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影响的研究
对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影响的研究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入人们生活,对其用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年龄层的
使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经数据分析,得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体现在强关系交流深化、弱关系
交流广泛、间接隐蔽性高、交流方法技巧缺失及自我实现和满足意识强烈。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体现在思维碎片化、深刻性与差异化、多跨度批判思维及思维交互互补。借此结论对开发商的平台构建提供借鉴,对
用户的使用提出积极建议。关键词:;人际关系;思维方式;调查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讯技术以其便捷广泛性催生出以为代表的移动社交软
件的,并迅速获得市场。据统计,自诞生以来,用户数量已经突破6亿,且每月活跃的用户已达到5
.49亿[1]。越来越多的用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一方面,的使用者作为核心主体参与着系
统各个效用的实际使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其广度深度大到足以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
和思维方式。本论文从用户角度出发采用调查问卷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分
析样本数据,得出各影响因素与用户使用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并最终分类汇总出对于人际关系和思
维方式的影响。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不仅能够促进社交媒体对于使用体产生正面作用提供帮助、负面影
响抑制和控制,也能够为广大用户更加系统有效的趋利避害提供参考和依据。因此,此次研究亦具有较
强的实际意义。1、研究方法与研究方案  1.1调查研究方法
针对使用的实际问题,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来获取数据,鉴于调查范围较广人员分布密集,
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问卷一部分为线下投放一部分为线上投放。同时由于用户使用的年龄界限分
明,该调查抽样基于年龄段分层抽取并且针对不同使用比例调整了分配方案,以此来体现问卷的完善性
。后通过回收问卷获取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把信息整合成对应问题的实质原因并汇总。针对网上发
布的部分调查问卷,依据了其后台的数据库分析的结果,综合以上得到了分析的结论。
1.2研究方案设计
本次的调查问卷发放形式主要包括纸质问卷,以及部分网络问卷。纸质问卷主要依托随机抽取
的部分单位和学校等下发,单位按照等级平均抽样,按照年龄、薪资水平的相应比例进行问卷发放。期
间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包含纸质问卷300份,回收297份,有效问卷292份;网络采集问卷200份,
有效问卷196份。问卷综合有效率为97.6%.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结果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拥有账号的比例高达89.7%,对于尚未拥有账号的被调查者主要
是年纪较大者,其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和运用程度还有待提高。对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得出的用户年
龄分布图,图1可明显看出使用者的在(18~40岁)年龄段中高度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在青年人使用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鉴于交流方面,92.1%的被调查者表示交流占了平时交流
的时间,对于部分年轻人尤为严重,这一状况对交流方法技巧的缺失起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对交流的
主要对象进行了调查(如图2),发现的交流圈主要还是亲人朋友等亲近关系,其比例占到61.9%
,同时相比较其他交流方式,在陌生人方面也有一定的扩展。体现了强交流和弱交流的结合。在此
基础上,对的使用时间和频率进行调查(图3和图4),有超过半数使用者表示平均每天的使用
设置特殊意义的号次数在10次以上,而每次的时间并不长主要分布在30分钟以内。得出了使用的高频率低时间的特
征。正是这样的特征造成了被调查者表示时间的碎片化和获取知识的零散碎片化。作为社交软件,
其最大的特征添加了众多新颖的互动开放共享性板块。但是其还是针对网络上不特定人的联系,尤其是
“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等效用使安全性难以保障,78.4%的人表示的安全有待提高,对微
信支付的安全也提出了建议。确定了交流对象后,又对交流的具体情境(最多三项)进行分析,平时的
交流占据最多的比例,由图五看出与用户平时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同时被调查者表示在开心时与大
家分享和心情抑郁占据了第二大部分,一方面表现出大家的表现与自我满足欲望强烈,也反映出在
