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认识论中的实践观及其时代意义
论马克思认识论中的实践观及其时代意义
【摘 要】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引入实践,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而实践观点是贯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高度重视人及其实践活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真正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思维方式。本文拟对马克思认识论中的实践观及其时代意义做一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认识论;实践观;唯物主义
1845年,马克思发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这是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因为在这里马克思引入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由此初步创立,一种崭新的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建立了起来。
1.批判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1关于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
《基督教的本质》是费尔巴哈阐释基督教本质和批判宗教神学的著作,但书中也明显暴露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足。费尔巴哈没有正确区分庸俗的实践观和人类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本质区别,最终导致了对实践的贬抑。费尔巴哈把人的活动理解为理论的活动实践的活动两类,但他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1],而贬低实践活动的作用。并认为,只有理论才揭开世界的壮丽理论之立场就意味着与世界和谐相处……如果人仅仅立足于实践之立场,并由此出发来观察世界,而使实践的立场成为理论的立场时,那他就跟自然不睦”[2],可见,费尔巴哈非常重视理论的作用,而恰恰忽视了实践的作用,也就忽视了实践在认识和改造实践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故而理解为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因此,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1]费尔巴哈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唯物主义,但是,由于费尔巴哈没有真正的理解实践在整个哲学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即遗落了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故而,费尔巴哈认为人的实践活动只是从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1],就自然暴露出其唯物主义的不足。
1.2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3]。这里,对象、现实、感性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切客观事物,即客观物质世界。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就是把客观事物看作是与主体活动无关的手动挡的车怎么开“自在自然,不懂得实践活动对客体事物的作用和影响。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就是把人对世界的反映理解为类似于照镜子的消极映射活动,认为主体对于客体的反映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媒介,忽视了主体的实践性和认识活动的社会性与能动性。按照马克思的意思,人的实践活动并非是主体直观反映客体的活动,而应当是人的一种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即实践活动。这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都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1]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就是要看到人的认识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的无限发展过程,不仅是感性的直观,更是理性的升华,它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
律性。可以说,实践就是将人和客观物质世界联系起来的桥梁。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说:在人与客观世界之间存在着两种最基本的关系,一种是实践关系,一种是认识关系,而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列宁也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4]因为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出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正是在这双重的关系中,人们既改造着客观世界,也提高着自己的认识能力。人对世界的反映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的;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5]所以,鼠年祝福的一句话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6]
而对于上述一切,以前的旧唯物主义是不理解的。他们把实践排除在认识论之外,离开人的实践活动去认识客观世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把客观世界当作认识对象,而非实践对象;不懂得,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认识世界。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而且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就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科学揭示出了认识的本质。
2.马克思认识论中的实践观
2.1变革认识论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3]可见,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认识论,科学的解答了如何能判定认识与对象、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立了以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认识论上的革命。
2.2揭示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科学的揭示出认识的本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6]。从认识的发展过程来看,主体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的摹写、选择、创造过程。摹写,是说人的认识首先是对客观事物的摹本小学生环保作文400字。人的认识作为对某一事物的反映必须以该事物为模型。选择对党的100岁生日祝福语,是说在以客观对象为模型的基础上,由于客观对象的信息丰富而复杂,主体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吸收对象的全部信息,而只能吸收对于形成客观对象的直观映象和抽象本质所必需和必要的信息,这就要发挥主体所特有的信息选择
机制的作用,这也就反映出了出题思维活动的能动性。创造是说人作为认识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同人特有的能动的、创造性不可分离的。由实践所决定的人的认识活动,不可能像动物反映外界那样,仅停留在直接感受的水平,而是要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这就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能动的抽象思维活动和创造性思维。人的认识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通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中,而且体现在为实践改造对象提供观念模型、对客观对象进行超前反映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从事实践活动,不仅需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还必须基于这种认识在观念中塑造出符合主体需要的理想客体。由此可见,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是一种更基本的关系。即人们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反映客观世界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才形成了认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3.非常完美齐琦微博马克思认识论中实践观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实践观在认识论中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
3.1理论意义
它超越和升华了德国古典哲学,引起了世界哲学,尤其是认识论的革命。《提纲》的发表
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萌芽,是马克思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新唯物主义逐步形成的一个分界点。标志着马克思已经彻底地摆脱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一个崭新的世界观已逐步形成。他科学地解决了哲学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关于真理的判定标准问题、人的本质问题和社会关系本质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而且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就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而《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其中,科学实践观自始至终被《德意志意识形态》贯彻着。《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总之,马克思实践哲学是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辩证法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建的,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超越和升华。
3.2现实意义
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实践观及其新唯物主义,对于我们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我们更加坚信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内
容的科学发展观。使我们能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并深刻领会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是当代的伟大实践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境界。
其次,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掌握和自觉贯彻落实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只有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基本精神紧密结合,产生的问题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说明及正确的解决,才能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从而加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并立足于实践,构建出具有中国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新体系,指导新实践。
再次,有助于我们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迎接住各种挑战,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道路。
最后,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实践精神。突出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当前的大学教育侧重于理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再加之学生学习功利性所表现出的重理论轻实践,这就使得学生一来对理论知识的领悟不够彻底、掌握不够系统;二来个人能力的提升也不明显,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强调实践,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及走向社会迎接挑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心悦会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马列著作选读(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4]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