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关于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你⼀定要学习→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1.震级⼤⼩划分
震级⼤⼩划分——地震按震级⼤⼩的划分⼤致如下:1、弱震:震级⼩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们⼀般不易觉察。2、有感地震:震级⼤于或等于3级、⼩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们能够感觉到,但⼀般不会造成破坏。3、中强震:震级⼤于4.5级、⼩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4、强震:震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于或等于8级的⼜称为巨⼤地震。
2.地震分类
地震分类——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天然地震——指⾃然界发⽣的地震现象;⼈⼯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为因素引起的地⾯震动;脉动——由于⼤⽓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狭义⽽⾔,⼈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3.怎样粗略判断地震的远近与强弱
地震时震中区的⼈们感到先颠后晃,随着震中距离的加⼤,颠与晃的时间差会逐渐加长,颠与晃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在⼀定范围以外,⼈们就感觉不到颠动,⽽只是感到晃动了。若地震时你感到颠动很轻,或者没有感到颠动,只感到晃动,说明这个地震离你⽐较远;颠动和晃动都不太强时,说明这个地震不很⼤。
4.震时是跑还是躲
⽬前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往往⽆法⾃主⾏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分困难;如果是在⾼楼⾥,跑出来更是不太可能的。但若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较空旷,则可⼒争跑出避震。
5.地震能预报吗?
答: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约从20世纪五六⼗年代才开始进⾏研究。我国地震预报的全⾯研究起步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经过40多年的努⼒,取得了⼀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些破坏性地震。
地震发生时躲在什么空间最安全但是实践表明,⽬前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的不确定性;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当前我国地震预报的⽔平和现状是:
——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
——在⼀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定程度的预报;
——对中长期预报有⼀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
6.什么是地震前兆?
答:地震前⾃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体有两类:微观前兆:⼈的感官不易觉察,须⽤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场的变化,地下⽔化学成分的变化,⼩地震的活动等。宏观前兆:⼈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多在临近地震发⽣时出现。如井⽔的升降、变浑,动物⾏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然界的变化很复杂,各种异常现象产⽣的原因很多,不⼀定都是地震前兆。因此,观察宏观地震前兆时,⼀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7.什么是地震谣传?
答:地震谣传——有时,会有⼀些关于地震的“消息”在社会上流传,它们并⾮是政府公开发布的地震预报意见,⽽是地震谣传。强烈地震灾害造成⼈们对地震的恐惧,加之对地震知识和相关法规不够了解,⼈们便容易偏听偏信⼀些⽆根据的、所谓的“地震消息”,这是地震谣传得以存在的⼟壤。
8.地震谣传的特点?
地震谣传的特点:⾮政府传达的地震信息。称是某某专家或者外国⼈的预报意见。带有封建迷信⾊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意见。“预报”的震级很⼤或很精确,预报的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
9.产⽣地震谣传的具体原因有:
(1)把⼀些⾃然现象,如由于⽓候返暖果树⼆次开花,春季⼤地复苏解冻⽽引起的翻砂、冒⽔等现象,误认为是地震前兆异常。
(2)地震部门正常的业务活动,如野外观测、地震考察、对某种前兆异常的落实、地震会商、抗震会议、防震减灾宣传等,引起的猜疑。
(3)来⾃海外蛊惑⼈⼼的宣传,或别有⽤⼼的造谣。(4)受封建迷信思想的蒙蔽⽽上当受骗。
10.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答:以下⼏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传:(1)超过⽬前预报的实际⽔平,三要素⼗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如传闻中地震发⽣的时间、地点⾮常具体,甚⾄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2)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外国⼈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3)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有时,特别是强震发⽣后常会出现“某个地⽅将要下陷”“某个地⽅要遭⽔淹”等等传⾔,这种耸⼈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我们应不相信、不传播地震谣⾔,发现地震谣⾔及时报告。
11.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
答:(1)不相信。尽管地震预测尚未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作,因此不要相信毫⽆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2)不传播。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是绝对不会向⼈民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3)及时报告。当听到地震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4)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调查核实。
12.如何避震?
