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年7⽉)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前⾔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络信息中⼼(C
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单位共同开展互联⽹⾏业发展状况调查,⾃1997年⾄今CNNIC已成功发布了33次全国互联
⽹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4次报告。当前互联⽹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民⽣活形态的关键⾏业,CNNIC的
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络发展动态、制定相
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的重视,被国内外⼴泛引⽤。⾃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形成了于每年1⽉和7
⽉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第34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民规模、结构特征、接⼊
⽅式和⽹络应⽤等情况进⾏了连续的调查研究。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作⼀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持。各项调查⼯
作得以顺利进⾏;在各互联⽹单位、调查⽀持⽹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在此,谨对他们表⽰最衷⼼的感谢!同
时也对接受第34次互联⽹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民朋友表⽰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络信息中⼼2020年7⽉报告摘要⼀、基础数据
截⾄2020年6⽉,我国⽹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互联⽹普及率为
46.9%,较
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截⾄2020年6⽉,我国⽹民中农村⼈⼝占⽐为28.2%,规模达1.78亿。截
⾄2020年6⽉,整体⽹民中⼩学及以下学历⼈的占⽐为12.1%,相⽐2013年底上升0.2个百分点,⽽⼤专及以
上⼈占⽐下降0.3个百分点。⼿机上⽹的⽹民⽐例为83.4%,相⽐2013年底上升了2.4个百分点。台式电脑和笔记本
电脑上⽹⽹民⽐例略有下降,分别为69.6%和43.7%。截⾄2020年6⽉,我国域名总数为1915万个,其中“.C
N”域名总数为1065万,占中国域名总数⽐例达到55.6%;“.中国”域名总数达到28万。截⾄2020年6⽉,
我国⽹站总数为273万个,.CN下⽹站数为127万个。⼆、趋势与特点⼿机上⽹⽐例⾸超传统PC 上⽹⽐例,移动互联⽹带
动整体互联⽹发展截⾄2020年6⽉,我国⽹民上⽹设备中,⼿机使⽤率达83.4%,⾸次超越传统PC整体使⽤率(80.
9%),⼿机作为第⼀⼤上⽹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同时⽹民在⼿机电⼦商务类、休闲娱乐类、信息获取类、交通沟流类等应⽤的使⽤率都在快
速增长,移动互联⽹带动整体互联⽹各类应⽤发展。互联⽹发展从“⼴”到“深”,⽹民⽣活全⾯“⽹络化”互联⽹发展重⼼从“⼴泛”转向“深⼊
”,⽹络应⽤对⼤众⽣活的改变从点到⾯,互联⽹对⽹民⽣活全⽅位渗透程度进⼀步增加。2020年上半年,中国⽹民的⼈均周上⽹时长达2
5.9⼩时,相⽐2013年下半年增加了0.9⼩时。除了传统的消费、娱乐以外,移动⾦融、移动医疗等新兴领域移动应⽤多⽅向满
⾜⽤户上⽹需求,推动⽹民⽣活的进⼀步“⽹络化”。⽀付类应⽤领涨,推动电商基因渗透更多线下消费场景2020年上半年,⽀付应⽤在整体
和⼿机端都成为增长最快的应⽤。⼿机⽀付⽤户规模半年增长率达63.4%,使⽤率由2013年底25.1%增⾄38.9%。移动
⽹上⽀付与消费者⽣活紧密结合拓展了更多的应⽤场景和数据服务(如账单功能),也推动了⼿机端商务类应⽤的迅速发展。相⽐2013年底
,⼿机购物、⼿机团购和⼿机旅⾏预订⽹民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42.0%、25.5%、65.4%。⼿机游戏异军突起,带动整体⽹络游戏
使⽤率逆转增长截⾄2020年6⽉,中国⽹络游戏⽤户规模达到3.68亿,使⽤率从2013年底的54.7%升⾄58
.2%,扭转了使⽤率⼀直下滑的趋势,基本恢复⾄2012年底⽔平。⼿机游戏使⽤率为47.8%,增长4.7个百分点,规模增长
3648万,成为整体游戏⽤户增长的主要动⼒。互联⽹理财⽤户初具规模,⽹络⾦融服务创新潮涌互联⽹理财产品推出仅⼀年时间内,⽤户规
