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一些见解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表明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这种唯物主义不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自然界对人的优先性,它把主体——人的能动性提到首要地位,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其显著特征是把实践作为唯物主义哲学思考的一个重点。
实习生自我鉴定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实践,亦即马克思所称的“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其理论表现则是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其实践观。
从理论来源上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立离不开黑格尔、费尔巴哈、卢梭,康德,歌德、费希特等前人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欧洲理性主义觉醒的时代,理性主义出于反对宗教唯心主义的需要,把精神同物质、人同自然界对立起来,而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却把人同自然界越来越密切地统一起来,并使自然和社会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实践观的扬弃和超越。马克思既不把实践看作是纯思辩的理念活动,也不认为实践只是饮食男女等物质活动,而是它理解为人的现实的感性
活动。他立足于劳动生产的基础上阐明这种现实的感性活动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活动。
劳动使世界两重化为自然和社会,同时又使自然史和人类史深成一体,它是人类一切实践的基本形态。
任何实践的过程都是人借助一定的手段,不仅改变客观对象的形式 ,让对象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在对象中实现了预定目的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劳动过程的要素明确规定为: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又说,这种活动是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其中目的和手段最能体现劳动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因为目的是实践活动的内在尺度,表示主体统摄客体,复制客体,创造客体,实现客体主体化的意向和目标。目的贯穿于实践的始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物化,在实践结束时转化为具体的物质产品。实践活动正是从主观目的过渡到客观实在的不可缺少的中介,它体现了人的主观目的性和事物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后者只有本能。人的劳动实践,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上的变化,同时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办理残疾证的条件
从实践的手段来看,一定的生产工具体现着人类理性机巧,以及人类本质力量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扩展。马克思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借此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充分显示出人是万物之灵。劳动工具可以拓展物质变换的空间,加速变换的速度,提高变换的质和量,使客体的自发运动形式向人的自觉活动形式变换,创造出愈来愈丰富的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实践主体的劳动能力及其发展主要体现在实践手段的发展和更新上,而手段的改进和发展反过来 又加强实践主体对客体对象世界的改造,手段标志着人类实践水平的质量和发展程度。所以马克思把劳动工具的发展水平作为衡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物质标志。
实践不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的变换活动,表现出人的自觉能动性,更重要的,它是社会历史的过程。实践体现着自然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理解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恰恰是理解两者双重统一的关键,这一点是崇尚自然的旧唯物主义者所不了解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及其不彻底性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吃什么可以降低血糖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把“感性”看作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媒介,认为通过这媒介如同通过
焦点,会点燃世界之光。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高》中明确地指出,这种感性媒介就是劳动,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通过劳动来实现的,并认为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一句话,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他在《资本论》中对劳动过程作了深刻的剖析,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古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作为人身外的自然界是物质的,人自身(作为劳动力)也是物质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传导物——工具,也是物质的。因此和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是客观的物质过程。但是必须指出,劳动实践过程不是自然自身之间的过程,而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以大自身的发展来规范物质变换的活动。人以外的动物,都把自身周围世界当成既定的东西,即不可改变的环境来接受,它们还没
有从自然界中发分离出来,因此也就不能以主体的身份同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活动。唯有人是与自然界既相统一又相对立的力量,它通过劳动实践将封闭在自然界内部的物质能量开发出来,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等等,直至人自身智力的开发。随着劳动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活动就愈广泛深入。人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在夺取天地造化之功,使自然不断人化,同时也改变自身,并创造出一个人的世界——人类社会。劳动使世界两重化为自然和社会,同时又使自然史和人类史深成一体,它是人类一切实践的基本形态。四驱兄弟2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首先表现为自然生成为人的历史过程。人不是单纯自然选择的产物,而是通过实践劳动而生成的。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因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已经变成实践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的非实在性的承认的问题,在实践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从人类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动物在转变为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是经过漫长的劳动,人才超越了动物的本能状态,从其余动物中分化出来,使自己成为人。最终,劳动也
将“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实践是自然的存在和自觉的社会存在的统一,既体现了自然尺度,又体现了社会历史尺度。
实践的社会历史过程性还表现在,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始终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和社会关系。离开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对自然的物质变换活动就不可能进行。总之,无论是劳动生产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都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借助于人们一定的交往形式来进行的。其中,物质交往活动是一切其他交往活动的基础,这是我们关注的主题。生产关系就是生产领域中交往活动的固定化了的模式。马克思指出,个人“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发生交往的,同时由于这种交往又决定着生产和需要,所以正是个人相互间的这种私人的个人的关系、他们作为个人的相互关系,创立了——并且每天都在重新创立着——现存的关系”。“现存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所存在的交往的产物”。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即创造了物质财富,又创造了自身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践活动不仅从内容而且从形式来说,都是社会性
的。人们由交往而联结成为社会主体,即使就个人活动而言,不仅我进行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是社会(通过交往)给予的,而且我自身的存在也是社会的活动,因为我用我自身所做出的东西,就是我为社会做出的,从而意识到我自身是社会的存在物。可见,正如社会本身创造着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创造着社会,无论社会和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历史的实践。用马克思的话说,即“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众队伍的扩大”。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可以不再听凭个人利益的盲目争斗而自发地形成一些规范、规则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可以依靠社会的自觉力量,通盘协调各种利益,努力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做到人民较为满意。无产阶级实践的巨大力量,首先在于它能造就越来越多目光远大,富于牺牲精神并富有个性的新人,从而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奠立基础。 这样,把握马克思的实践观就有两个基本点:其一是直接现实性。凡可称之为实践的,一定是对独立的对象性存在进行有效改造的活动,因而同一切唯心的实践观相区别。因此,尽管实践的范围极其宽泛,每一种实践形式都有其存在的根据,而根本制约它们的,不是意志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活动条件。其二是普遍性。实践决不像人们所直观的那样凌乱,那样狭隘,事实上,它是人类进步趋势的坚实基础,具有普遍性统一性的品格。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使得马克思的实践观真正做到了科学与价值,现实与未来的统一。而割裂这两个基本点,
必然把马克思的实践观不是思辨化,就是实证化。应当看到,实践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感性活动,直接现实性是其基本品格。生产生活总是各种实践形式最深厚的基础,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本末倒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走向21世纪 根据上述分析,马克思的实践观本身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完整的把握,在我们今天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经过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践第一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实践的发展过程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一致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已将实践提到世界观的高度,明确地宣称他们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一哲学的任务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由此,“实践”应当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是机统一的整体,这个统一的基础,不是别的,正是实践。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就不能想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八仙全传主题曲
>关于青春的作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