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副省级)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副省级)考前预测试题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6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集思广益打一国家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从曾经的“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张悟本,到号称弟子3万的道长李一、“养生教母”马悦凌,再到王林、王学贵,近年来身怀各种“神功”的“中医养生大师”前赴后继,不断涌现,成为养生界一大景观。而国人对此趋之若鹜,更是折射出了科学知识匮乏的状况。2012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7%的人认为当前虚假医疗广告非常多。仅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就已达到1.84万次,违法医疗器械广告3110次、违法保健食品广告1.83万次。据统计,由于虚假医疗广告误导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今天你买盐了吗?”“涨到5元一包了”“货架空了!”……在路上、在超市里时不时都能听到诸如此类关于买盐的对话,而在网络上也诞生了诸如“盐如玉”、“盐王爷”的热词。2011年3月15日,因为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有谣言称日本核辐射会污染海水导致以后生产的盐都无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用盐可防核辐射,一时间引起一些市民疯狂抢购食盐。此次抢盐事件于16日晚上最先从较靠海的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广东等省份传开,之后蔓延到其他地区,甚至连距离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有3200公里的重庆以及成都也闹起了盐荒。从狂放鞭炮到喝绿豆汤,从抢购板蓝根到席卷超市食盐;从北京到内蒙古,从河北到陕西……盲目信从大潮横扫全国。
  2011年某电视台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广州一母亲聚众打死了女儿的嫌疑人,被法院
判刑五年,电视台就此事即时征求了观众的观点,结果认为这是“违法行为”的只有400余票,而认为“打死活该”的则近5000票。不但意识层面如此,行为层面也不容乐观,在我国,没有警察的地方基本上就没有交通规则,红绿灯基本上是个摆设,即使有警察在场,很多行人也视若无睹。交通法规的基本功能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而很多国人为了早走一会儿,或少走几步弯路,就可以冒巨大的风险去践踏法律。遇事喜欢关系,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关系,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关系,孩子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关系,买房子的时候关系,生病的时候关系,死了去火葬场还要关系,在为关系所支配的思想与行为中,又何谈法治呢?
  2.鲁迅先生说:“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即不很多。”十九世纪,美国传教士明恩溥通过在中国二十多年的观察,也发出了类似的感慨:“中国人不仅对属于‘公众’的东西不感兴趣,而且防范不严,便垂手可得,很容易成为偷窃的目标。铺路的石头搬回家去了,城墙上的砖也一块一块的不见了。”不但对公共物任意破坏或视为私有,对公共环境、公共秩序也缺乏相应的尊重,如为人所诟病的旅途中的随意吐痰、扔垃圾、公共场所的不修边幅、喧哗吵闹、排队加塞等行为也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或许也是其中之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力量,然而当前的我们却被各种粗制滥造与低质模仿包围着。大广场、大高楼,不仅外形相似,布局也如出一辙:城市中心设广场,广场中心有花坛、喷泉,中央商务区高楼林立,主干道宽阔整齐、贯穿新城。雷同的规划,雷同的建筑,雷同的景观,甚至连楼盘名称也雷同。有人戏称,要不是拿着机票,都不觉得来到了一个新地方。城市建设不仅受着“千城一面”的叩问,同时对国外建筑的低质模仿也日益令人们产生质疑。杭州仿建巴黎埃菲尔铁塔、广东惠州仿建奥地利小镇哈尔斯塔特、郑州现法国朗香教堂、苏州有座伦敦塔桥、石家庄建狮身人面像。学术领域也不例外,据统计,我国目前在SCI上的论文,在全世界已经排行第二,仅次于美国,总数相差不远。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钟世镇曾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神桥”的新闻发布会上则一语道破天惊,称我国发表在SCI上的论文,有用的不到15%,大批都是垃圾论文。一些大学教授也反映,拼凑、拆分、整合发表论文,导致学术论文质量、水平低。
  当初来医院工作,对于病人家属给的红包一概不要,结果不仅被同事视为异类,连病人都不敢请他做手术。“后来有同事和我说,现在都是这样的风气,在其他医院也一样,不要反而会被排斥。我也就慢慢接受了。我现在只能做到不因为红包而影响,这是我唯一还没被突破的底线。”北医三院医生王亮(化名)说。由于担心法律工作的种种潜规则,北京某
高校法律专业的刘飞(化名)毕业后进入某市级媒体当了记者。干了不到一年,他发现在这里坚守底线同样艰难。有些记者对一些问题道听途说,不去很好的核实,有的还捕风捉影。另外,为了争取眼球、争取发行量,有的记者为了使自己的稿子有更多的可读性,就把事实弄的离奇一点。“不做假账”是财务工作者的底线。北京市一家私营企业会计詹非(化名)却告诉记者,上学时老师曾说,如果一个学会计的不会做假账,很难到工作。他当时不信,工作后却发现不得不信,没干多久,经理就很含蓄地要我调账,第一次我个理由拒绝了,可这样根本干不下去,后来我也就答应了。
  3.2013年2月23日,煦日融融,温暖的春风融化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白雪。S村“文化大院”乡亲们琅琅的《弟子规》声伴随着春风一路传来。