模达到6383万,使⽤率达10.1%。互联⽹的便捷性打通资⾦链条,降低了理财产品管理及运营成本。互联⽹的长尾效应聚合个⼈⽤户
零散资⾦,既提⾼了互联⽹理财运营商在商业谈判中的地位,也使个⼈零散资⾦获得更⾼的收
益回报。第⼀章调查介绍⼀、调查⽅法(⼀)⽹民个
⼈调查1.1调查总体中国有住宅固定电话(家庭电话、⼩灵通、宿舍电话)或者⼿机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样本规模调查总体样本3
0,000个,其中,住宅固定电话⽤户、⼿机⽤户各15,000个,样本覆盖中国⼤陆31个省、⾃治区、直辖市。◇调查总体细
分调查总体划分如下所⽰:调查总体细分图⽰⼦总体A:被住宅固话覆盖⼈【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灵通⽤户+学⽣宿舍电话
覆盖⽤户+其他宿舍电话覆盖⽤户】;⼦总体B:被⼿机覆盖⼈;⼦总体C:⼿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住宅固话覆盖⼈和⼿机覆盖
⼈有重合,重合处为⼦总体C】,C=A∩B。1.2抽样⽅式CNNIC针对⼦总体A、B、C进⾏调查,为最⼤限度地覆盖⽹
民体,采⽤双重抽样框⽅式进⾏调研。采⽤的第⼀个抽样框是固定住宅电话名单,调查⼦总体A。采⽤的第⼆个抽样框是移动电话名单,调查⼦
总体B。对于固定电话覆盖体,采⽤分层⼆阶段抽样⽅式。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够的代表性,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治区分为3
1层,各层独⽴抽取样本。省内采取样本⾃加权的抽样⽅式。各地市州(包括所辖区、县)样本量根据该城市固定住宅电话覆盖的6周岁以上
⼈⼝数占全省总覆盖⼈⼝数的⽐例分配。对于⼿机覆盖体,抽样⽅式与固定电话体类似,也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治区分为31层,各
层独⽴抽取样本。省内按照各地市居民⼈⼝所占⽐例分配样本,使省内样本分配符合⾃加权。为了保证每个地市州内的住宅电话号码被抽中的机会近
似相同,使住宅电话多的局号被抽中的机会多,同时也考虑到了访问实施⼯作的操作性,在各地市州内住宅电话号码的抽取按以下步骤进⾏:⼿机
体调研⽅式是,在每个地市州中,抽取全部⼿机局号;结合每个地市州的有效样本量,⽣成⼀定数量的四位随机数,与每个地市州的⼿机局号相结
合,构成号码库(局号+4位随机数);对所⽣成的号码库进⾏随机排序;拨打访问随机排序后的号码库。固定电话体调研⽅式与⼿机体相似
,同样是⽣成随机数与局号组成电话号码,拨打访问这些电话号码。但为了不重复抽样,此处只访问住宅固定电话。1.3调查⽅式通过计算机辅助
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调查。1.4调查总体和⽬标总体的差异CNNIC在2005年底曾经对电话⽆法覆盖⼈进⾏过研究,
此体中⽹民规模很⼩,随着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前该体的规模逐步缩减。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个前提假设,即:针对该项研究,固话和⼿机
⽆法覆盖⼈中的⽹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上调查⽹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应⽤的使⽤情况。中国互联⽹络信息中⼼(CNNI
C)在2020年6⽉20⽇⾄6⽉30⽇期间进⾏了⽹上调查。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络信息中⼼(CNNIC)的
⽹站上,同时在各类⼤型⽹站上设置问卷链接,由⽹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三)⽹上⾃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上⾃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站数
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技术统计,⽽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络国际出⼝带宽数。3.1IP地址总数IP地址分省统计
的数据来⾃亚太互联⽹信息中⼼(APNIC)和中国互联⽹络信息中⼼(CNNIC)IP地址数据库。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
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由于地址分配使⽤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
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每半年上报⼀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络信息中⼼(