心理方面弥补了平时交流的不足.对被调查者面对信息的态度方面调查,74.1%表示接触的信息多样,来
自自己的亲朋好友、社会上各种不同的民众号,甚至来自于陌生人等不同的社会体。面对众多信息,
人思维的深度也会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思维成熟的越早。随之而来,不同人的性格、认知等差
异,交友圈的差异等因素也让人思维的差异化越来越大。鉴于时间和地理位置差异跨度延伸,被调查者
表示批判性思维也会突出,82.3%的被调查者表示面对一些信息不会马上接受而是会与大家交流,思维
交互互补得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批判性接受。  2.2分析与讨论
2.2.1对于人际关系影响(1)强关系交流深化
在推出时就基于强关系构建,它的好友建立首先是基于QQ和通讯录的好友[2],在中国这
ÎÒÈ¥
个强关系网络下,依托的便捷和广泛性,大大加深了交流的数量和频率,朋友圈效用、互相之间的
问候和红包也让强关系互动性增强。关系趋于强弱之间的人也进一步扩展,变得紧密[4]。
(2)弱关系交流广泛
在弱关系方面构建交流网络体现在,“附近的人”效用从地理近距离出发,寻自己生活圈相近的人进行交流,扩展自己的交际圈。而“摇一摇”打破了地理距离的局限性,在无限地理距离扩展自
己的交际圈。这一新颖的方式丰富了交友的偶然性,弱交流的广泛性被无线扩大[3]。
(3)间接隐蔽性高
调查中得知,虽然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在中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地理位置等信息,但是“附近的人”效用却把真实位置暴露,更有保护意识差的用户在朋友圈图片中暴露信息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
机。在虚拟的互动交流环境下,极大增加了交流的隐蔽性,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会凸显出来。
(4)交流方法技巧缺失
多数用户表示,占据了生活交流的绝大部分,尤其学生表示不愿意和别人实际交流,一些本可以语言交流的情况也依赖。虽然支持语音通话效用,但由于不同步的问题始终无法等同于
人际交流关系,人际交流并不完全是虚拟平台上进行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弱化了人们实际沟
通能力。(5)自我实现和满足意识强烈
的使用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大大迎合了其自我意识比较强烈这一心理,调查中多数人表示朋友圈中绝大多数是自我炫耀为主,把自己的见闻表现给大家观赏来获得自我满足和评论,游戏
中心等比较的板块更是自我实现的平台,有相当一部分人为了秀排名而努力的刷成绩,也是一个突出表
现。  2.2.2对于思维方式影响(1)思维碎片化
的使用时间不长但是频率高,造成了时间和信息的碎片化,用户从上获取的知识没有具体的联系性,毁坏知识和认知的主体性,不利于整体性思维构建。使信息量大为增加但是人的思维并
没有广泛的统一起来[5]。仅仅是单纯的在脑海中形成碎片,没有形成网络体系,这些信息不久就会丢失
。(2)深刻性与差异化
用户能从不同的渠道接触大数据来获取知识,摆脱了特定空间与地域、年龄和层次,认识得到深刻化。但是由于不同人认识角度的规律,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接触的人和信息复杂多样、观点
的褒贬不一,造成了思维整体的差异化。(3)多跨度批判思维
中你可以在自己的小交流圈也可以关注不同的企业体的民众号也可以寻志趣相投的人来获取信息,跨域了时间和地理的差异。在面对众多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可以通过多渠道进行多维度的思
考,对信息的真实合理性也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认知和批判。(4)思维交互互补
作为社交平台,其交流的本质是交互。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把自己的想法单独或组发布出来,不同的好友可以进行评价和交流,给个人意见和结论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以此优势互补,完
善自己的思维想法[6]。3、结论
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效用极大地拓展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可能性,不仅仅是亲朋好友之间,更是互不相识的人之间。强弱交流关系等进一步扩展加强,获取知识也更加广泛多维度,认识
能力、鉴别能力和交互能力有很大提高。自我表现的心理得到满足。但另一方面其间接性和隐蔽性也带
来安全隐患,交流方法技巧的缺失,思维的碎片化也不容忽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工具,我们要对
其合理运用,趋利避害。的积极意义都是无法否定的。应当尽可能地抑制负面影响,使其更好
的服务用户,才是追求的理想目标。参考文献:    [1]2015年用户分析报告
[2]王欢,祝阳.人际交往视角下效用的探讨[J].现代情报.2014(2):81-85.
[3](美)格兰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J].国外社会学,1994(4).
[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0).
[5]刘桐.对大学生人际交流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6]温如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4    作者:陈青孙晓雅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