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阅兵建军90周年观后感
2017年阅兵建军90周年观后感
90年的风雨路上是谁与你同抗风雨,90年的崛起路上是谁与你共同崛起?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20XX年阅兵建军90周年观后感,欢迎阅读!
20XX年阅兵建军90周年观后感范文1
我的父母都是军人,我从小生活在军营里,不到15岁就入伍穿上了军装,学的是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反对自由主义,学雷锋,争当五好战士,对自已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就象歌里唱的,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珍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我学会了做人,学会了不怕苦不怕死,学会了有组织有纪律,锻炼了思想,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当年穿着军装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回想这些,我仍然觉得无比自豪,我想,我永远都会因此自豪。
解放军来自于民,服务于民,回归于民,这回归是经过大熔炉熔炼之后的回归。我从一个刚懂事的孩子成长到今天,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是在部队打下的基础,加上自已的努力。不忘过去是为了干好今天,创造明天,说过:人贵有自知之明,还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多年来,我体会到,这种精神,主要是无私奉献精神,
就是要象张思德,做平凡人,做好平凡事;象雷锋,一辈子做好事;象愚公,不怕艰难困苦;象白求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纪念八一建军节,就是要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老一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打天下,创建了新中国,我们和新中国一起成长,国家日益繁荣富强,能有今天,这中间有我们的努力,有我们的汗水和付出,我们问心无愧。今天我们依然要爱党爱国胜过爱自已,象爱家一样爱单位,不管做什么工作,把祖国的责任记在心头,一辈子保持发扬军人的、军队的好传统好作风,维护自已的形象,在自已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的发展多做贡献。
20XX年阅兵建军90周年观后感范文2
7月12日上午,首届中华会军文化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文昌门内卧龙寺旁的西安院子举行。为展现中华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成果,再现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成就,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西部文学网、西安会军民俗文化公司、陕西紫光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将在20XX年8月1日联合举办为期三天的首届中华会军文化艺术节。
首届中华会军文化艺术节主要包括开幕式仪式、舞台艺术展、众文化活动、文博展览交易、慈善行等。将吸引知名艺术家、知名艺术团体汇聚陕西,以西安兴庆宫(兴庆公园)作为主会场。届时,还有书画家现场表演、摄影作品展览、民间艺人现场制作
表演等,同时也会为参会单位和企业提供一个理想的宣传和展示机会。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传递正能量,为军地两用人才搭建实现梦想的平台。
首届中华会军文化艺术节的亮点是:一、花样年华总动员,倩丽青春齐体现,艺术名流亲指点,未来之星更灿烂;二、为“会军”发现、培训和选拔人才;三、立足文化艺术产业,全方位展示演员才艺与道德素养,艺术效应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出席首届中华会军文化艺术节的嘉宾有:原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原陕西省副省长潘连生;原陕西省政协秘书长单克功;原煤炭厅纪委书记景锋英;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庞进;原陕西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方爱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麻天阔;特型演员周恩来扮演者宋建华;喀秋莎特型演员、画家,抗战题材电视剧的一线演员英;特型演员邓颖超扮演者、公益慈善家马宏梅等,还有好多企业界的朋友他们也将是这届盛会的闪光点。
本此艺术节有中央电视台、央广网、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华网、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陕西网、西部文学网、西部文学论坛、西部网、华商网、陕西媒体圈、自媒体、大秦网、西安网、古城热线、《华商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西安商报》、《古都荟萃》、《西部文学》杂志等众多媒体全方位立体报道。20XX年阅兵建军90周年观后感范文3
值此“八一建军节”之际,我祝福所有的战友健康快乐!
“八一”,一个前20年淡淡的节日,后20年却成为一个我每每难以忘怀的日子。40年的工龄恰好把我现有的人生经历分割为两段:前20年军旅生涯,后20年地方生活。尽管后20年的生活也是彩斑斓、精彩纷呈,但前20年,那精彩的军旅生涯,如歌的青春岁月,总是那么强烈地冲击着我的灵魂,激荡在我的心田,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情思万缕,浮想联翩。。。。。。
1970年12月18日,刚满17岁的我,稚气未脱,懵懵懂懂,穿上绿军装,来到了南京军区政治部新兵连,北崮山下我迈开了军人的第一步。由此,我走出了政治部,走向了上海外语学院,走到了军区三局。由此,我们的新兵连也走出了C军座,H 教授,Z高工,W经理;在南京还有我们新兵连张旭东连长,省民政的崔,区工商的张,以及缪、储、李等人,当然,还有我们作版的才女G;还有北京的王,莱州的孙、程、孙和许多失去联系的战友。
在我的回忆《万绿丛中一点红》(十五)之中,我是这样回忆的:“1976年6月26日,告别了政治部战友、告别了同学,告别了南京的伯父、姑父两家人,又一次告别了这个在我人生历程之中反复出现过的城市,坐着直达独山的长途汽车,风尘仆仆一直向西,向着大别山挺进。路越来越弯,山越来越高,下午4点多钟,我终于来到了大别山,来到了新华村,来到了军区三局。
阅兵几年举行一次自此至1983年3月搬迁回南京,一共6年零9个月,计81个月。减去到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进修半年6个
月和到沈阳军区三局学习1年多的14个月,我在大别山实际生活了61个月,5年零1个月的时间,但前后则跨越了8个年头。
在这里我度过了23岁至30岁青春飞扬的时段,在这里我走过了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在这里我经历了情感的跌宕起伏,在这里我得到了精神的凝炼和升华,在这里我感受了灵魂的洗礼和净化,在这里我学到了一辈子都受用不尽的知识和本领。
7年,在我的一生之中是一个不太长的时段,为什么我一生都忘不了这段时光?
大别山,仅仅是我人生之中生活过的地方之一,为什么她让我魂牵梦萦、至今难忘?
面对着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却不到一个完全能够说服我的答案。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我经常在回顾、在思索、在反思、在探求。”
在母校60周年校庆时,我曾深情地回顾:“当风雪弥漫着大别山的时候,我正奋战在保卫祖国的特殊战场。当粉碎‘四人帮’的捷报传来时,我正手握教鞭,努力地完成语言的传承。我骄傲,老师的殷
切期望,我在两年的教学中实现了。为了一份特别的理想,我又学习了《高等代数》、《数理统计》、《概率论》、《电子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