CNNIC)会将来⾃APNIC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较、核实,确定最终IP地址数。3.2中国域名总数和⽹站总数中国的域
名总数和⽹站总数来源于:域名数:.CN和.中国下的域名数来源于中国互联⽹络信息中⼼(CNNIC)数据库;中国类别顶级域名(
gTLD)来源于域名统计机构WebHosting.Info公布的数据。⽹站数:由CNNIC根据域名列表探测得到。.CN
和.中国域名列表由CNNIC数据库提供,类别顶级域名(gTLD)域名列表由国际相关域名注册局提供。3.3⽹络国际出⼝带宽数⼯
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络出⼝带宽总数。《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了这些
上报数据。⼆、报告术语界定◇⽹民:过去半年内使⽤过互联⽹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机⽹民:指过去半年通过⼿机接⼊并使
⽤互联⽹,但不限于仅通过⼿机接⼊互联⽹的⽹民。◇电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电脑接⼊并使⽤互联⽹,但不限于仅通过电脑接⼊互联⽹的⽹
民。◇农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民。◇城镇⽹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
住在我国城镇地区的⽹民。◇IP地址
:IP地址的作⽤是标识上⽹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IP地址(⽆论以何种形式存在)
,才能和互联⽹相连。◇域名:本报告中仅指英⽂域名,是指由点(.)分割、仅由数字、英⽂字母和连字符(-)组成的字串,是与I
P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地址标识。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如以.CN结尾的域名代表
中国;⼀类是类别顶级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结尾的域名等。◇⽹站:是指以域名本⾝或者“WWW
.+域名”为⽹址的web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和类别顶级域名(gTLD)下的web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
位于中国境内。如:对域名cnnic来说,它的⽹站只有⼀个,其对应的⽹址为cnnic或wwwnic
,除此以外,whoisnic,mailnic……等以该域名为后缀的⽹址只被视为该⽹站的不同频道。◇调
查范围:除⾮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指中国⼤陆地区,均不包括⾹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调查数据截⽌⽇期: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
⽌⽇期为2020年6⽉30⽇。第⼆章⽹民规模与结构特征⼀、⽹民规模(⼀)总体⽹民规模截⾄2020年6⽉,
我国⽹民规模达6.32亿,半年共计新增⽹民1442万⼈。互联⽹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
个百分点。表1中国⽹民规模与互联⽹普及率时间
2010.62010.122011.62011.122012.62012.12201
3.62013.122020.6⽹民数420004573048500513105376056400590566175863200互
联⽹普及率31.80%34.30%36.20%38.30%39.90%42.10%44.10%45.80%46.90%来源:中国
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2020.62020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机对功能⼿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机对⽹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
效果减弱。⼯信部发布数据显⽰,2011、2012年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分别为1.18亿、2.24亿部,2013年前
11个⽉我国智能⼿机出货量为3.48亿部,2020年第⼀季度我国智能⼿机出货量为1.0亿部,同⽐下降24.7%。
互联网行业智能⼿机⽤户已形成庞⼤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此外,由于易转化体逐渐被纳⼊⽹民体,互联⽹渗透难度加
⼤,⾮⽹民体中低学历体占⽐很⾼,且该⼈上⽹意愿⾮常低。本次调查显⽰,除学⽣外,在农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到87.