  说起S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村支书刘勤脸上荡漾着无限的感激和自豪:“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村民们的齐心协力。我们才有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裕、文明与和谐”。
  盘点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沧桑巨变,刘勤有说不完的话。S村现有耕地440公顷,人均不足0.35公顷,全村315户,人均收入几年前就已达到了5000元。S村紧跟时代步伐,科学规划、集思广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了解决
人多地少的现状,每年到外面承包的地就要100多公顷,实际耕种面积已超过600多公顷。
  由于村两委务实,村民们认干,为了多种地,村委会筹建了农机合作社,村合作社拥有大小机车、推土机、玉米收割机等近20台。刘勤说,一到农忙季节,沸腾的田野里飞跑的机车,升腾着村民的希望。
  为了开阔农民眼界,提高科技水平,村委会订阅了省市党报放在食杂店等人流活动多的场所,方便村民学习科技知识和掌握致富信息。有的村民觉得不“解渴”,自己还买科技书,“农家书屋”的落成可帮了村民们大忙。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家园,即使物质家园再好,也不会幸福的。富了口袋的村民更想富脑袋。”刘勤说,村上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心领神会学习“八荣八耻”,知行合一践行中国的传统美德。物质文明渐入佳境的S村村民路通人心齐,他们把脚步迈向更高质量的精神文明。评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让S村出名了,刘勤不无自豪,每年都有人来参观学习。
  在村里,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的现象已成了历史。没儿没女的有人“养老送终”,老弱病残有人照顾,村民们好像忘记了自己的姓氏,整个村子就像一个大家庭。
  “智障老人朱文义家是村中典型的‘脏乱户’,老两口年事已高,70多岁而且,家里还有个智力不健全的30多岁的儿子,生活十分拮据。陈守芬和村里的妇女们自发组成了照顾小分队,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两人一组,一下子排了三十多个班。”金淑清说:“我当时没有排班,有时间可以天天去照顾他们。”
  义务出工3400多人次,义务出车300多台次,没用国家一分钱,没用集体一块料,没花一分人工钱,凭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凭着对新生活的向往,S村的老少爷们硬是把一座标准高、功能多、设施全的4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院矗立在全村最高处。大院里,孔子塑像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孔圣先贤的“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思想之光在这里闪耀,传统文化宣讲团、“百城孝子”也来了,活动室火起来了。院外松涛阵阵,院内笑声朗朗。
  背诵《弟子规》的队伍越来越大,践行《弟子规》言行的人越来越多,S村不论老幼妇孺都能全文背诵。《弟子规》义务宣讲员张利说,村民不只背古圣先贤的话,还熟谙“八荣八耻”,大院院墙的“仁、义、礼、智、信”和图文并茂的“八荣八耻”内容早已说明大家已将二者合而为一了。
  S村里的“大刀刘”,腰间从没离过刀,拿人家的东西跟自家一样,村民敢怒不敢言。“你霸道吧,就从你开始。”不会喝酒的张利灌瓶啤酒坐上他家炕头,实实在在叫起了兄弟。地荒着,张利带上公益小团队几天就给种好了;没钱看病,直接送到医院还日夜地陪护……“大刀刘”问:“你图啥?”老张笑吟吟地瞅着他:“你是咱弟。”
  “结婚时,我和婆婆实在是处不来。婆婆是我爱人的继母,我看见她就有说不出来的烦。可是学了《弟子规》以后,‘首孝悌’让我开悟了。我真诚地向婆婆道歉,如今我们处得比亲母女还亲。”33岁的隋丽丽一边给八十多岁的爷公公洗脸,一边说到。
  “以前在家说话都是喊,而且经常撂脸子,现在我们一家三口都学《弟子规》,儿子听话了,家庭和睦了,怕被其他妹落下,我常向学得好的妹学。现在每天都觉得开心,一有时间大家就到一起交流学习和‘实践’的心得,生活越来越有滋味了。”王丽萍说。
  农历二月末,21岁的刘岩就要嫁给二十里以外的小伙子,她说:“他们屯里的传统文化学得不好,我去了以后要带他们一起学,学习尊老,学习品德修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只有初中文化的她说起传统文化滔滔不绝,这大概得感谢“S村大院”。
  手里拿着一本刚从“农家书屋”借来的新书的宗艳芳,赶热闹地和大家交流怎样孝敬父母公婆、怎样教育子女。她说,农村平时早上五点多就起来了,这几年更早了。如果扫不着雪,或者发现今天的路已被别人扫了,心里特着急,就像丢啥似的,第二天会起得更早。村就是家,家就是村。
  大家兴小家才能旺。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S村已见雏形。S村的村民们干劲冲天,他们不但建设自己心爱的家园,还友情支持其他村进行文明建设。怕给帮扶村添麻烦,去帮邻村修路时,去的义工全都是自己带的饭。冷英华说,在S村“雷锋”随处可见。
  S村一千多名村民坚守着中华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建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用心灵的悟化弘扬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有人说,弘扬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文化,会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在S村这些话被实实在在地证明着。“德日进、过日少,行高者、名自高……”悦耳的声音浸润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春风奔向四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