题的反映。从读者担心的医患情况、物资情况到后来封路带来的各种问题,三联都及时通过当地的一线医护人员、当地的货车司机这样角的人物故事对问题做出了回 应。例如在《比"武汉加油”更实际的,是善待武汉人〉中,作者通过李青霞的人物经历向读者刻画了疫情期间武 汉人在外省遭遇的被驱逐、歧视的经历,也通过这篇详细 而完善的报道,使不少读者改变固有观念,反思此事的偏 执行为,从而有助于改善在外的武汉人的境遇。还有许多 类似的文章,都能够起到改变人们观点和态度的传播效 果。因此媒体只有像温度计_样准确地感知事态进展和受 众需求,新闻才会有内容、有深度和有价值。全媒体时 代,网络传播呈现出信息爆炸且传播速度快速的态势,借 助新媒体—
—一类的传播手段,能够很好地弥补传 统纸媒在内容发布上的时间延迟,从而对热点及时回应。
五、专题万花筒:多形态异主题多侧面展示的小切口叙事
新闻报道不能模式化,使用一类的新媒体传播 平台,除了更加平民化的语言,更加丰富的配图,更加直 观的可视化表达,三联的小人物叙事也体现出多形态异主 题多侧面的特点。首先是新闻的来源丰富可靠。据了解,三联在疫情严重时,派去武汉前线四名文字记者两位摄影 记者,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疫情故 事,除此之外,休假在家的记者也参与进来,用电话采访 的形式收集信息撰稿。以每天三到四篇的效率 发稿,高效率背后反映的是记者专业能力的过硬。疫情期 间小人物故事的展现有多种主题。〈是他们在救助留守武 汉的动物〉与〈父亲被隔离6天后,17岁脑瘫少年的死 亡> 是疫情期间两类不同的故事,前者是危机下生命的救 赎,后者是危机下生命的消逝,同为弱势体,两者的命 运却截然不同。两篇文章的发表时间只相隔了五天,两种 主题反映了疫情下的温暖与还存在的问题。疫情报道中单 面宣传疫情“英雄”或者单面宣传“恶性事件”都是不正 确的,对于社会危难之际多种生活的切实反映,展示社会 的多个侧面,报道全面,才能充分地吸引读者,使读者看 到自己也看到自己之外的其他人,既有人和我们一样处在 疫情的苦难之中,也有很多人在为我们的幸福而奋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真实又参差的世界,可信度高,读
'者的依赖性强。在小人物报道中,有医护人员的无私奉
献,也有他们对家人的思念;有普通人没能熬过离开的故
事,也有普通人回到健康生活的故事;有封城之下的心
酸,也有人在做些小事改变生活现状。这些报道犹如万花
筒,每个人的故事不同,却是疫情下每一个“我们"。
结语
通过小人物叙事式的疫情报道,"三联生活周刊”
在疫情期间受到了较大的关注,且受众状态较为积
极、媒介作用发挥充分。在宏观层面上,这些报道直接为
社会大众提供了疫情期间小人物的生活状态等信息,有助
于从现实生活中的个体着手探究疫情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揭示疫情期间尚且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公众抗疫的参与
度。在微观层面上,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新闻的具体性不
足、过于数据化以及格式化的缺点,通过向读者展现身临
其境的疫情中心的故事,易于引起受众在认知和心理上的
共情,从而较为直观地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总之,微
信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其小人物叙事式的报道
具有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优势。疫情期间,的
报道在事件舆论引导、用户互动与反馈、信息的传递与价
值观念的塑造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小人物叙事去发
声、去解读、去感受,升华了个体的价值,让我们在信息
洪流中窥见了温热的一隅。相信在未来,小人
物叙事将会发挥其更大的作用,给读者展现一个更真实、
更动人的世界,启发更多人的思考和思想,唤起更多人心
中的良善。圏
参考文献:
[1]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 周砚钢.探析对现代生活热点话题的解 读与生产—
—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J].新传
媒,2019(09).
[3] 郑梓煜.塑造凝视—
—“传播学-媒介学”视角下的设 计U1.美术研究,2020(04).
[4] 王惠娟.《三联生活周刊》与《中国新闻周刊》比较研 究[J].新闻爱好者,2009(0乃.
[5] 王军,李珍珍.全媒体时代文化生活类周刊的融媒转 型策略探析—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⑴.新媒体研究,
2020(07).
3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