9%,⽽该⼈中仅有6.1%的⼈表⽰未来半年内肯定上⽹或可能上⽹;除学⽣外,在城镇⾮⽹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66.3%,⽽
该⼈中仅有9.4%的⼈表⽰未来半年内肯定或可能上⽹。⽬前,我国农村⾮⽹民⼈⼝仍有4.5亿,是未来互联⽹普及⼯作的重要⽅向,
应针对不同体采取差异化的转化策略。本次调查发现,农村新增学⽣⽹民中10岁以下⼈占⽐仅为16.1%,远低于城市新增学⽣⽹民
中54.2%的占⽐。因此,加强我国农村初级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低龄学⽣开设互联⽹教育课程,将对我国互联⽹普及率
的提⾼带来⼀定的贡献。⽽从农村新增⾮学⽣⽹民的互联⽹应⽤情况分析来看,即时通信、⽹上看新闻、⽹上收听⾳乐或下载⾳乐使⽤率分别为7
2.2%、61.3%、4
3.3%,远超其他类⽹络应⽤。针对农村⾮学⽣⽹民受教育⽔平低,掌握IT技术存在⼀定难度的特点,⼚
商应针对该体开发操作简便的即时通信、新闻、⾳乐类软件,拓宽该体的⽹络⼊⼝。另外还应加⼤开发贴合农村⽣产、⽣活的⼯具类应⽤⼒度,
向农民提供有实⽤价值信息内容。随着政策⽀持⼒度的加⼤,⽹络应⽤环境的持续改善,互联⽹对传统⾏业的影响更为深⼊。⾸先,政府继续
加快互联⽹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1⽉⼯信部颁布《关于设⽴新增国家级互联⽹⾻⼲直联点的指导意见》,有利于改善我国互联⽹络性
能,推动互联⽹产业地理布局。其⼆,今年4G业务正式商⽤,移动运营商加⼤4G⽹络建
设,4G的到来使⾼清视频会议、移动⽹游
、3D导航等适⽤于⼤宽带移动⽹络下的应⽤逐步得以使⽤,并带动互联⽹企业创新热潮。其三,互联⽹基因向传统⾏业的注⼊更为深⼊,
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传统⾏业的改造、颠覆作⽤更为明显。(⼆)⼿机⽹民规模截⾄2020年6⽉,我国⼿机⽹民规模达
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民中使⽤⼿机上⽹的⼈占⽐进⼀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升
⾄83.4%,⼿机⽹民规模⾸次超越传统PC⽹民规模。⼿机⽹民规模在2013年全年激增8009万之
后,潜在⼿机⽹民已
被⼤量转化,⼿机⽹民在⽹民中的占⽐已经处于相当⾼位,未来⼀段时间我国⼿机⽹民增长将主要依靠创新类移动应⽤迎合⾮⼿机⽹民潜在⽹络需
求来拉动。(三)农村⽹民规模截⾄2020年6⽉,我国⽹民中农村⽹民占⽐28.2%,农村⽹民规模达1.78亿,较
2013年底增加169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我国农村部分相对发达地区⼈⼝逐步转为城市⼈⼝,这导致农村⽹民在全国⽹民中的占
⽐略有下降。新闻资讯?热点新闻?科技新闻国内新闻世纪新闻⽹?:www.iranch⼆、⽹民属性(⼀)性别结
构截⾄2020年6⽉,中国⽹民男⼥⽐例为55.6:44.4,与2013年底基本⼀致。在庞⼤的⽹民基数影响下,
中国⽹民性别⽐例基本保持稳定。(⼆)年龄结构截⾄2020年6⽉,20-29岁年龄段⽹民的⽐例为30.7%,在整体
⽹民中占⽐最⼤。相⽐2013年底,20岁以下⽹民规模占⽐增长0.6个百分点,50岁以上⽹民规模占⽐增加0.3个
百分点,互联⽹继续向⾼龄和低龄体渗透。(三)学历结构截⾄2020年6⽉,整体⽹民中⼩学及以下学历⼈的占⽐为12
.1%,较2013年底上升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专及以上⼈占⽐下降0.3个百分点,中国⽹民继续向低学历⼈
扩散。(四)职业结构学⽣依然是中国⽹民中最⼤的体,占⽐25.1%,互联⽹普及率在该体中已经处于⾼位。个体户/⾃由职业
者构成⽹民第⼆⼤体,占⽐21.4%。企业/公司中管理⼈员占⽐为2.9%,⼀般职员占⽐为12.2%。(五)收⼊结构整体⽹民中
⽉收⼊在3000元以上的⼈占⽐明显提升,达32.3%,相⽐2013年底增长3.7个百分点,这与我国居民收⼊的增长趋
势相符。三、接⼊⽅式(⼀)上⽹设备2020年上半年,我国⽹民中使⽤⼿机上⽹⽐例继续保持增长,从81.0%上升⾄83.4%,增
长2.4个百分点,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的⽹民⽐例略有下降,今年我国⽹民使⽤⼿机上⽹⽐例⾸次超过传统PC上⽹⽐例(
80.9%),⼿机作为第⼀⼤上⽹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上⽹地点2020年上半年,我国⽹民在家⾥、学校和公共场所通
过电脑接⼊互联⽹的⽐例均有所提⾼,较2013年底分别提升了1.5、2.5和0.8个百分点。随着上⽹设备的多样性和
⽹络接⼊的便利性,⽹民上⽹场景更加丰富、多元。(三)上⽹时长2020年上半年,中国⽹民的⼈均周上⽹时长达25.9⼩时,
相⽐2013年下半年增加了0.9个⼩时。Wi-Fi覆盖提升、3G的成熟和4G的启⽤为⽹民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上⽹环境
,移动互联⽹应⽤丰富性提升多⽅向满⾜⽤户上⽹需求,推动我国⽹民平均周上⽹时间的继续增长。第三章互联⽹基础资源⼀、基础资源概述截⾄
2020年6⽉,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0亿,拥有IPv6地址16694块/32。我国域名总数为1
915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较2013年底年同期减少1.6%,为1065万,在中国域名总数中占⽐达55.6
%。我国⽹站总数为273万个,.CN下⽹站数为127万个。国际出⼝带宽为3776909Mbps,较2013年底
增长10.9%。表22013.12-2020.6年中国互联⽹基础资源对⽐2013年12⽉2020年6⽉年增长量年增长率I
Pv4(个)330,308,096330,408,960100,8640.0%IPv6(块/32)16,67016,694240.
