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汉字从清末民初就开始了,但真正取得成效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1964年5月,文改会发布了《简化字总表》。《总表》分3个字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三个字表共计2238字,因“签”、“须”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个。[1]50年代公布简化字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关于“废繁立简”还是“护繁废简”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就简化字的利弊问题进行研究和分
(一)简化字的利
1、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简化字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减少了汉字的笔画。例如:“鄉”简化为“乡”,“幾”简化为“几”,“藝”简化为艺,“廳”简化为“厅”,“義”简化为“义”,“衛”简化为“卫”,“歸”简化为“归”,“樂”简化为“乐”……据有人统计,简化字总表中繁体字平均每个字16.1画,简化字平均每个字10.3画,平均每个字减少5.8画。笔者通过对统计数据,一半的简化字每个字至少减少了6笔。比如很常用的偏旁“离”比“離”减少了8笔;“厌”比“厭”减少了8笔;“严”比“嚴”减少了12笔。而且由于汉字的造字原则是六书,因此繁体字中包括很多象形字,类似于图案的象形字
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而简化之后这些字变得棱角分明,接近方形,因而方便书写。例如“绳”、“蝇”、“渑”这些简化字对应的繁体字一次为“繩”、“蠅”、“澠”;再如“龜”简化成了“龟”,是书写方便了许多。因此,常用的字简化之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自然也提高了书写速度。
其次,笔画减少了,文字在屏幕上或者在书本上,显示的效果都会比较清晰。因此对于经常使用文字的人来说无疑是节省时间的。并且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职业工作需要在电脑上完成,相对于繁体字来说,长时间使用简体字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视力。当今社会教育的主体方式还是传统模式,大部分作业考试等都需要学生手写,因此写简体字会节省很多不必要浪费的时间。还有开会做记录时,使用简化字可以快速地较为全面的记录下会议的主要内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使用繁体字效率肯定会有所降低。由此看来,表示相同的意思,一个笔画多一个笔画少,显然是笔画少的简化字占优势。
plasticbag(二)简化字的弊
韩剧 信号1、有些表音的字简化后不能表音了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要圆满的完成记录语言的功能,就要保证字与字之间有足够的区别度,字形本身尽可能提供多的音义信息,这样,汉字才能有效发挥其记录语言的功能。但是由于汉字简化过程中没有充分注意到汉字构形的系统性,有大量的简体,是通过破坏或削弱繁体的字形的表音作用,来达到简化的目的的,这样就使部分简化字丧失了表音功能。例如“燈”简化成“灯”,“趙”简化成“赵”,“臟”简化成“脏”,“隊”简化成“队”等等。通过表音部件记忆汉字的方法,不但便于人们记忆汉字,就是在应付考试等场合中也使人们受益不少。显然这些便利在这种所谓“不合原则的”简化字上就完全体现不出来了。因此表音功能被破坏了的简化字就不利于人们的记忆学习。
2、出现一简对多繁和一繁对多简的情况
1964年文改会发布了《简化字总表》,这次简化汉字采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简化偏旁;保留轮廓;部件代整字;改换偏旁,即改换形旁或声旁;另造新字,即造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草书楷化;同音借用;采用古体;符号代替。[2]但是有些方法在简化汉字时,对汉字构字的系统性注意不够,出现了一繁对多简和一简对多繁的现象,这对繁体字和简化字之间的转换以及认读繁体字带来了不便。例如,简体字“发”对应的有两个繁体字,即“
發”和“髪”,前者是“射箭、出发、发财”的意思,后者则是“头发”的意思,一个简体字对应的两个繁体字意义完全不同,如果对繁体字不够熟悉或者没有较深的汉字功底,在使用时是很容易出错的。日常生活中国就有这样的例子,不少地方的大街上常有“***發廊”的招牌,“發”就写错了,应该改用“髪”才对。再比如,电视节目中有时打出的字幕,把“皇后”打成“皇後”,其实也是错误的。简化字“后”对应的繁体字也是两个,“後”和“后”。其中“後”是“与前相对”的意思,而“后”才是“皇后”的“后”。[3]