(1)震时是跑还是躲?地震发⽣时,最有效的⽅法就是:保持镇静,就地避震!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空间的地⽅;开间⼩、有⽀撑的地⽅;室外开阔、安全的地⽅。
(2)躲避地震时⾝体应采取的姿势,如下图:
13.地震发⽣时的避震措施
(1)家住平房怎样避震?尽量保护头部,如有可能,可以冲出房屋外到空旷的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固家具下暂时躲避,再伺机快速转移到户外安全处。
(2)家住楼房怎样避震?①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坚固的桌下或床边;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有⽀撑物的房间,如卫⽣间、厨房、储藏室等。
②震时要注意:迅速关闭电源、⽕源;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躲到外墙边或床边。
③⾼楼的避震和撤离:平时选好柱⼦多、开间⼩的地⽅作为临时避震场所。从⾼楼撤离时应⾛安全通道,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应尽快离开;若打不开要蹲下,抓牢扶⼿。
(3)在学校怎样避震?①正在学校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的课桌下。或有组织地迅速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
②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蹲下,双⼿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重要的是平时学校要多组织演练,做到快速撤离,有备⽆患。
(4)在车间怎样避震?①车间⼯作的⼯⼈可以躲在车床、机床及坚固的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
②特殊岗位上的⼯⼈,要⾸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体阀门,及时降低⾼温、⾼压管的温度和压⼒,关闭运转设备。
③⼤部分⼈员可撤离⼯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发⽣的意外事件,防⽌次⽣灾害的发⽣。
(5)在矿井怎样避震?①井下矿⼯应熟悉安全通道,迅速有序撤离掌⼦⾯,但不可拥挤,因为掌⼦⾯处或竖井出⼝处有时⽀护差,临空⾯暴露多,⼀经振动可能塌落,造成⼈员伤亡。
②若井⼝塌⽅,暂时不能返回地⾯,也要保持沉着冷静,由专⼈指挥,尽⼒保存体⼒,等待救援⼈员的到来。
(6)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①听从警察或现场⼯作⼈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要避免拥挤,要避开⼈流,避免踩踏或挤到墙壁、栅栏处。
②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边、内墙⾓等处就地蹲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玻璃柜台;避开⾼⼤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③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听从⼯作⼈员指挥,震后有组织地撤离。
④在⾏驶的车内:抓牢扶⼿,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驾驶员迅速停车到安全地带,并拉⼿刹安全制动。
(7)在户外怎样避震?①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多的地⽅。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②避开⾼⼤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过街桥、⽴交桥、⾼烟囱、⽔塔等。
③避开危险物、⾼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告牌、吊车等。
④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墙、⾼门脸、⾬篷下、砖⽡、⽊料等物的堆放处等。
(8)在野外怎样避震?①避开⼭边的危险环境:避开陡峭的⼭坡、⼭崖、陡崖,以防⼭崩、地裂、滚⽯、滑坡、泥⽯流等。
②躲避⼭崩、滑坡、泥⽯流:遇到⼭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可能运动的⽅向跑,切忌顺着滚⽯⽅向往⼭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迅速撤离到开阔,不会受崩塌、滑坡、滚⽯影响的地⽅避灾。
14.如何应对次⽣灾害?
要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如⽣产危险品的⼯⼚;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地。
(1)煤⽓泄漏时:⽤湿⽑⼱捂住⼝、⿐,千万不要使⽤明⽕,震后设法转移。
(2)遇到⽕灾时:趴在地上,⽤湿⽑⼱捂住⼝、⿐。地震停⽌后要逆风匍匐逃离⽕场,向安全地⽅转移。
(3)毒⽓泄漏时:遇到化⼯⼚着⽕,毒⽓泄漏,不要朝顺风⽅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向,设法⽤湿⽑⼱捂住⼝、⿐。15.⾃救互救
(1)⾃救措施。①地震时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要树⽴⽣存信⼼,沉着冷静,并尽量改善⾃⼰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体上⽅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边可搬动的碎砖⽡等杂物,扩⼤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周围杂物进⼀步倒塌。
②设法⽤砖⽯、⽊棍等进⾏⽀撑,以防余震时再次被埋压。
③不要随便动⽤室内实施,包括电源、⽔源等,也不要使⽤明⽕。闻到煤⽓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时,设法⽤湿⾐物捂住⼝、⿐。
④不要盲⽬⼤声呼救,保持体⼒,可⽤敲击声等办法求救。
(2)互救措施。救⼈原则。①先多后少。先扒救⼈员集中的地⽅,重点搜救⼉童和学⽣。先易后难。先救容易救的⼈员,后救难救的。
②先近后远。先救近处的被埋压⼈员,后救远处的。③先轻伤后重伤。先救轻伤者,后救重伤⼈员。④先救⽣存者,后挖遇难者。尽可能地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作者,壮⼤救援队伍。
救⼈⽅法①尽快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注⼊。灰尘过⼤时,可喷⽔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者窒息。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应⽴即进⾏⼈⼯呼吸。②挖掘被埋压⼈员时应保护⽀撑物,以防⽌进⼀步倒塌伤⼈。及时为被埋压者提供饮⽔、⾷品
或药物等,以增强其⽣命⼒,确保幸存者安全。被压者不能⾃⾏爬出时,不要⽣拉硬扯,以防造成进⼀步受伤;对于脊椎损伤者,搬动时,应⽤门板或硬担架。③对埋压时间较长的⼈员,注意避免被困⼈员的眼睛受强光刺激。当发现⼀时⽆法救出的存活者,应⽴下标记,等待专业队伍救援。
④对于被埋压程度浅,伤势不重的可先将头、胸露出后,使之可以呼吸,马上去扒救周围的被埋压者。重伤⼈员⼀定要在专业队伍和医疗⼈员指导下救助。
嘉峪关市科学技术协会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