1%域名(个)18,440,61119,151,600710,9893.9%其中.CN域名(个)10,829,48010,654,
709-174,771-1.6%⽹站(个)3,201,6252,726,000-475,625-14.9%其中.CN下⽹站(个)1
,311,2271,272,704-38,523-2.9%国际出⼝带宽(Mbps)3,406,8243,776,909370,08
510.9%⼆、IP地址截⾄2020年6⽉,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16694块/32,较2013年底增长
0.1%。由于全球IPv4地址数已于2011年2⽉分配完毕,因⽽⾃2011年开始我国IPv4地址总数基本维持不
变,截⾄2020年6⽉共计有33041万个。三、域名在“.CN”域名增长带动下,我国域名总数增⾄1915万个
,相⽐2013年底增速为3.9%。截⾄2020年6⽉,中国.CN域名总数为1065万,相2013年同期减少
1.6%,占中国域名总数⽐例为55.6%;.COM域名数量为706万,占⽐为36.9%。另外,“.中
国”域名总数达到
28万。四、⽹站截⾄2020年6⽉,中国⽹站(指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站)数量为273万个。注:数据中不包含.E
DU.CN下⽹站五、⽹络国际出⼝带宽截⾄2020年6⽉,中国国际出⼝带宽为3,776,909Mbps,
半年增长率为
10.9%。第四章⽹民互联⽹应⽤状况⼀、整体互联⽹应⽤状况2020年上半年⽹民对⽹络应⽤的使⽤更为深⼊。交流沟通类应⽤中,
即时通信使⽤率继续攀升,第⼀⼤⽹络应⽤的地位更为稳固。微博客市场逐步进⼊成熟期,整个市场呈现出集中化趋势。社交类⽹站呈现持续下
降趋势,移动社交逐渐向单⼀应⽤聚合。移动商务类应⽤在移动⽀付的拉动下,正历经跨越式发展,在⽹络应⽤中地位愈发重要,⼿机⽹上⽀
付、⼿机⽹络购物、⼿机⽹上银⾏和⼿机旅⾏预定应⽤的⽹民规模半年增长速度均超过40%,带动整体互联⽹商务类应⽤增长。休闲类娱乐应⽤
中,⼿机⽹络游戏和⼿机⽹络⾳乐使⽤率保持快速增长,在2013年整体发展下⾏的背景下,⽹络游戏、⽹络⾳乐2020年上半年
出现回暖,使⽤率基本恢复到2012年底⽔平。信息获取类应⽤发展较为平稳,但⼿机搜索引擎随着各⼤品牌⼿机搜索APP的推
出、⼿机浏览器等多渠道推⼴及各类应⽤的⽤户导流,⽤户规模在保持⾼位情况下依然增长强劲。互联⽹⾦融类应⽤第⼀次纳⼊调查,互联⽹理财
产品仅在⼀年时间内,使⽤率超过10%。⼿机⽀付带动商务类应⽤⾼速增长2020年上半年,⼿机⽀付成为⽹络应⽤发展的最⼤亮点,⽤户
规模半年增长率达63.4%,使⽤率由2013年底25.1%增⾄38.9%。移动⽀付打通各种商务应⽤,带动⼿机购物、⼿机团
购和⼿机旅游预订等商务类应⽤快速增长。相⽐2013年底,⼿机购物、⼿机团购和⼿机旅⾏预订⽹民规模增长率分别达到42.0%、