影视剧中这种情况也很多:
眼组词在电视剧《日落紫禁城》中,光绪皇帝写圣旨,竟也把“皇后”写成了“皇後”。还据说有一本写溥仪皇后婉容的书,也写作《皇後淚》。
在电影《鬼楼》中,抗日战争时期的哈尔滨街头,就曾见到“井上發屋”的霓虹灯。而这显然是个理发的场所,正确的繁体字写法应是“井上髮屋”;
电视剧《蓝档案》中的招牌“萬裏車行”,显然应该是“萬里車行”;沈亚奇签名“沈亚奇”使简体提前进入了历史,应当签为“沈亞奇”。
《血迷雾》中文康见石掌柜老伴一幕,琴旁有曲谱“聽鬆”应为“聽松”;文康救哑女紫玉至山中,紫玉在地上写“恶人”误为简体,应为“惡人”;紫玉写字向马太一郎提条件“要亲眼看着文康离開”应为“離開”。
电视剧《春桃的战争》中,酒店招牌的“九里香酒館”被误为“九裡香酒館”。
电视剧《紙醉金迷》中田佩芝给“笵先生”写信,竟然写成“範(先生)”
报刊上总会有人提出这类事例,如果把所有影视剧都查一下,此种讹误不知会有多少!例如:
“宿舍”误为“宿捨”;“馬匹”误为“馬疋”;“匹夫”误为“疋夫”;“特征”误为“特徵”、“長征”误为“長徵”、“征途”误为“徵途”;“松樹”误为“鬆樹”;“神彩、神采”误为“神採”;“興高彩烈”误为“興高採烈”;“魏徵”误为“魏征”、“文徵明”误为“文征明”;“三元里”误为“三元裡、三元裏”、“鐘錶”误为“鍾錶、鐘表、鍾表(“鍾”当用于“鍾情”之类)、“制怒”误为“製怒”(用于“製造”)、“制度”误为“製度”、“輕鬆、肉鬆”误为“輕松、肉松”、“規範”误为“規范”、“古人云”误为“古人雲”、“牛肉乾”误为“牛肉幹”“内臟”误为“内髒”、“日曆”误为“日歷”、“收穫”误为“收獲”
、“俘獲”误为“俘穫”、“恢復”误为“恢複”、“重複”误为“重復”、“公園”误为“公圓”、“聯繫”误为“聯系”……
通俗的总结这种繁简转换错误主要概括为三中国情况:一是该用繁体时用了简体;二是该用简体时用了繁体;三是原本该“简化字”就是繁体,却将其转繁。着实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3、书写容易混淆
产生汉字书写混淆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许多字的笔画减少从而增加了形近字。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由于书写速度快等原因,产生字迹混淆难辨的情况,给人们造成困扰,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如要写“贝”字,却因书写过快使字迹容易被辨认成“欠”字。这样的情况举不胜举,例如风和凤,陈和阵,经和径,千和干,儿和几,卡和长,仅和反,处和外,问和向,无和天,板和报,无和元等等。这样的情况难以尽举。
偏旁的简化,也会产生字迹混淆难辨的情况。例如,原来的言字旁简化成了现在的讠,在书写带有言字旁的字时,就很容易与三点水旁的字混淆,这样的例子有:计和汁,设和
没,详和洋,泽和译,海和诲,诞和涎,谈和淡,诵和涌,谥和溢,湛和谌,谓和渭,渝和谕,沽和诂,等等,也会给人们造成一定影响。
4、有些汉字简化后影响对汉字意义的理解
汉字是表意文字,古人用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来分析文字,今人也大多习惯用这个方法分析文字的意思。但是有些简化字违背了古人的造字原则,使得今人对于汉字的分析、理解产生困难。例如,“稳”表示的意义是“稳固、平稳、稳重”,从字形看就有些难理解了,急中怎样求稳呢?再比如“固”表示的意思是“结实、坚硬、坚决、鄙陋、原来”,而“古”表示的意思是“经历多年的”,完全不能从“古”的意思推出“固”的意思。
赵丽颖 美空5、简化字破坏汉字的形式美
独特的结构形式美感,使汉字在世界各种文字中独树—帜,所以汉字形成了书法艺术。从书法角度看,繁体字写出来十分美观,而简体字多多少少对汉字的形式美有所损害。形式美最基本的法则是“对称”和“均衡”,与之违背的文字结构形态就会缺乏美感。有些简化字
就是为了节省笔划而破坏了繁体原字本有的对称、均衡美感,其空旷失衡让人看了很不舒服,例如:厂(廠)、广(廣)、圹(壙)、气(氣)、忾(愾)、矿(礦)、旷(曠)、犷(獷)、邝(鄺)、扩(擴)、飞(飛)、尸(屍)、产(産)、浐(滻)、铲(鏟)、护(護)、沪(滬)、泸(瀘)、汇(彙、滙)卢(盧)、炉(爐)、严(嚴)、俨(儼)、礼(禮)等。还有一些偏旁或部首,原本匀称、饱满,经过简化却变得单调、生硬、失衡,减损了原有的美感,如:讠(言)、门(門)、饣(飠)、纟(糹)、马(馬)、东(東)、车(車)、韦(韋)、贝(貝)、见(見)、气(氣)、钅(釒)、页(頁)、专(專)、长(長)、乙(意)、了(尞)、仓(倉)、仑(侖)……它们以及由它们类推组成的简化字(如辽、亿、伦、论、认、闪、仪等),笔划少了,字形却单调乏味。
研究生考试时间2022具体时间科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