25.5%、65.4%,商务类应⽤在互联⽹应⽤地位愈加重要。⼿机游戏带动⽹络游戏⽤户规模增长截⾄2020年6⽉,中国⽹络
游戏⽤户规模达到3.68亿,使⽤率从2013年底的54.7%升⾄58.2%,使⽤率基本恢复⾄2012年底⽔平。⼿机
游戏使⽤率为47.8%,增长4.7个百分点,规模增长3648万,是游戏⽤户增长的主要动⼒。互联⽹理财⽤户规模增长互联⽹的
便捷性打通资⾦链条,降低了理财品管理及运营成本。互联⽹的长尾效应聚合个⼈⽤户零散资⾦,既提⾼了互联⽹理财运营商在商业谈判中的地位,
也使个⼈零散资⾦获得更⾼的收益回报。互联⽹理财产品推出仅⼀年时间内,⽤户规模达到6383万,使⽤率达10.1%。社交⽹站使⽤
率延续下滑趋势2020年上半年,我国社交⽹站⽤户规模为2.57亿,较2013年底减少2047万,⽹民中社交⽹站使⽤率
为40.7%,⽐去年年底下降4.3个百分点,⽤户规模和使⽤率持续下滑。近⼏年,社交类应⽤更新迅速,对社交⽹站⽤户产⽣较⼤分流
。⼆、信息获取类应⽤发展(⼀)搜索引擎截⾄2020年6⽉,我国搜索引擎⽤户规模达5.07亿,使⽤率为80.3%,⽤户
规模较2013年12⽉增长1783万⼈,增长率为3.6%。与此同时,⼿机搜索⽤户数达4.06亿,使⽤率达到77
.0%,⽤户规模较2013年12⽉增长4080万⼈,增长率为11.2%。⼿机搜索⽤户规模增长迅速,⼿机搜索已经超过
⼿机新闻,成为除⼿机即时通信以外的第⼆⼤⼿机应⽤。2020年上半年,搜索引擎创新技术的实际应⽤取得了⼀定进展,企业基于“语义搜索
”与“知识图谱”技术,整合社交、视频、旅游、软件应⽤下载等多类信息,开发上线新的搜索产品,提⾼搜索精准性,优化⽤户体验。同时,搜
索企业不断拓展流量渠道:⼀⽅⾯,通过与应⽤分发平台、社交⽹站、团购等多领域内互联⽹服务企业的合作、投资或并购,丰富流量来源和搜索产
品内容与形式;另⼀⽅⾯,企业纷纷推出独⽴搜索APP争夺移动端流量,同时着⼒发展应⽤内搜索、创新应⽤分发模式,通过打破APP
之间的信息壁垒、增加APP活跃度、激活长尾应⽤市场,为⽤户呈现⾼度相关的优质内容、提⾼移动搜索的精准度。搜索引擎在PC端及
移动端均形成了以搜索产品为核⼼,集地图、娱乐、购物、社交、本地⽣活服务等应⽤为⼀体的搜索服务,提升了⽤户体验和使⽤黏性。三、商务交
易类应⽤发展(⼀)⽹络购物截⾄2020年6⽉,我国⽹络购物⽤户规模达到3.32亿,较2013年底增加2962万
⼈,半年度增长率为9.8%。与2013年12⽉相⽐,我国⽹民使⽤⽹络购物的⽐例从48.9%提升⾄52.5%。与此同
时,⼿机购物在移动商务市场发展迅速,⽤户规模达到2.05亿,半年度增长率为42%,是⽹络购物市场整体⽤户规模增长速度的4
.3倍,⼿机购物的使⽤⽐例由28.9%提升⾄38.9%。2020年上半年,⽹络购物⽤户规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五个⽅⾯:⾸先
,商务部等相关部门联合企业加⼤⼒度整顿市场、打击假货,使⽹络诚信环境得到改善;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